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住院病人因基础疾病以及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如某些侵入性检查与治疗、手术、各种引流,以及抗菌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常常影响、减弱了患者的免疫防御功能,导致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产生院内感染

  • 标签: 院内感染 控制
  • 简介:急性闭合性跟腱损伤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运动创伤,据文献统计,跟腱损伤的发病率为0.18‰,而且在逐渐上升。然而在运动过程中,特别是剧烈弹跳的一瞬间,跟腱容易发生断裂。跟腱损伤后病人需长周期的治疗,以此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自身健康并发症。因此,跟腱损伤的治疗和康复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者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总的来说方法很多,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对闭合性跟腱断裂尚未形成一套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就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治疗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以期待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 标签: 急性 跟腱 断裂 闭合性 综述
  • 简介:幽门螺杆菌(HP)的发现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学和防治学面临着一场革命,HP与胃癌关系也十分密切。随着对HP研究的不断深入,从分子水平对HP的致病机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常规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虽然可以暂时控制HP的感染,但是由于易产生耐药性等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新的防治策略。利用HP抗原与佐剂联合使用或用减毒的沙门氏菌来表达HP的抗原,进行口服免疫防治HP的感染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动物模型试验结果证明这种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致病因子 免疫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术后早期伤口感染后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保留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14例患者,应用敏感抗生素,保留内固定、彻底清创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伤口感染。结果:14例病人经过采用负压引流术,感染得到控制,内固定得以保留。随访9~36个月,患者感染均未再复发。结论:对于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利于伤口的早期愈合,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保留内固定装置治疗行之有效。

  • 标签: 手术后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脊柱后路内固定
  • 简介:目的:对北京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人冠状病毒(HCoV)HKUl的感染状况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其流行分布、临床特点,并确定流行株的基因型别。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从北京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收集鼻咽拭子标本559份,利用靶向棘突蛋白S与核心蛋白N的2种巢式PCR方法进行HCoV—HKUl筛查,并对阳性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以确定其基因型别;同时,对阳性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的共感染筛查,进而分析HCoV—HKUl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结果:559份鼻咽拭子标本中检出HCoV—HKUl阳性9例(1.61%),其中3例合并HCoV-0C43感染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症状,以发热(88.9%)、咽痛(66.7%)、寒颤(68%)、流涕(55.6%)和咳嗽(44_4%)为主,其中1例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史;阳性基因片段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9例感染均为HCoV—I-IKUlB型。结论:北京地区近年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HCoV—HKUl感染率较低(1.61%)。其流行株基因型为B型。

  • 标签: 人冠状病毒 HCoV—HKU1 呼吸道感染 成人 基因型
  • 简介:线粒体不但是细胞内重要的能量提供者,而且在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细胞凋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新发现的线粒体抗病毒蛋白将线粒体与先天性免疫联系起来,这也意味着宿主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可能与线粒体密切相关,显示出线粒体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提示应加强对线粒体在抗病毒感染和治疗等方面作用的研究。

  • 标签: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先天免疫
  • 简介:microRNA(miRNA)对调控基因表达有着重要作用,病毒与宿主在miRNA水平存在着复杂的"对话"。研究显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能编码病毒miRNA(vmiRNA),通过维持病毒潜伏、保护感染细胞免于凋亡或外力刺激下的细胞死亡等方式,在HIV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宿主miRNA则参与到了抗HIV的防御性机制中,但也面临HIV调控相应宿主miRNA、编码RNA沉默抑制物等多种阻力。深入研究HIV与宿主间miRNA水平上的动态相互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HIV的致病机理,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MICRORNA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毒miRNA
  • 简介:目的:建立汉滩病毒感染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模型。方法:PBS灌洗6-8周龄C57BL/6小鼠腹腔,分离获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后,以100TCID50汉滩病毒76—118株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ELISA和Real-timePCR检测病毒感染情况。结果:病毒感染3d后,间接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到病毒核衣壳蛋白的表达,Real-timePCR检测到病毒核酸的表达。结论:建立了汉滩病毒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模型,为进一步阐明汉滩病毒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汉滩病毒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感染
  • 简介: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约有1.7亿人感染HCV。然而缺乏有效的HCV感染模型,严重阻碍了对HCV致病机制的认识。最近几年以JFH1株和Huh-7细胞系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病毒株基因组的重组和细胞系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其感染能力,在HCV感染系统的建立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简要综述近几年在HCV感染细胞模型方面取得的进展。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感染 细胞模型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地区Merkel细胞多瘤病毒(MCPyV)在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的流行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采集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抽吸物样本200份,并收集相应的患儿临床资料,采用Taq.Manreal—timePCR方法检测MCPyVLTAg基因,并经测序确认;MCPyV阳性样本同时检测常见的人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情况。结果:200份标本中共检出MCPyV阳性6例,检出率3%;感染儿童年龄从6月到5岁,其中年龄≤3岁的占83.3%(5/6)。诊断包括支气管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喘息。6例阳性样本均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A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混合感染最常见,6例阳性样本MCPyV载量均低于10拷贝/μL。结论:real—timePCR方法检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MCPyV的感染率为3%,6例MCPyV阳性样本均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且MCPyV载量较低,不能认为MCPyV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因。

  • 标签: Merkel细胞多瘤病毒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 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经过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方法:选取64例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西药治疗32例的对照组和手术治疗32例的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毒素和白细胞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1%,两组患者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能有效提高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的治愈率和术后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临床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临床救治以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0例,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有效可行的抢救方案,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观察疗效.结果:40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通过配合医生积极实施抢救及有效的护理,痊愈30例,好转出院4例,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2例,死亡2例.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但经过有效的止血治疗及认真细致的护理,在临床上均能取得很好的治愈效果,可使患者转危为安,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上消化道 急性大出血 观察 护理
  • 简介:结核病仍然困扰着人类健康,我国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早期正确的诊断以及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控制我国结核病流行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方法都存在着许多不足,新的诊断方法由于没有良好的生物标志物而受到了限制。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L-6)在结核病中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在此就IL-6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诊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白细胞介素6 感染 诊断
  • 简介:克隆河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IV-1B型株tat基因完整编码框序列,并分析比较其编码产物的序列结构特点.使用重叠PCR技术,从河南省1名HIV-1感染者外周血标本中扩增出tat基因第一和第二外显子并重组为完整的tat基因序列.获得的HIV-1B病毒株tat基因,第一外显子为263bp,第二外显子为214bp.将该基因编码产物与其他HIV-1株Tat蛋白经DNA软件编辑并翻译成蛋白质,使用ClustalX1.81进行多序列对比分析发现,第一外显子编码产物的3个保守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大致相同,只有少数氨基酸存在差异.由于Tat蛋白不同病毒株间有高度保守的Cys富集区、核心区和碱性氨基酸富集区,tat基因的克隆为研究其功能并以其为靶点设计和筛选抗艾滋病的药物奠定了基础.

  • 标签: HIV-1 tat 序列分析 克隆 感染 B型
  • 简介:目的:探讨外敷栀黄止痛散配合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外敷栀黄止痛散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两组治疗7日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VAS评分和疗效结果。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9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敷栀黄止痛散配合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栀黄止痛散 针灸 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N蛋白对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检测分析144例SARS患者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含量在发病后的变化;将小鼠随机分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SARS-CoVN蛋白,连续给药9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SARS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随发病时间有升高变化(P〈0.05),在发病40d前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超标的病例数占本时间段内的病例数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而且超标的含量也明显升高。SARS-CoVN蛋白使小鼠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含量在39和51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含量在21和39d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ARS-CoVN蛋白可以升高小鼠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其升高最为明显的时间段与SARS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升高的时间段基本一致。由此推测,SARS-CoVN蛋白可能是促使SARS患者发病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冠状病毒 N蛋白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