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治疗中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对患者卵巢功能和月经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子宫腺肌症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常规组接受手术切除治疗,观察两 组卵巢功能和实验组 月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 LH 、 FSH 、 E2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实验组 FSH 、 E2 、 LH 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 )。实验组 30 例患者中 28 例( 93.3% )月经改善, 2 例闭经( 6.7% )。 21 例患者月经量减少 50% 以上, 5 例减少 30% 以上。 结论:在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中应用子宫动脉栓塞,可明显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和月经,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子 宫腺肌症治疗中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 UAB ) 联合中药的效果。 方法:选择收治子宫腺肌症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7月至201 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 n=25 ) 和常规组( n=25 ) 。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UAB联合中药治疗,常规组患者接受中西药联合治疗,观察两 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 25 例患者中 18 例显效、 6 例有效、 2 例无效,总有效率 92.0% ;常规组 25 例患者中 12 例显效、 7 例有效、 6 例无效,总有效率 76.0%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 )。 结论:在子宫腺肌症治疗中腹腔镜下UAB 联合中药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从肾虚血瘀论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100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补肾通瘀汤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统计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痊愈率、有效率及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尿流率、 IPSS 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组痊愈率( 66.00%)显著高于对照组( 42.00%, P<0.05)。治疗后,两组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 IPSS 评分显著降低,尿流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 I-P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尿流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相比,从肾虚血瘀论治使用补肾通瘀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改善症状更明显,痊愈率更高。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 对 颈胸交界 区手法 治疗 来观察 胸锁乳突肌 表面肌电图 变化和最大张口程度是否可以改善 。方法 选取 60 名上交叉综合症患者,随机 1:1:1 分为治疗组、推拿组、对照组。分别给予龙氏治脊疗法、传统推拿及休息对照三种方法,每组治疗 2 周,分别测量治疗前后张口最大距离及双侧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图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泽泻汤联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06月-2021年11月我院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者14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于晚饭后口服,0.2mg/次,1次/d;治疗组同时给予口服泽泻汤(泽泻10g、白术15g、泽兰10g、皂角刺10g、肉桂5g)1剂/d;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口服猪苓汤(组方: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2g、阿胶5g、滑石10g )1剂/d。两组均连续用药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 、最大尿流率 Qmax 、膀胱残余尿量RU 、前列腺体积 PV 的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理化检查,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泽泻汤联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治疗组效果较猪苓汤联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治疗组效果显著。结论:泽泻汤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BPH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 、最大尿流率 Qmax 、膀胱残余尿量RU 、前列腺体积 PV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内热针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肌筋膜微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 。 方法 选 4 0只家兔, 造成左下肢 股二头肌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 4 组,治疗 1 组 10只, 针直径 0.5mm ; 治疗 2 组 10只, 针直径 1.1mm ; 模型对照 组 10 只 和正常对照 组 10 只。治疗 1 组、 治疗 2 组 使用相应 直径内热针进行内热针治疗;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不进行干预。 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内热针治疗(时间 20分钟)前后各组 目标血管血液流动情况。对各组相应肌肉组织取材,进行 HE 染色。 统计分析各组 血流速度 变化并 进行各组间的方差分析 ,电镜下观察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 结果 治疗 1 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为 [0.205±0.137 ( mm/s)] 、 [0.308±0.203 ( mm/s ) ], 治疗 2 组分别为 [0.198±0.103(mm/s)] 、 [0.439±0.129(mm/s] ,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1 ;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前后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血流速度改变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各组间治疗 2 组血流速度变化最大。肌肉组织 HE 染色结果表现两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瘢痕样组织范围较小,肉芽组织再生较多。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 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前列腺增生治疗的 70 例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 35 例和对照组 35 例, 观察组给予准备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 治疗手段,对照组 给予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手术 ,对比两组 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治疗的 临床效果。 结果: 经比对,观察组患者给予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手术, 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在术后出血量对比中观察组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实施质量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几率上对照组 17.1% 发生率高于观察组 5.7% ,通过两组围术期临床指标各项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对 前列腺增生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手段,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手术 治疗 的观察组 手术治疗的疗效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方式,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方法: 将 80 例 前列腺增生患者设为我院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40 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 使用电切术进行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 52.04±10.53 ) min 和( 86.15±13.37 ) min 、住院时间分别为( 9.04±1.32 ) d 和( 16.32±1.88 ) d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168.51±38.84 ) ml 和( 213.36±42.86 ) ml ,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 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 电切术进行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值得进行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方法: 将 80 例 前列腺增生患者设为我院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40 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 使用电切术进行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 52.04±10.53 ) min 和( 86.15±13.37 ) min 、住院时间分别为( 9.04±1.32 ) d 和( 16.32±1.88 ) d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168.51±38.84 ) ml 和( 213.36±42.86 ) ml ,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 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 电切术进行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值得进行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前列腺增生( BPH)日益为医护人员所重视,本文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整体护理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对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括约肌肛瘘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84例括约肌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2例患者采用传统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 42例患者采用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 VAS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 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括约肌肛瘘采用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 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增高,腓肠肌假性肥大为主要特征,临床病情轻重不一。致病基因为编码抗肌萎缩蛋白( dystrophin)基因,该基因组序列跨越 2200 kb,由 79个外显子组成,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人类基因。 DMD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包括单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基因片段重复、单个碱基互换、缺失或插入。迄今已形成多种检测技术,从 Sanger测序、多重 -PCR、 Southern杂交到多重连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 Multiplex Ligation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单个扩增 /内部引物测序技术( single condition amplification / internal primer sequencing technique, SCAIP)、基于基因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新一代测序技术(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等,检测方法优缺点各异,本文结合 DMD/BMD临床表现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段就 DMD/BMD的分子遗传学诊断策略进行综述,以期形成完整全面的临床诊断思路。
简介:[ 摘要 ] 目的: 浅析 护理干预对预防前列腺术后尿失禁 的 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126 例进行前列腺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 n=63 )与观察组( n=63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的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进行前列腺手术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