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地球自转的长期减速原因一般归结为日-月潮汐摩擦,而非潮汐因素会引起地球自转的加速。本文计算了由太阳风引起的地球磁层力矩的上限值,其量级为2.56×10^22cmsec^-2。结果表明:估算非潮汐加速度的量级为·/Ω=0.33×10^22cmsec^-2,它比推算出的·/ΩNT=1.6×10^22cmsec^-2要小。由于造成地球自转变化的非潮汐因素是一个经典而又复杂的问题,所以由太阳风引起的地球磁层的力矩作为非潮汐变化的机制是模棱两可的,但它表明:太阳风力矩可通过太阳风舆到地球并渗透到地核响应地核运动,因此它可以作为本文计算的几千年时间尺度的地磁场向西漂移的最可能原因之一。
简介:计算了日本海的M2,S2,K1和O1等4个主潮波对东亚9个VLBI站的负荷位移参数和重力改正,得到日本VLBI站的径向和水平方向的信移量分别为3-12mm和1-3mm,上海VLBI站和韩国的Daejeon站相应的径向量分别为1mm和3-4mm。估计了上海至日本鹿岛和水Chi站的负荷基线变化分别可达±7.6mm和±28.4mm。此外,日本的水Chi、野边山、鹿儿岛和Usuda站的负荷重力变化分别可达0.8-0.9μGal,它接近于目前绝对重务测定的观测精度(±μGal)。计算还表明,不同地球模型的计算负荷位移之差在目前测地学精度水平下可以忽略。
简介:用1984-1999年期间的地极坐标序列和两个大气角动量序列。分析了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Chandler摆动周期激发的功率谱密度,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和相干相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观测激发的功率谱密度,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分析Chandler摆动的观测激发与地球物理激发的关系时,不能仅以观测激发与某个地球物理激发序列(如大气激发)的更好逼近来选择Chandler摆动的最佳周期,因为Chandler摆动是多种地球物理激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简介:本文根据金星空间探测器对金星重力场的最新探测结果,讨论了由于金星重力场的非对称性引起的对金星自转演化中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金星自转速率具有周期性变化为:·/ω=1.751×10^-18sin2[(ι+ωt)=7°.33]根据金星内部构成的模型力学性质,计算了上式引起的金星的永久变形,从而导致其对自转轴惯性矩的变化。根据[1]的结论,金星形成初期为快速顺向自转的天体,取其平均初始自转周期T0=15小时,则可求得其自转速率的长期减慢为:·/ωg=-6.2155×10^-22弧度/秒^2。如果金星形成后其重力场的变化不大,那么由图1结果可知·/ωg对金星初期的自转速率变化曾起过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