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速度加快,虽然起步的时间很晚,但是产量与产值的增加速度较快,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部分。但是,在乳乳制品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微生物污染的现象,对乳乳制品的消费者身体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分析和研究乳乳制品微生物污染问题,采用有效的措施控制污染,保证乳乳制品的安全性与卫生性,规避微生物污染问题带来的影响,为乳制品行业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 标签: 乳及乳制品 微生物污染 控制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烧伤以及创面修复病房收治的患者因疾病、年龄等多重因素成为病毒感染的易感者,因此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烧伤以及创面修复病房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COVID-19感染流行期间院内防控的关键临床问题、医学证据、临床管理经验制订了笔者单位的病房防控管理策略,以期为烧伤以及创面修复病房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烧伤 病房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防控 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解剖学和临床研究,探讨微创腰椎前路腹膜外入路的理想显露方法。方法尸体解剖:成人防腐尸体标本21具,行左侧腹直肌旁纵切口掀开三层腹肌,观察腹膜外间隙和腹膜特点,经腹膜外入路显露L2~S1节段椎间盘,观察大血管与椎间盘的位置关系。影像学测量:收集100例成人腹部CT扫描,在L2~S1节段的腹前壁测量腹膜外脂肪与腹直肌外缘和腹壁中线的距离。收集150例成人腰椎MR检查,在L2~S1节段测量大血管与椎间盘前中线的距离。临床应用:采用微创前路腹膜外入路行腰椎融合术56例,男25例,女31例;年龄29~71岁,平均46.3岁。L2~L4采用左侧腹直肌旁斜切口,L4~S1行正中偏左横切口,长约8 cm,腹膜外入路充分显露椎间盘,切除椎间盘减压后行椎体间融合术,评估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结果尸体解剖:L2~L4节段在弓状线近侧,腹直肌后鞘与腹膜粘连,分离时易破裂,自腹直肌鞘外缘向外腹膜逐渐变厚并出现腹膜外脂肪。L4~S1可经弓状线远侧显露,腹直肌后侧即为腹膜外脂肪,L4,5需切开弓状线在外侧腹壁延展部,腰大肌内侧有多支髂腰静脉。L5S1在血管分叉远侧的右髂总动脉和左髂总静脉之间显露,骶正中血管细小或缺如,交感神经丛偏左侧。影像学测量:腹膜外脂肪在L2,3、L3,4、L4,5节段分别距腹直肌外缘(36.2±9.9)mm、(35.2±11.6)mm、(27.6±11.2)mm,在L5S1节段覆盖腹直肌后侧达中线。腹主动脉左缘在L2,3、L3,4、L4,5节段分别距中线(14.9±5.1)mm、(13.9±4.6)mm、(19.7±5.9)mm;下腔静脉在L2,3、L3,4节段位于中线右侧,在L4~5节段跨过中线(4.6±8.7)mm;在L5S1节段右髂总动脉和左侧髂总静脉内缘分别距中线(14.6±6.8)mm、(17.6±5.3)mm。临床应用:56例均采用微创前路腹膜外入路顺利充分显露,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15~70 ml,平均30 ml;1例L4,5牵拉髂血管时髂腰静脉撕裂,双极电凝止血,均未发生神经或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腰椎前路腹膜外入路创伤小、显露充分,具有较好的可行性,L2~4可采用仰卧位左侧腹直肌旁斜切口,L4~S1可采用法式体位正中偏左横切口。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序贯式护理在面颈部深度烧伤后新生皮肤的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10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颈部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1周内患者,将1—6月收治的采用综合治疗+常规护理的55例患者纳入常规护理组,其中男27例、女28例,年龄21~65(40±17)岁;将7—12月收治的采用综合治疗+序贯式护理的54例患者纳入序贯护理组,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18~57岁(37±11)岁。统计2组患者首次治疗(以下简称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1年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中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厚度评分和VSS总分四项目瘙痒量表(FIIQ)中瘙痒对睡眠的影响评分FIIQ总分,治疗1年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VSS中的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厚度评分VSS总分均相近(P>0.05)。序贯护理组患者治疗3个月VSS中的柔软度评分VSS总分,治疗6个月VSS中的血管分布评分VSS总分,治疗1年VSS中的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厚度评分VSS总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Z值分别为-2.51、-3.37,-2.05、-3.28,-3.12、-5.86、-4.63、-5.56、-6.76,P<0.05或P<0.01)。序贯护理组患者治疗3个月FIIQ中瘙痒对睡眠的影响评分治疗3个月、6个月、1年FIIQ总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Z值分别为-4.17、-6.56、-5.53、-5.84,P<0.01)。治疗1年,序贯护理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3%(52/5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1.8%(45/55),χ2=5.83,P<0.05;序贯护理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Z=-4.49,P<0.01)。治疗期间,序贯护理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而常规护理组中有3例患者创面出现瘙痒、周边红疹,经换药治疗后改善。结论序贯式护理能有效提升面颈部深度烧伤后患者新生皮肤瘢痕预防管理效果,改善患者瘙痒,提高治疗有效率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烧伤 瘢痕 面颈部 新生皮肤管理 序贯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锚式腰椎侧方椎体间融合术(self anchored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SA-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至12月采用SA-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59.6±11.3)岁(范围49~77岁)。诊断包括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17例、椎间盘退变性疾病8例、退变性滑脱8例、退变性侧凸5例、融合术后翻修3例,其中5例伴骨质疏松;责任节段包括L2, 3 2例、L3, 4 11例、L4, 5 20例、L2~L4 3例、L3~L5 5例。手术采用侧卧位,取椎间隙中点斜向腹侧6 cm小切口,经腹膜外入路显露腰大肌前缘,向背侧牵开腰大肌,切除椎间盘处理椎间隙,试模撑开,经同切口取髂骨填充融合器,正侧方植入融合器,以融合器远侧和近侧嵌片锚定融合器与相邻椎体。术后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融合器位置、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和滑脱率。结果手术时间(79.0±19.5)min(范围60~100 min);术中出血量(38.0±28.2)ml(范围15~70 ml)。术后随访(10.6±4.6)个月(范围4~15个月)。41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2±2.1)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1.9±1.2)分、末次随访时(1.6±1.1)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48,P=0.00);末次随访时VAS改善率为73.9%±16.4%,各病因组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 ,P=0.97)。ODI由术前47.8%±15.1%降低至术后3个月14.6%±10.5%、末次随访时11.0%±7.3%,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29 ,P=0.00);末次随访时ODI改善率为75.8%±16.9%,各病因组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P=0.99 )。腰椎X线片示脊柱序列明显恢复,融合器无移位或脱位。7例出现融合器下沉2~3 mm,除1例肥胖患者一过性腰痛外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由术前36.4°±10.2°恢复至48.0°±10.7°,椎间隙高度由术前(8.3±2.5)mm恢复至(11.3±3.3)mm, 8例腰椎滑脱患者滑脱率由术前19.7%±4.4%减少至9.3%±5.3%,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增加单纯LLIF的即刻稳定性,避免后路内固定,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2011年1月—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笔者单位)烧伤ICU收治患者中有2 264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其中159例发生CRBSI [男131例、女28例,年龄43(1,79)岁],收集CRBSI患者从外周静脉血中心静脉导管血/中心静脉置管前段标本初次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以下回顾性分析。采用API微生物鉴定试剂盒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或K-B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等5种抗真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亚胺培南等37种抗细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一步确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D试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情况。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各年度CRBSI发生率,CRBSI患者病死率,CRBSI例次发生率感染部位分布与置管持续时间,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检出情况,常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8年间,CRBSI发生率为7.0%(159/2 264),其中2014、2017年CRBSI发生率略高,分别为13.6%(30/221)、11.1%(24/217)。CRBSI患者病死率为7.5%(12/159)。(2)CRBSI例次发生率为14.9%(338/2 264);感染部位以股静脉为主,共271例次(80.2%),该部位置管持续时间为9(2,25)d。(3)8年间,共检出病原菌5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53株,占65.0%;革兰阳性菌140株,占25.8%;真菌50株,占9.2%。检出率居前3位的病原菌从高到低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3.2%(126/543)、17.1%(93/543)和15.7%(85/543);真菌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98.9%(92/93)、MSSA占1.1%(1/93)。(4)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为80.1%~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不耐药,对奈替米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8.7%和92.6%,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4.5%~62.7%。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不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28.9%(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株均经改良Hodge试验进一步确认,9株阳性),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40.9%~95.2%。MRSA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MSSA。MRSA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复方磺胺甲唑、替加环素不耐药,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9%和62.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91.5%。MSSA除对青霉素G、四环素完全耐药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不耐药。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对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现象。真菌对两性霉素B不耐药,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为4.2%~6.2%。结论笔者单位烧伤ICU收治患者CRBSI发生率及其所致病死率均较高,感染部位以股静脉为主;CRBSI患者病原菌种类繁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率居前3位的为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

  • 标签: 烧伤 感染 细菌 真菌 抗药性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柠檬酸体外抗凝集束化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6例严重烧伤行CRRT柠檬酸体外抗凝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常规护理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42.0(38.7,47.0)岁,共进行201次CRRT],将该单位2018年1—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8例严重烧伤行CRRT柠檬酸体外抗凝集束化护理的患者纳入集束化护理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41.0(36.0,46.0)岁,共进行164次CRRT]。统计2组所有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住ICU治疗总费用、CRRT费用、非计划结束治疗情况、因手术结束治疗情况(计算非计划结束治疗率、因手术结束治疗率)、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滤过器配套管路滤器(下称滤器)使用时间>24 h次数、CRRT次数、滤器寿命;针对2组患者中从首次治疗开始连续接受3 d以上CRRT者,统计首次治疗前(以下简称治疗前)与首次治疗3 d后(以下简称治疗3 d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总钙、离子钙(计算治疗前后总钙、离子钙差值)、肌酐、尿素、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血小板计数、平均动脉压、pH值、氧合指数、碳酸氢根、乳酸水平;统计2组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治疗相关并发症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集束化护理组患者住ICU时间明显缩短(Z=-4.71,P<0.01),住ICU治疗总费用明显减少(t=-1.39,P<0.01),CRRT费用无明显变化(P>0.05),非计划结束治疗率、因手术结束治疗率均明显降低(χ2值分别为12.20、17.83,P<0.01),滤器使用时间>24 h次数明显增加(Z=-5.93,P<0.01),CRRT次数明显减少(Z=-4.75,P<0.01),滤器寿命明显延长(Z=-9.24,P<0.01)。集束化护理组31例患者、常规护理组28例患者从首次治疗开始连续接受了3 d以上的CRRT。治疗前,集束化护理组患者PT、APTT、INR分别为24.10(16.08,39.20)s、38.81(32.32,45.50)s、1.17(1.12,1.19),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31.75(22.99,40.96)s、41.82(35.05,48.06)s、1.15(1.11,1.19)相近(P>0.05);2组患者总钙、离子钙水平相近(P>0.05)。治疗3 d后,集束化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PT、APTT、INR分别为29.06(20.11,39.46)s、35.25(30.06,40.28)s、1.13(1.09,1.17)与36.51(26.64,42.92)s、39.89(34.81,46.62)s、1.14(1.10,1.18),均与治疗前相近(P>0.05);常规护理组患者离子钙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Z=-2.08,P<0.05),集束化护理组患者总钙、离子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Z值分别为-3.55、-3.69,P<0.01);集束化护理组患者APTT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Z=-2.29,P<0.05),总钙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Z=-2.26,P<0.05)。集束化护理组患者治疗前后总钙差值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Z=-3.15,P<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离子钙差值相近(P>0.05)。治疗前,集束化护理组患者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Z=-2.84,P<0.01),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Z=-2.44,P<0.05);2组患者肌酐、尿素、胱抑素C、平均动脉压、pH值、氧合指数、碳酸氢根乳酸水平相近(P>0.05)。治疗3 d后,集束化护理组患者肌酐、尿素、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pH值、碳酸氢根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Z值分别为-2.10、-2.90、-3.11、-2.02、-2.34、-2.63、-2.84,P<0.05或P<0.01),血小板计数、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Z值分别为-6.65、-2.40,t=-9.97,P<0.05或P<0.01);常规护理组患者肌酐、尿素、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血小板计数、pH值、碳酸氢根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Z值分别为-5.32、-2.31、-2.41、-2.21、-3.68、-2.93、-2.20、-2.31,P<0.05或P<0.01),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Z=-5.59,t=-7.74,P<0.01)。治疗3 d后,集束化护理组患者肌酐、胱抑素C、血小板计数、氧合指数、碳酸氢根、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Z值分别为-2.93、-1.99、-6.39、-2.09、-2.52,t=-3.28,P<0.05或P<0.01),尿素、β2微球蛋白、pH值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Z值分别为-3.87、-2.58、-4.24、-2.75,P<0.05或P<0.01)。住院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性出血事件、与柠檬酸治疗相关的高钠血症。集束化护理组1例患者总钙与离子钙比值>2.5,但无柠檬酸蓄积中毒表现;1例患者发生低离子钙血症、1例患者发生严重代谢性碱中毒。常规护理组5例患者发生低离子钙血症,2例患者发生严重代谢性碱中毒。结论在严重烧伤患者CRRT中实行柠檬酸体外抗凝集束化护理缩短了患者住ICU时间,减少了住ICU治疗总费用以及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治疗连续性和质量。

  • 标签: 烧伤 柠檬酸 护理 集束化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外入路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在治疗椎管外腰骶神经根卡压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医院采用椎间孔外入路UBE治疗椎管外腰骶神经根卡压症17例,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59.2岁(范围45~71岁)。17例患者均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伴或不伴间歇性跛行。MRI示L4,5椎间孔狭窄伴椎间盘极外侧突出2例,L5S1椎间孔狭窄伴椎间盘极外侧突出15例;7例诊断为远外侧综合征,12例合并腰骶移行椎;17例椎间隙高度均降低,相应节段出口神经根和神经节卡压。切口在相邻椎弓根投影外侧2 cm处,S1因髂骨遮挡在髂骨内缘设计切口,以椎间孔外口峡部外缘为靶点,自峡部和上关节突外缘逐步磨除上关节突腹侧和尖部,必要时磨除遮挡的骶骨翼和横突下缘,去除增生的韧带显露出口神经根,在神经根腹侧显露并摘除突出的椎间盘,远外侧综合征沿出口神经根向外侧减压直至完全松解。术后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Macnab评分和腰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评估疗效稳定性。结果1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60 min(范围45~85 min)。术中磨除上关节突尖端、扩大椎间孔后均能充分显露出口神经根和突出的椎间盘,对远外侧综合征可沿出口神经根向外侧充分减压直至完全松弛无卡压,神经减压彻底。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CT示关节突关节大部保留。随访时疼痛和功能进一步改善,末次随访时VAS平均改善率为85.2%,ODI平均改善率为86.2%,根据Macnab评分优15例、良2例,腰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均无腰椎失稳表现。结论椎间孔外入路UBE治疗椎管外腰骶神经卡压症显露充分、减压彻底,并可较好地保留腰椎稳定性。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标准化沟通制度的连续性居家远程探视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疫情时代(下称后疫情时代)严重烧伤患者探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2—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9例严重烧伤患者及其69名家属纳入本研究。根据探视模式的不同,将2020年2—6月入住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的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实施完全限制性探视的33例严重烧伤患者对应的33名家属纳入常规探视组,将2020年7—12月入住BICU的实施基于标准化沟通制度的连续性居家远程探视的36例严重烧伤患者对应的36名家属纳入远程探视组。常规探视组家属只能通过电话与责任护士沟通,而远程探视组患者和家属通过微信视频通话与责任护士、责任医师、康复治疗师、营养治疗师共同沟通。比较患者入住BICU时2组患者2组家属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结果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患者入住BICU第2周转出BICU时2组患者2组家属HAMA评分,患者转出BICU时2组患者2组家属探视效果评价量表评分、2组家属重危患者家属满意度量表中文修订版(C-CCFSS)评分,患者转出BICU 1周内2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调查评价量表评分。对数据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远程探视组患者中男29例、女7例,年龄为48(34,53)岁;家属中男15名、女21名,年龄为45(30,48)岁。常规探视组患者中男24例、女9例,年龄为49(38,54)岁;家属中男9名、女24名,年龄为44(35,48)岁。患者入住BICU时,2组患者和2组家属HAMA评分均相近(P>0.05)。远程探视组患者、家属在患者入住BICU第2周(Z=-3.195、-3.018,P<0.01)转出BICU时(Z=-2.118、-2.380,P<0.05)HAMA总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探视组。患者转出BICU时,2组患者探视效果评价量表各维度评分相近(P>0.05);远程探视组家属探视效果评价量表中患者安全信息、诊疗质量信息、心理支持信息3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探视组(Z=-2.372、-2.209、-2.174,P<0.05),仅家属探视感受维度评分与常规探视组相近(P>0.05)。患者转出BICU当日,远程探视组家属C-CCFSS评分为99(98,108)分,明显高于常规探视组的98(97,100)分(Z=-2.545,P<0.05);患者转出BICU 1周内,远程探视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调查评价量表评分为99(98,100)分,明显高于常规探视组的96(94,98)分(Z=-5.213,P<0.01)。结论在后疫情时代对严重烧伤患者探视管理应用基于标准化沟通制度的连续性居家远程探视模式,可提高探视效果满意度,有效缓解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

  • 标签: 烧伤 探视病人者 病人医护连续性 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