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1961~2012年宁夏22个气象台站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最大熵谱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各区域雾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宁夏雾目数、霾日数均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特征,但雾日数南部最多,而霾日数北部最多。近52a来,雾日数除南部山区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外,其他3个区域均呈增多趋势,而霾日数各区域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另外,二者均有明显的阶段性演变特征,1961—1980年为明显偏少阶段,1981~2000年为波动变化阶段,2001年以后为明显偏多阶段;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7.5a,4.3a周期振荡,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4.6a、3,0a周期振荡;各区域雾日数与霾日数均未发生突变现象。

  • 标签: 宁夏 雾日和霾日 趋势分析
  • 简介::本文利用常规资料、物理量场特征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0年6月9-13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连续性暴雨过程是发生在大尺度环流相对稳定的形势下,且中、低层天气系统中有切变线和静止锋的存在,暴雨的落区就是发生在低层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附近。

  • 标签: 连续性暴雨 研究
  • 简介:今年入春以来,我区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较快,东部地区降水稀少。尤其4月上中旬,呼盟、兴安盟及锡盟东部基本无雨,气温较1997年同期偏高2~6℃,春季气候条件对东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十分不利。同时,这一区域已连续4年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巨大的损失引起了中...

  • 标签: 森林火灾 卫星遥感监测 防火 气象条件
  • 简介:利用天气形势图、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资料,对西宁地区2012年7月29-30出现的大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本次区域性大降水天气的环流背景是巴湖低槽分裂短波槽和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在青海东部地区交汇;前期低层大量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及不稳定层结满足了大到暴雨天气的基本条件,大范围强烈上升运动和深厚的水汽辐合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

  • 标签: 西宁地区 大降水 综合分析
  • 简介:对王家矿难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气象服务的分析,提出气象应急服务必须以准确把握需求为根本,以完善监测手段为前提,以通信网络保障为条件,以加强沟通协调为基础,以科学务实的应急工作流程为核心,以周密细致的勤务保障为支撑,并通过及时、广泛的舆论宣传营造气象应急服务的良好氛围。

  • 标签: 气象服务 事故现场 矿难 应急救援 监测手段 通信网络
  • 简介:1概况2018年10月9-19,国家气候中心陈鲜艳和邹旭恺访问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交叉学科中心(ESSIC:EarthSystemScienceInterdisciplinaryCenter)和美国橡树国家实验室气候变化科学所(OakRidgeNationalLaboratory,ClimateChangeScienceInstitute),与美方科研人员在气候服务、干旱监测、气候变化、极端气候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 标签: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马里兰大学 地球系统科学 气候变化 交叉学科 科研人员
  • 简介:1引言2003年夏季,三明市出现60多天大范围极端最高气温≥35℃以上、其中13天极端最高气温≥40℃的异常高温天气,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42.4℃(尤溪7月16出现),也是全省之最。一时间素有我省“火炉”之称的三明再次成为全省高温中心。持续高温少雨引发1939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旱情,使许多河道枯竭、水库蓄水量锐减,异常高温和特大干旱给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本文对酷热这一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其基本事实和影响因素,为三明市今后酷热天气的预报提供线索和依据。

  • 标签: 酷热天气 异常高温 三明市 夏季 特征 最高气温
  • 简介:利用邵武探空资料,尝试将1992~2013年的闽北81个雹归纳为五型:显式位势不稳定型(Ⅰ型)、隐式位势不稳定型(Ⅱ型)、上干下湿型(Ⅲ型)、整层潮湿型(Ⅳ型)和上层不稳定型(V型)。分析它们的特征表明:(1)Ⅰ型和Ⅱ型为位势不稳定;其它型为对流性不稳定,无条件性不稳定。(2)Ⅰ型具有明显的位势不稳定,垂直风切变达到中等强度既能出现强冰雹;Ⅱ型的边界层逆温较突出,位势不稳定表现在925hPa以上,需要有克服逆温的动力条件才能发生冰雹;Ⅲ型的冰雹发生需要整层垂直风切变大,当低层温度较低时,要在较深厚的系统性抬升作用下才能使对流充分发展;Ⅳ型具有类似暴雨的特征,当中低层风切变很强时,有利雹暴出现;Ⅴ型的能量廓线为弱对流型或假对流型,对雹暴有利之处是有明显的超低温特征且湿球温度0℃层高度低,需要有明显的能量增长机制或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

  • 标签: 冰雹 探空曲线 分型
  • 简介:利用鄂伦春旗3个林业局森林松毛虫和阿里河气象站5个历史气象要素资料,结合统计分析理论和松毛虫发生发展理论,整理和分析出森林松毛虫与气象要素变化的相关关系。筛选出影响松毛虫发生面积的5个气象因子,并分别对其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与松毛虫发生面积密切相关的因子主要有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积温(≥10℃),松毛虫发生面积同3因子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2、0.6445和0.6078。选择这3个因子利用多元回归建立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方程,通过试用此预报模式可以为林业部门的防虫、灭虫提供有效指导。

  • 标签: 气象因子 松毛虫发生面积 相关分析 预测预报
  • 简介:用区域回归试验的方法对2003年7月18~8月12遂川县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益评估,发现遂川县在这期间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量38.68mm,相对增加率为35.88%.

  • 标签: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统计
  • 简介:利用1971—2010年汛期河南省111个观测站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汛期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峰值均从南向北递减;黄河流域降水量峰值明显小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的降水量峰值大多出现在凌晨,豫西山地大多出现在傍晚,豫南大部分地区则出现在下午;豫南地区的降水频率峰值最大,南阳盆地和豫西山地次之,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频率峰值出现时间集中在上午;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的变化呈双峰值特征,均在凌晨和傍晚出现峰值,凌晨的峰值最大;长持续性降水对河南省汛期降水量的贡献大于短时降水。

  • 标签: 降水 日变化 河南 持续性降水
  • 简介:利用驻马店市气象观测站提供的相关气象数据2000—2013年驻马店市逐月观测雷暴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驻马店地区雷暴活动时间、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驻马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7.6d,雷暴日数呈现出缓慢减少的总趋势,属于中雷区;除了12月和1月份外,一年中驻马店地区都有雷暴天气出现,尤其是3—7月份为雷暴多发月份,占总雷暴日数的89%;夏季出现雷暴天气的概率较大,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很少出现雷暴天气。

  • 标签: 雷暴 分布 特征 防雷减灾 对策 驻马店
  • 简介: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明确定义: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在晴朗天空的中午前后常见。若大气中相对湿度在70%以下、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一般来说是由于有霾存在的缘故。由此看来,霾的存在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好坏,有很大关系:大气质量好,霾现象将不会出现;大气混浊,霾现象必将存在。按一天之中出现霾的符号作为霾统计,我市自

  • 标签: 大气环境质量 水平能见度 十四届六中全会 城市大气环境 等级预报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拥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地理环境及生态系统,同时哈萨克斯坦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对于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是敏感的、脆弱的,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通常,区域或局地尺度的气候变化影响研究需要对气候模式输出或再分析资料进行降尺度以获得更细分辨率的气候资料。近年来,大量验证统计降尺度方法在各个地区能力的研究见诸文献,然而在哈萨克斯坦地区验证统计降尺度方法的研究非常少见。本文使用了回归的方法对哈萨克斯坦地区11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的月平均气温进行了统计降尺度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前30年数据和回归模型建立大尺度预报因子和观测资料的统计关系可以较好地预测后20年的月平均气温,预测能力在各站各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地形复杂的站点预测效果较差,夏季预测结果好于冬季;此外,将哈萨克斯坦地区平均来看则与观测数据相吻合。

  • 标签: 哈萨克斯坦 统计降尺度 岭回归 月平均气温
  • 简介:针对2015年12月9—13新疆强冷空气入侵致灾的天气对吐鲁番盆地的影响,分析了出现大风的环流背景以及动力和热力条件,分析表明这次大风天气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地面冷锋东移南下造成的.其中变压梯度对地面风速加大贡献较大。同时对鄯善降雪空报的原因、大风出现前后垂直速度场和温度平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 标签: 冬季大风 冷锋 变压梯度 降雪 地形
  • 简介:对2003年6月24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及主要影响系统的分析,发现500hPa低槽的加深加强东移和副热带高压位置与强度的适中是该过程的重要条件;高空西北急流的建立、低层切变及西南急流南压是形成该过程的主要系统;而底层冷空气的渗透则是触发机制.另外,物理量场上的高能、高湿及强上升运动,也是此次大暴雨的重要特征.

  • 标签: 大暴雨 副高 急流 切变线
  • 简介:研究大陆或次大陆尺度日降水长期趋势变化规律,对于检测、理解区域气候和陆地水循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十分重要。利用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NCDC)和中国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网降水观测资料,在对该站点资料进行基本质量控制基础上,选取东亚地区619个站1951~2009年降水数据,按照百分位阈值对降水进行分级,共分为弱、中、强、极强4个级别,用经纬度网格面积加权平均方法构建区域平均的时间序列,分析了各类降水事件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地区近59年平均总降水量表现出不显著下降趋势,降水日数没有出现趋势性变化,平均降水强度略有减小;区域平均的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在中国北方大部、蒙古东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和日本列岛多呈减少趋势,而在俄罗斯中西伯利亚南部、朝鲜半岛南部和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表现为增加。从季节上看,近59年东亚区域平均的冬、春季降水量、降水目数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而夏、秋季一般呈减少趋势,仅夏季降水强度略有增加。降水的年内分配出现均匀化趋势。从不同级别降水事件看,近59年来东亚区域平均的各级别降水量均为下降趋势,中降水、强降水和极强降水日数也呈现下降趋势,弱降水日数表现出较明显增加;仅有全区秋季强降水量、日数减少趋势和冬季中降水量、日数增加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分析还发现,近30年(1980~2009年)东亚地区降水趋势变化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地区降水日数呈现增加,降水强度减少,45°N以南多数台站降水量也增加,全区降水有向非极端化方向发展趋势。

  • 标签: 东亚地区 日降水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弱降水
  • 简介:根据我国风能资源详查测风塔资料,对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期间河北省境内22座测风塔上70m高度的风速资料进行整理后,分析了内陆和沿海地区四季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风能详查区冬(夏)季平均风速最大(小);内陆(沿海)地区四季平均风速呈现出白天大(小)、夜间小(大)的特点;在风速的变化幅度上,春、秋季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夏、冬季,其中西北部山区(东南部平原)是风速变化幅度最大(小)的区域。另外,内陆地区各季节风速与温度梯度的变化之间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 标签: 河北省 测风塔 风速 日变化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分析2014年7月31傍晚发生在呼和浩特市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表明,本次飑线过境是由低层暖湿舌和地面辐合线引起的。探空资料分析表明,结合T-logP图、垂直位温图及层结资料配合多种物理量参数可以提前发现强对流发生的信息。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表明,雷达资料对强对流的早期预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利用雷达观测产品和再分析产品有利于判断强对流的发展和移动方向。

  • 标签: 飑线 探空资料 多普勒天气雷达 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