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日本静止气象卫星(GMS)远距离钟同步实验正在上海天文台(SO)和日本电波研究所(RRL)之间进行。本文叙述了实验原理,给出了钟同步、特别是通过时刻差进行钟速(频率)测量一些初步结果。结果表明,在一个月测量周期中,钟速(频率)测量精度可达到10^-14。

  • 标签: 静止气象卫星 钟速测量 频率 钟同步 时刻差 误差
  • 简介:原子频标的准确度是计量基础,目前最好频标是铯束频标。由于腔相移等因素制约,进一步提高铯频标的准确度遇到了困难。近年来国际上已开始研究一种新型频率基准——铯原子喷泉频标,它克服了传统铯束频标中腔相移问题,准确度已达到10-15,稳定度可达

  • 标签: 铯原子喷泉频标 准确度 原子频标 铯束频标 铯频标 频率基准
  • 简介:介绍了马卡良335分别发生于1998年和1999年两次短时标光。其中一次是微光,发生于1999年11月20日,微光区域大小约0.807光时。还对微光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微光变 赛弗特I型星系 光度变化 时标
  • 简介:基于NNR-NUVEL-1A地球板块运动模型和ITRF2000地球参考架三维VLBI站速度矢量,采用实测VLBI基线长度变化率作为约束,重新估计了部分国际VLBI站局部或区域性地壳垂直形变,并与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s解和VLBI全球解GLB2003,VTRF2003和VTRF2005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欧亚板块URUMQI站和太平洋板块KWAJAL26站,南极OHIGGINS站垂直形变率、ITRFs解和VLBI全球解存在6-15mrn/a差异,北美YUMA站可能有15-31mm/a垂直形变率,而美国西部太平洋板块SanFrancisco(PRESIDIO)站垂直形变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SC-VLBA,CRIMEA和EFLSBERG站垂直形变率、ITRFs解和VLBI全球解差约为1-6mm/a。用不同方法得到VLBI站水平形变率解有较好一致性。

  • 标签: ITRF2000地球参考架 NNR-NUVEL-1A板块运动模型 VLBI基线长变化率 VLBI站的局部或区域性的地壳垂直形变
  • 简介:1984年开始,天文计算中采用FK5基本星表和新天文常数,这些变动直接影响了经典光学仪器观测确定地极坐标。本文论述基本星表和天文常数变动后,对1953-1961年期间中国地极坐标系统影响,结果表明星表系统差对地极坐标最大影响约0.″02,章动系列变动最大影响约为0.″02,光行差常数变动最大影响0.″1。

  • 标签: 地极坐标 星表系统差 天文常数 FK5系统 章动 中国
  • 简介:本文基于可靠分光质比q=0.2824条件下,用Wilson-Devinney方法重新求解RTPer统一和视向工线Roche模型解,以及它统一几何尺度和物理参量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进一步确认它是半相接食双星,伴子星是一颗K4V主序星而不是早先确定G5V星,距离估算140pc,主、伴子星均有主序演化效应。

  • 标签: 恒星 食双星 视向速度 光变 Roche模型 伴子量
  • 简介:天文国介一般都从地球大气局部运动来解释天文时纬残差波动原因,但长期得不出确定结论。本文从残差波动异常同台站周围强震活动关系出发,论述了地下物质运动与构造活动也是产生天文时纬波动异常可能原因,其中关键是地方铅垂线变化。作者认为,天文时纬仪器特长是能检测铅垂线连续变化,若经改进,它即能铅垂线变化,又能对地震预测提供有益信息。

  • 标签: 天文时纬观测 地球物理 残差波动异常 地震 构造活动
  • 简介:本文介绍了1985年国际搬钟时间同步实验和1987年国内搬钟时间同步实验中使用双混频时差(DMTD)测量技术结果。实验结果表明:DMTD测量技术在搬钟时间同步实验中,对于确定钟速和同步精度以及严密监视钟相位、频率跳等方面是很有用。它与秒脉冲(1PPS)时差测量技术可同时使用和相互补充。

  • 标签: 时间同步 双混频时差测量技术 钟速 相位 频率跳变
  • 简介:介绍了一种仅用销模Nd:YAG振荡器进行卫星激光测距实验。此类振荡器倍频输出可达5-10mJ(532nm),脉宽50-100ps。整个振荡器仅采用一支氙灯和一支Nd:YAG棒,体积紧凑、小巧,重量仅32kg。接收望远镜口径60cm,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接收器。本系统对8000km远Lageos-1,Lageos-2两颗卫星进行了成功测距。

  • 标签: 卫星激光测距 锁模激光器 辅助仪器 激光振荡器 倍频 脉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