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榆林机场复杂大雾变化过程中近地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利用常规天气图和AWOS系统采集的气温、气压、风向、风速、能见度等实时资料,利用天气学原理对2011年12月1日榆林机场出现的复杂大雾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相对湿度为91%~95%是榆林机场冬季大雾形成的临界状态,相对湿度95%是榆林机场大雾稳定持续的临界值,机场积雪被清扫的跑道与周围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地表之间存在辐射差异,该差异可能导致浅雾、碎雾发生明显变化。

  • 标签: 机场 复杂雾 能见度 变化特征
  • 简介:利用石河子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3日下午发生在石河子垦区南部山脉与平原交界区151团的冰雹等强对流风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强对流风暴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强风暴前进方向的右侧出现钩状回波,西北侧呈现出"V"型缺口;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现出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弱回波区左侧的回波墙,最大回波强度超过65dBz,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超过70kg/m^2;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中气旋。该超级单体的移动方向在盛行风向的右侧约30,°属于右移风暴。

  • 标签: 冰雹 钩状回波 “V”型缺口 中气旋 多普勒雷达回波
  • 简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阐述了气候变化的人为和自然驱动因子、观测到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归因以及预估的未来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最新科学进展,这些最新进展主要是基于大量新的和更全面的数据、对数据更复杂的分析、对各种过程更进步的认识、模式对这些过程模拟的改进以及对不确定性范围更广泛的分析得到的。

  • 标签: 评估报告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工作组 IPCC 未来气候变化 驱动因子
  • 简介:本文对影响酉安城区洪涝的暴雨标准、气候规律、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降水因子研究分析,建立此类天气的预报模式。

  • 标签: 城市 致洪暴雨 分析 预报
  • 简介:结构调整是气象部门的项长期任务,是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涉及气象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既是项长期任务,又要有分阶段的实施目标,必须进步动员起来,提高认识,统思想.、增强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为了适应我省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开拓服务的需要,近几年来省局在结构调整方面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如省局的W1、W2和M1、M2工程,分别进行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初步调整了台站的业务布局,减少重复劳动,改变了"小而全",改革了业务流程;通过开展专业有偿服务、兴

  • 标签: 气象现代化建设 结构调整工作 管理体制改革 有偿服务 动员起来 业务布局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天气雷达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和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15年4月2日发生在江西省北部地区的冰雹强对流天气环境条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锋面共同影响,导致此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冷锋及其附近的中尺度地面辐合线是主要触发系统.2)降雹前6-12h,江西省北部地区对流层中低层西南风速跃增,并且500hPa高度层存在干急流轴,干空气卷人能使雨滴脱离上升气流,减弱雨滴的拖曳作用,形成“上干冷、下暖湿”对流不稳定温湿层结.3)江西省北部地区边界层有假相当位温能量锋区维持;且处于水汽通量辐合区中心,低层维持较强水汽辐合和输送,为冰雹云内雹胚的形成和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4)风暴单体具有有界弱回波区、高悬的强反射率因子、强回波伸展至-20℃层高度之上、高VL密度、强中气旋等大冰雹回波特征.TBB分布反映了-个MCS的演变,降雹地点与TBB小于-52℃的冷云区及其北侧TBB大梯度区对应较好.

  • 标签: 冰雹天气 环境条件分析 卫星TBB 雷达回波
  • 简介:我区基本风压的分析单惠茹(内蒙古气候中心)风压是垂直于气流平面上所受到的风的压强,其单位为千牛顿/平方米,风压在建筑上称风荷载,风荷载直接影响着各种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安全。所以,正确的计算和确定各地不同重现期的风压值,对各项建筑工程的抗风安全...

  • 标签: 内蒙古 风压 数理统计 空气重度 建筑工程 最大风速值
  • 简介:据美国研究人员11月13日发表的项报告,随着地球变得更热,闪电活动也更加频繁。全球气温每上升1oC,仅仅美国的闪电事件就将增加约12%。众所周知,夏天的雷电活动比冬天更频繁,但气温对闪电的影响却直难以量化。

  • 标签: 闪电活动 全球变暖 全球气温 研究人员 雷电活动 美国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气象业务工作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我盟的基本业务工作,多年来直保持着全区的较高水平。探空流动红旗已多年在我盟两个探空站轮流悬挂;地面测报1994年获“测报优胜杯”,连续多年获二、三等奖;气象预报工作19...

  • 标签: 气象业务 经费 业务管理 业务人员 素质培训
  • 简介:2006年8月,BASIC项目的巴西课题组推出了个后京都国际气候制度的全面设计方案,简称圣保罗案文。概括介绍了该案文的设计思路和基本要点,包括全球中长期目标、附件Ⅰ和非附件Ⅰ国家的不同义务、市场机制、适应问题、技术研发和转让,以及议定书的审评和遵约机制等。在此基础上,简要比较了圣保罗案文与巴西案文的不同特点,客观评价了圣保罗案文在政治阻力和技术难度上存在的内在缺陷。

  • 标签: 圣保罗案文 后京都谈判 国际气候制度
  • 简介:利用实测资料对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风场的般特征和局地性特点作了计算分析,详细分析了山谷风的时空变化规律,比较了山谷风演变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差异.

  • 标签: 山区 复杂地区 风场
  • 简介:1集合预报起源和发展概述Malone在1957年就意识到对气象变量的统计分布透彻掌握是天气预报的基础性问题,认为物理系统的每个可能的初始状态都可以用抽象的相空间的点表示,并且这些点全部在受动力学的规律支配的相域中运动,这种确定性的动力学理论和模型的研究很多都是和统计学的背景相关的:Lorenz(1963)在其论文《决定性的非周期流》中提出了“混沌现象”的概念;

  • 标签: 集合预报 动力学理论 应用 天气预报 统计分布 初始状态
  • 简介:个国际科研小组2017年8月15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项新研究显示,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全球产量减少。

  • 标签: 全球变暖 农作物 减产 科学院 小麦 水稻
  • 简介:利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地面气象站和探空站气象要素及PM_(2.5)质量浓度数据,对2013年12月上旬影响江苏及周边地区的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925hPa和850hPa西南气流维持时间较长,使得中低层逆温结构持续维持。强冷空气是驱散雾霾的主力军,弱冷空气造成贴地逆温维持,对连续雾霾没有清除作用,反而增加了雾霾的持续性。冷空气影响前为上升气流,结束后转为下沉气流,垂直速度小及下沉气流造成逆温持续维持。持续性逆温或等温是雾霾长时间维持的热力条件,小风速及弱垂直运动是动力条件。东南风为大范围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

  • 标签: 持续性 雾霾 边界层 逆温 冷空气
  • 简介:利用1951—2012年辽宁暴雨过程及暴雨灾情资料,对辽宁暴雨灾害特征及暴雨灾害评估进行分析,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暴雨灾指标与灾害影响预评估的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2年辽宁年平均暴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辽宁暴雨灾害发生频率自中部向西北逐渐增多,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为辽宁西部地区,其中朝阳喀左县暴雨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占该站暴雨总次数的73%;辽宁西部等地区暴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但降水强度较小,且发生级和二级暴雨灾害的概率低于其他地区;除辽西地区外,其他地区暴雨灾害发生频率略低,但降水强度较大。辽宁受暴雨灾害影响最大的受灾体为农作物及其设施,辽阳地区受灾频率最大,占该地区受灾过程总数的95%以上。

  • 标签: 致灾指标 暴雨灾害 预评估 决策气象服务
  • 简介:为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及其向中尺度对流涡旋(MCV)转化过程中的动热力结构特征演变和发展机理,利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FY-2E及TRMM卫星资料,对2013年7月22—23日青藏高原上的次MCC转化MCV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发生的环境背景,以及过程中的涡度、温度和能量收支演变等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低层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的转换,以及垂直方向上正涡度的输送,形成了垂直方向上有利于对流涡旋发展的正反气旋性环流配置。转化过程中大气中上部温度正异常主要来自于可分辨的凝结,温度升高使得高层等压面抬升;下方冷却异常主要来自于蒸发作用和垂直运动,低层温度降低引起等压面收缩下降,这样的配置有利于涡旋发展、对流上升运动加强以及降水发生。对流活动释放的潜热能是转化过程中的主要能量来源,高空急流入口区直接热力环流引发的有效位能向动能转化,也为MCC向MCV转化提供了能量。

  • 标签: 青藏高原 MCC MCV 动热力结构
  • 简介:建设先进气象文化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气象发展与气象服务”的关系;“气象硬科学与气象软科学”的关系;“气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动协作关系;“国家气象和地方气象”的关系;“气象教育和气象体制”的关系;“气象的国家间”关系。

  • 标签: 气象服务 文化建设 气象发展 气象文化 协作关系 气象部门
  • 简介:利用1971-2012年42a榆林市12县区气象台站逐日(2020时,下同)降水资料,对灾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榆林平均每年出现灾暴雨3.5次,在地域上呈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分布;灾暴雨多出现在7—8月,占灾暴雨总次数的73%;灾暴雨强度最大的时段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西太平洋副高偏北偏强、东亚大槽偏东偏弱、东亚季风偏强,亚洲区极涡偏弱时,有利于榆林产生暴雨;榆林东部的黄河沿岸暴雨多,与偏南气流和偏东气流受地形阻挡作用强迫抬升,并在榆林东部形成辐合有关。

  • 标签: 致灾暴雨 时空分布 环流特征指数 榆林市
  • 简介:利用1954~2008年若羌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地面风速、年沙尘日数和沙尘暴日数等资料,分析了近55a若羌绿洲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研究表明:(1)近50a来若羌绿洲各气象要素综合表现为显著的暖湿化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普遍为0.25℃/10a,高于0.22℃/10a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相;(2)年降水量表现为小幅增加趋势,降水增加速率为6.5mm/10a,与新疆降水量增加的趋势;(3)年平均地面风速减小速率为0.08m.s-1/10a,主要是由于农林绿化的增加;(4)年沙尘日数、年沙尘暴日数都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21.6d/10a和4d/10a,与降水量增加、生态改善、气候的暖湿化有关;(5)若羌绿洲的气温、降水、地面风速、年沙尘日数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分别在不同年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结果指出若羌绿洲气候正在趋于暖湿化。

  • 标签: 若羌绿洲 气候变化 突变 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