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近海潮间带植物生境的微生物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种群,其生境的独特性决定了该区域微生物较高的药用价值。文中介绍了我国南北方海域近海潮间带植物生境和微生物的特性药用前景,为该区域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潮间带盐生植物 微生物 药用前景
  • 简介:文中首先给予菌物,即泛真菌(Pan-Fungi)以明确定义,它是地球生物圈中一切真核菌类生物的总称,是地球生物圈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开发潜力的重要资源生物类群。在对物种和基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之后认为,所谓生物多样性,实际上是指生存于地球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生态系统中的、含有多种多样基因的物种多样性。文中指出,地球生物圈中生存的真菌至少有250万种。然而,已被人类所认识和命名的真菌仅为9.7861万种,占估计种数的3.9%,尚有96.1%的真菌有待于人类去发现。人类的平均寿命由1796年以前的18岁提高到60岁经历了2个里程碑,由18岁至40岁借助于牛痘的发明;由40岁至60岁则借助于来自真菌的抗菌素——青霉素的应用。人类的平均寿命正在面临癌症发病和死亡的威胁,如何才能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跨越第三个里程碑,从而进入更加健康长寿的新生活阶段?除了进行环境和食品安全治理以及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外,丰富的菌物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也许正是人类所期待的。文中对提到的304种具有抑制肿瘤活性的药用真菌为基础,系统地进行抗癌活性物质的筛选,从而构建健康人群的抗癌"防火墙",同时制定癌症患者的康复计划,使药用真菌在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使人类进入更加健康长寿的第三个里程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迄今包括新药开发在内的菌物资源研发中鲜有成效的原因之一,也许与菌物分类学及其成果未受到足够重视不无关系。其结果便导致该研发项目的菌物多样性基础先天不足,从而难以发挥我国菌物多样性在资源开发中的优势。面对如此丰富的菌物资源宝库,为了研究和开发菌物资源,创建我国自己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与菌物资源研发的上游和中游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共担责任,共享成果,在加强菌物分类�

  • 标签: 分类学 物种 基因 健康 环境
  • 简介:《菌物研究》创刊于2003年,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中国菌物学会和吉林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担任主编。主要刊登菌物生物学、菌物分类、菌物生态、菌物资源、菌物遗传与育种、菌物药化药理、菌物栽培与加工、菌物药与功能食品开发等理论和应用的原创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

  • 标签: 菌物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创新 吉林农业大学 学术性期刊 食品开发
  • 简介:介绍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即产量和产值快速增加、优势基地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栽培品种和栽培方式日趋多元化、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品牌质量不断提升和食药用菌文化逐渐兴起。分析了目前在精准产业扶贫、大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方针政策背景下,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同时也指出了菌种混乱、异物同名、同物异名、质量标准不规范、资源污染浪费严重、食用菌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缺乏轻简化的机械设备和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食用菌科学文化等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树立"三维"农业理念、把"菌物药"纳入中药范畴、进一步加大对食用菌产业扶持力度和建设国家级菌物资源保育区等建议,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现代化。

  • 标签: 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文化 三维农业
  • 简介:温故而知新。本文以历史进程为序,根据分类学中的重大事件,粗线条勾画出一个框架以反映分类学发展的的轨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古代至林奈之前的生物分类;近代分类学科的诞生;进化理论的确立与修正及其深远影响;分类学的蓬勃发展(居群概念、新系统学与Biosystematics,细胞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学派争鸣促进分类学繁荣);分子生物学为分类学注入强大活力。在讨论部分论述了坚持分类学的完整概念,不宜将分类的某个依据和方法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学,如chemotaxonomy,cytotaxonomy,DNAtaxonomy应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方法,而不是"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DNA分类学"等,说明了其理由和依据。对于林奈创立了二名法、将二名法理解为物种的学名是由属名+种名组成等一些不确切的说法给予了澄清。

  • 标签: 分类学 历史 林奈 进化论 居群 学派
  • 简介:文中综述了核糖体基因在黏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用现状,并就目前黏菌分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 标签: 黏菌 分子系统学 核糖体DNA
  • 简介:本团队将继续对重要茵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进行深入研究,主要从物种资源及其利用、品种资源及其利用、功能成分资源及其利用和基因资源及其利用四个方向开展研究。

  • 标签: 可持续利用 菌物资源 长江学者 保育 教育部 创新
  • 简介:臧穆先生一生勤奋、刻苦,在真菌分类与系统学研究领域,对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许多类群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我国牛肝菌目、蘑菇目、腹菌类和部分子囊菌都有深入研究;对苔藓中的一些类群也曾开展过分类研究,并有所建树。在牛肝菌目的研究中,先生倾注了毕生精力。

  • 标签: 新物种 生发 真菌分类 子囊菌门 牛肝菌目 担子菌门
  • 简介:综述了食药用真菌降血脂药物的研究方法、食药用真菌降血脂的机制以及应用前景。食药用真菌从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阻止胆固醇或胆酸的吸收或促进其排出以及促进脂类代谢等方面发挥降血脂的作用。

  • 标签: 食药用真菌 降血脂
  • 简介:中国粉褶蕈科物种资源丰富,文献记载有3属132种,其中斜盖伞属Clitopilus(Fr.)Quél.9种、粉褶蕈属Entoloma(Fr.)P.Kumm.121种、盖菇属RhodocybeMaire2种。文中简要列出了中国粉褶蕈科已知种类、生境、分布情况,并更正了部分种分类混乱、命名不规范的错误。

  • 标签: 中国 粉褶蕈 分类
  • 简介:对采自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孢虫花(IsariajaponicaYasuda)的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探究.试验结果表明:PDA培养基上适宜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谷氨酸,适宜pH为6;在3种供试培养料中只能在配方一(2%葡萄糖,0.1%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1.4%琼脂,96%蒸馏水,pH自然,0.3%蛋白胨)中形成子实体.

  • 标签: 大孢虫花 生物学特性 驯化栽培
  • 简介:对姬松茸栽培料配方进行了优化选择,并系统地研究了姬松茸的栽培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栽培料配方为玉米芯4.5kg/m^2、稻草5.25kg/m^2、牛粪4.65k/m^2、麸皮1.8kg/m^2、石灰0.075kg/m^2、过磷酸钙0.375kg/m^2、尿素0.15kg/m^2、石膏0.15kg/m^2,其产量达到6.29kg/m^2,显著高于对照。栽培料最佳厚度为17.5cm,播种量为6%;播种方式采用2层播,垄式覆土。

  • 标签: 姬松茸 栽培料 栽培工艺
  • 简介:通过文献检索对云芝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云芝含甾体类、三萜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葡糖醇类、蛋白质类、糖类、糖肽类等29个化合物,还含胞外黏性物质(ECMM)、胃蛋白酶抑制剂、真菌激发子、铁黏合螯合剂、环肽、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B1、B2、B6铜、铁、钾、锌等10多种人体所需的活性微量元素等其他类化合物。云芝具有抗肿瘤、镇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衰老、益气解毒、体外抗微生物活性等作用。

  • 标签: 云芝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以马铃薯葡萄糖综合培养基(PDP)为基础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杏鲍菇菌丝体多糖发酵条件,对接种量、摇床转速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多糖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苯酚一浓硫酸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接种量为每瓶1块直径为1cm的菌块,转速为140r/min,培养时间为8d。此时杏鲍菇菌丝体多糖含量最高,为75.1mg/g。

  • 标签: 杏鲍菇 多糖 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
  • 简介:对桦褐孔菌在我国的资源调查情况进行了汇总,在已报道桦褐孔菌综述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近5年来野生桦褐孔菌与桦褐孔菌发酵产物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桦褐孔菌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桦褐孔菌 资源分布 药理活性
  • 简介:采用常规分离法从不同地区健康黄栌根系中共分离得到33株内生真菌,其优势类群主要包括无孢菌群、腐质霉属、青霉属等,而且不同地区黄栌的根系内生真菌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内生真菌对黄栌枯萎病病原——大丽轮枝孢的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团炭角菌、黑乌霉属、假丝酵母属的菌株抑制作用较强,其它内生真菌菌株对大丽轮枝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内生真菌 大丽轮枝孢 拮抗真菌 黄栌
  • 简介:摘要:胶陀螺[Bulgariainquinans(Pers.)Fr.]作为一种长白山地区食药兼用的真菌,在夏、秋季节常见于蒙古栎的倒木树桩上。文中将近年来国内外对胶陀螺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现已从胶陀螺中分离得到了苯并[j]荧葸类、azaphilone类、醌类、甾类、萜类、苯丙素类等50多种化合物;在药理活性方面,胶陀螺具有抑菌、抗癌、光敏、抗疟疾、抗氧化、止痒、杀虫、抗血瘀等活性,而其中胶陀螺的光敏活性作为其特有的作用一直被关注,并已确定了光敏活性的有效组分。

  • 标签: 胶陀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为优化蛹虫草菌的液体培养条件,对蛹虫草菌丝体进行液体摇瓶培养.以干菌丝体得率为指标,对影响发酵产量的重要因子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培养条件.在最优条件下扩大培养,检测此时菌丝体中虫草素虫草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10%(v/v),发酵初始pH7.0,发酵温度27℃,发酵时间96h.扩大培养后,测得菌丝体中虫草素的含量为51.785mg/100g,虫草精多糖含量为1.92g/100g.

  • 标签: 蛹虫草菌 液体发酵 条件优化 高效液相
  • 简介:通过对8个毒蘑菇菌株的培养特性生理学习性的研究,描述了其培养特性,确定其生长所需最适温度、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以及最适pH值.8菌株为:鳞柄白鹅膏(Amanitavirosa)、细鳞环柄菇(Leoiotaclypelolaria)、缄白乳菇(Lactariusvellereus)、鹅膏菌(Amanitasp.)、厚环鹅膏(Amanitapachycolea)、珊瑚菌(Ramariaephemeroderma)、白霜杯伞(Clitocybedealbata)、冠状环柄菇(Lepiotacristata).

  • 标签: 毒蘑菇 培养特性 生理学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