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应用Xie和Arkin降水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撒哈拉和中国西北沙漠地区的干旱气候。结果表明,尽管该两区域都有在年降水量少于50mm的十分干旱的区域,但其年度特征却非常不同。在撒哈拉沙漠中心的南部地区和中国西北沙漠地区,超过70%的降水出现在6-8月;而在撒哈拉沙漠中心以北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12-2月。这种十分干旱的气候不能用Channey提出的生物圈-辐射效应加以解释。由于6-7月的强下沉中心远在撒哈拉强干中心的北部,其形成也不能用Rodwell和Hoskins提出的季风-沙漠机制予以解释。利用局地圈环流的概念对两地干旱气候的分析和比较发现,局地圈环流的下沉在12-2月支配着局地的垂直环流,导致干旱气候形成。这时撒哈拉北部的弱的、相对的多雨的气候是因受中海气候型影响所改。而在6-7月局地该为上升运动,其中尤以中国西北地区为显著。因此撒哈拉南部及中国西北的沙漠地区降水多集中在6-8月。不过与此上升运动相伴的是低空来之中、高纬的强而干的北风,它携带的水汽甚少,不利深对流发展。正是这种局地圈环流导致了该两处干旱气候的形成。

  • 标签: 沙漠 局地经圈环流
  • 简介:加强我省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促进固定资产的合理、有效、节约使用,保障其完整和不受侵犯,分清其使用权和维护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克限“重钱轻物”的倾向,确保各项事业计划的完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固定资产指单价50元和200元以上(一般

  • 标签: 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计划 计入固定资产 变价收入 盘盈 盘亏
  • 简介: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兴起,公众对于信息的接触渠道悄悄发生着变化。作为与社会公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气象服务,如何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更好地做好公共气象服务这道菜。本文就如何借助新媒体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公共气象服务 新媒体 应用研究
  • 简介:厦门市气象局1998年12月被中国气象局授予气象部门文明系统称号,成为全国第五个文明气象系统。现将近2年来创建活动的主要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厦门市 文明 机关 服务 做人
  • 简介: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市县气象部门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职责不清、帐实不符、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重视不足、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因此,明确职责、健全制度、资产管理和预算相结合、加强考核有助于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 标签: 固定资产 管理 气象部门
  • 简介:引言翻开现代天气预报的发展史,许多初期开创性的研究结果和事件,都与叶克尼斯父子以及他们在挪威卑尔根创建的气象学校紧密相关。在气象科学发展史上,氏父子以及他们创建的研究机构的最重要贡献,

  • 标签: 气象学家 天气预报 预报理论 挪威 科学发展史 研究机构
  • 简介:新媒体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渠道,以信气象服务为分析对象,首先选取国内各省级官方气象信公众号和知名气象机构信公众号的文章,按阅读数排序,挑选Top1000文章,然后对选取文章进行关键词的词频计算,得到共词矩阵;对共词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得到信气象服务的热点分布及层次交叉性。其次,对优秀气象信公众号进行横向和纵向剖析,同时结合前文服务热点分析结论,从"形"与"实"两方面讨论了信气象服务的发展意见和建议,供参考和提高。

  • 标签: 新媒体 微信气象服务 热点 发展研究
  • 简介:利用1998年5月-7月在改则、当雄和昌都三测站获得的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变化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日变化特征及廓线规律,发现高原近地面层气象学特征具有其自己的特点;同时还讨论了高原近地面层白天出现的逆湿现象.

  • 标签: 气象要素日变化 廓线 青藏高原 近地面层 风速 温度
  • 简介:利用AERONET(AerosolRoboticNetwork)榆林、北京、香河、兰州四站点的数据分析中国北方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和物理特性。分析内容包括:气溶胶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复折射指数、散射不对称因子、Αngstrom波长指数、气溶胶体积尺度谱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光学厚度为四季中最大;沙尘源区的Αngstrom波长指数和光学厚度的关系较为简单,且随光学厚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下游地区Αngstrom波长指数和光学厚度关系较为复杂;所有站点的体积谱分布均呈双峰分布,夏半年积聚态为主模态,冬半年粗模态为主控模态;粗粒子的散射不对称因子大于细粒子的。

  • 标签: 大气气溶胶 微物理特性 光学厚度
  • 简介:利用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CloudSat-CALIPSO卫星资料,对中国东部及其周边海域(20°—35°N,103°—137°E)夏季(7—8月)深对流云的云水路径、云水含量、粒子有效半径以及粒子数浓度等物理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研究了上述物理变量的概率密度分布以及垂直变化。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深对流云液态水路径可以达到1000g/m^2,海上液态水路径逐渐减小到600g/m^2左右,在海洋上深对流云的冰水路径约为1600g/m^2,而在中国东部冰水路径大约为1200g/m^2;夏季深对流云的液态水含量在47—104mg/cm^3范围内分布概率最大,分布高度在5km左右达到极大值,冰水含量的分布概率单调递减,在7—11km高度的值大于200mg/cm^3;液态水粒子的有效半径在8—13μm的分布概率最大,其有效半径随着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冰粒子有效半径在108μm处分布概率达到最大,最大值出现在5.8km高度处且值为108μm;液态水粒子数浓度在55—65个/cm^3范围内分布概率最大,数浓度极大值出现的高度最大值为4.6km,冰粒子数浓度小于297个/L,在5km高度以上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到12.3km高度处达到最大。

  • 标签: 深对流云 CLOUDSAT 云水含量 粒子有效半径 粒子数浓度 垂直变化
  • 简介:利用GAP信息交换、自动快速推送、记忆用户定位信息、网页融入微信服务等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漳州气象”信,该信在网络安全的基础上能够针对不同用户自动快速推送相应的预警信息。

  • 标签: 互联网+气象 用户定位 自动推送
  • 简介:利用WRF模式的5种云物理方案对华西地区一次秋雨过程(2011年9月13—20日)进行了模拟,分析不同云物理方案对华西秋雨的模拟能力,并对降水模拟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的5种云物理方案对华西秋雨均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可模拟出华西秋雨的夜雨特征,但Kessler方案模拟的降水落区偏小且降水强度偏弱,而Lin方案模拟的降水强度则偏强;相对来说,Ferrier和WSM3方案对华西秋雨主要降水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对比WRF模式5种不同云物理方案对华西秋雨过程的模拟可知,各方案模拟的区域降水强度与WRF模式模拟的上升运动的强弱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华西秋雨 数值模拟 云微物理方案
  • 简介:基于风蚀起沙的物理机制,从气象学角度回顾了国内沙尘天气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层气象学特征,以及湍流通量演变规律和湍流作用对沙尘暴过程参数化的影响。同时,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国内在沙尘天气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如:开展沙尘暴过程数值模式湍流参数化方案的分析及与卫星和实验观测结果的比对研究;获取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垂直廓线的精细分布,加深理解不同沙尘天气演变规律及特征;加强不同沙尘源区土壤湿度对起沙阈值影响的研究;开展不同粒径土壤的起沙率以及沙尘通量廓线演变规律的研究等。

  • 标签: 沙尘天气 微气象学 湍流输送 卫星遥感
  • 简介:1995年4月17日进行飞机人工增雨期间,利用安装在安—26飞机上的PMS粒子测量系统的FSSP探头(量程3),探测到一次晴空大气的垂直分布物理资料。本文分析了春季青藏高原东部晴空大气气溶胶粒子特征,分析表明:(1)高原东部春季近地层(600m)处气溶胶粒子浓度为1.25×10^6个/m~3,平均直径为2.73μm,与Landsberg获取的资料(10^10个/m~3)相比较有量级上的显著差别。对应于2800m(相对高度)处,气溶胶粒子的最大浓度为2.32×10^6个/m~3,与之根据气球升空测得的相应高度的核分布(10^8个/m~3)相比,还是存在量级的差别。春季高原大气凝结核的偏少,有可能影响降水的发生和降水量的大小,因而有利于实施人工播撒凝结核(冰核),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2)春季大气凝结核垂直高度上的平均直径为1.26μm,直径在0.75μm至2.79μm之间变化。(3)其中垂直高度上大核(0.1至1μm)的平均浓度为2.22×10^5个/m~3,平均直径为0.78μm;巨核(>1.0μm)的平均浓度为7.69×10^5个/m~3,平均直径为1.93μm。(4)大气逆温层对气溶胶粒子浓度有影响作用,表现在逆温层下部粒子浓度明显减少,与其上部比较,从2.32×10^6个/m~3减少到4.17×10^5个/m~3。

  • 标签: 高原 大气 气溶胶 特征
  • 简介:利用北京大学校园地区PMIO质量浓度观测资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rn气象塔气象要素梯度和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10年3月20-22日两次强沙尘暴过程气象学要素和沙尘参量的时空演变以及湍流输送特征,为理解北京地区强沙尘暴天气沙尘输送规律和气象学特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月20-22日强沙尘暴过程前后不同高度温度先升后降,气压和相对湿度则相反。强沙尘暴来临时,高层风速先迅速增大,低层风速增加略有滞后,风切变明显加强,PMIO浓度最大值和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较吻合。强沙尘暴过境时,不同高度向下的湍流动量输送、向上的湍流热量输送和湍流动能明显加强。与3月21日非沙尘暴日相比,强沙尘暴过程湍流动量通量增加,有利于沙尘粒子的水平和垂直输送过程;由于冷锋过境,水平热通量增大;垂直热通量因白天温度垂直梯度减小而减小,夜间因逆温层被破坏而增加;水平湍流动能对湍流动能占主要贡献,垂直湍流动能仅占水平湍流动能的10%-25%。

  • 标签: 强沙尘暴 PMIO浓度 微气象学 湍流通量
  • 简介:利用2个关于大西洋向翻转流(AtlanticMeridionalOverturningCirculation,AMOC)的指数:AMOC指数(15oN~65°N、深度为500m以下的AMOC的最大值)和AMOC扩展指数(15°N~65°N、深度为2000~2500m的AMOC的最大值),研究了耦合模式FGOALS-g2(Grid-pointVersion2ofFlexibleGlobalOcean-Atmosphere-LandSystemModel)中的AMOC在CMIP5(CoupledModelIntercomparisonProjectPhase5)的3个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onConcentrationPathways,RCP)(RCP2.6、RCP4.5和RCP8.5分别对应于2100年时490、650和1370ppm的CO2浓度水平)下的响应问题,发现:在RCP2.6和RCP4.5浓度路径下,2006~2040年时间段内AMOC指数和AMOC扩展指数都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2041~2100年时间段内AMOC指数逐渐恢复,AMOC扩展指数基本维持不变;在RCP8.5浓度路径下,2006~2100年时间段内AMOC指数和AMOC扩展指数都表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通过分析FGOALS-g2中北大西洋深水的成因发现:3个典型浓度路径下AMOC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受到GIN(Greenland–Iceland–Norwegian)海域的深水形成率的调控,而AMOC的年代际尺度的变化则主要受到Labrador海域深水形成率的控制。同时揭示了:由于北大西洋2000m深度附近的层结稳定性在RCP2.6和RCP4.5下(相比于1980~2005年)提高了30%~40%,使得由AMOC指数恢复产生的深水无法继续下沉,从而导致AMOC扩展指数没有出现恢复的现象。

  • 标签: AMOC指数 AMOC扩展指数 FGOALS-g2 恢复 典型浓度路径
  • 简介:为了对降水物理特征测量仪(PMCS)的测量性能进行评估,利用PMCS、激光雨滴谱仪(OTT)和雨量计(Gauge)在南京地区进行了降水对比观测实验,通过分析各仪器所测得的降水强度和累计降水量,研究了PMCS和OTT在不同降水强度条件下的尺度谱及其谱参数测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PMCS所测得的降水强度和累计降水量较OTT小,但更接近于Gauge所测得标准降水强度和累计降水量,3种仪器降水强度结果的相关性均在0.96以上。PMCS测得的谱均值、谱方差、雷达回波强度均小于OTT所测得结果,数密度均大于OTT所测得结果,两者所测得谱参数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相同降水强度范围内,PMCS和OTT所测得的雨滴尺度谱分布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雨滴大尺度段,PMCS测得的雨滴数较OTT偏少,PMCS和OTT对于雨滴的捕获性能随着降水强度增加而增强,并在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弱。

  • 标签: 降水 观测仪器 尺度谱 谱参数 对比
  • 简介: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区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OCAL)的脉冲激光雷达(MPL)2008年4月30日至5月2日观测资料,对晴朗天气、浮沉天气及扬沙天气过程中气溶胶垂直分布的连续变化、物理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MPL很好地反映出不同天气过程中大气气溶胶廓线的日变化特征:受人类活动影响,天气晴朗时,早晨9时开始在0—2km范围出现气溶胶聚集区,持续至15时,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20km-1;受沙尘输送影响,浮尘天气时,气溶胶聚集区高度范围为1—2km,高层气溶胶富集区高度范围为5—7km,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38km-1;扬沙天气时,气溶胶聚集区高度范围为0—1km,浓度远大于浮尘天气,但高层气溶胶浓度较小且分布较均匀,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50km-1。

  • 标签: MPL 气溶胶 沙尘天气 垂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