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侧重手术麻醉相关指标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风险评估系统,并评价其预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 086例,男493例、女593例,年龄(76±5)岁(范围60~94岁)。随机选取其中543例用于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的建立,男253例、女290例,年龄(75±6)岁(范围60~92岁)。以患者的术前生理学因素评分和手术风险因素评分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并发症死亡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以另外543例进行验证,男240例、女303例,年龄(74±7)岁(范围60~94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比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the 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OSSUM)、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aping orthopedics operative risk scoring system for senile patient,DORSSSP)和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评估对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预测模型方程为:lnR1/(1-R1)=-7.13+0.112×PS+0.148×OS;lnR2/(1-R2)=-6.14+0.124×PS+0.136×OS[R1为并发症发生率,R2为死亡率,PS(physiology score)为术前生理学因素评分,OS(operation score)为手术风险因素评分]。用于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POSSUMDORSSSP比较的543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72例、死亡36例。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模型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5%±6.34%(范围6.18%~61.29%),预测发生并发症64例;预测死亡率为6.05%±3.26%(范围2.45%~58.36%),预测死亡29例。POSSUM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25.36%±13.95%(范围9.16%~76.34%),预测发生并发症126例;预测死亡率为10.46%±5.31%(范围6.23%~59.34%),预测死亡54例。DORSSSP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19.34%±9.67%(范围8.36%~70.85%),预测发生并发症99例;预测死亡率为10.12%±5.16%(范围7.35%~57.54%),预测死亡52例。在预测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POSSUMDORSSS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82、0.75,灵敏度分别为0.89、0.83、0.85,特异度分别为0.80、0.86、0.92,符合率分别为0.94、0.93、0.94;在预测死亡率方面,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POSSUMDORSSS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67、0.71,灵敏度分别0.85、0.69、0.75,特异度分别为0.73、0.94、0.95,符合率分别为0.94、0.93、0.94。结论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与POSSUM、DORSSSP相比,预测手术风险整体性能更高,预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

  • 标签: 老年人 髋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死亡率 预测
  • 简介:摘要3D打印个性化手术导板是根据拟定的手术方案,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制作的辅助工具,用于引导骨折复位内固定和特定性截骨矫形等手术操作,广泛应用于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骨肿瘤外科治疗方面,也有较好适用性。数字骨科技术是实现骨科精准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综合近年文献对3D打印个性化手术导板在骨科领域应用的技术优势、适用范围、主要存在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予以总结和评述。

  • 标签: 外科手术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分析距骨软骨下骨囊肿的形态学分布特点。方法在天津医院影像报告数据库中检索2015—2020年经踝关节或足部CT扫描后诊断为距骨软骨下骨囊肿患者176例,其中男77例,女99例;年龄14~84岁[(56.1±14.0)岁]。通过Mimics 20.0软件三维重建距骨囊肿区域后,构建田字解剖网格系统并将穹隆关节面分为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后外侧四个区域。记录网格定位下距骨软骨下骨囊肿的受累区域及其性别、年龄发病侧别;测量距骨软骨下骨囊肿的前后径、横径、深度、表面积体积。结果距骨软骨下骨囊肿发生于前内侧131例(74.4%),前外侧5例(2.8%),后内侧34例(19.3%),后外侧6例(3.4%)。距骨软骨下骨囊肿发生于老年(≥60岁)共78例(44.3%),发生于中年(45~59岁)共62例(35.2%),发生于青年未成年分别为32例(18.2%)、4例(2.3%)。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后外侧区域年龄构成分别为59(49,64)岁、44(39,45)岁、61(54,68)岁、40(22,58)岁(P均<0.01);性别、发病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后外侧的软骨下骨囊肿前后径分别为(9.7±4.4)mm、(3.5±1.1)mm、(10.3±4.4)mm、(2.1±0.8)mm;横径分别为(5.4±1.7)mm、(3.9±1.8)mm、(5.9±2.2)mm、(3.4±1.1)mm;深度分别为(7.1±2.4)mm、(3.2±2.2)mm、(8.2±3.0)mm、(3.9±1.9)mm;表面积分别为156.1(82.6,198.2)mm2、23.0(21.4,28.9)mm2、180.0(75.1,230.4)mm2、28.0(20.3,36.7)mm2;体积分别为77.1(37.1,129.1)mm3、23.9(14.2,37.8)mm3、104.6(37.7,157.4)mm3、13.0(10.4,16.0)mm3。前内侧区和后内侧区分别与前外侧区后外侧区在骨囊肿的前后径、横径、深度、表面积体积比较,除前内侧横径与前外侧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另外,前内侧区软骨下骨囊肿深度明显大于后内侧区软骨下骨囊肿(P<0.05)。结论距骨软骨下骨囊肿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距骨穹隆前内侧病变最为常见,囊肿体积大且累及较深,其次为穹隆后内侧,穹隆前外侧后外侧病变较为少见且囊肿体积较小。距骨囊肿的田字网格定位系统有助于对骨囊肿的定位特征描述,可辅助临床医师对骨囊肿进行精确诊断治疗。

  • 标签: 骨囊肿 距骨 软骨 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锚式腰椎侧方椎体间融合术(self anchored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SA-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至12月采用SA-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59.6±11.3)岁(范围49~77岁)。诊断包括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17例、椎间盘退变性疾病8例、退变性滑脱8例、退变性侧凸5例、融合术后翻修3例,其中5例伴骨质疏松;责任节段包括L2, 3 2例、L3, 4 11例、L4, 5 20例、L2~L4 3例、L3~L5 5例。手术采用侧卧位,取椎间隙中点斜向腹侧6 cm小切口,经腹膜外入路显露腰大肌前缘,向背侧牵开腰大肌,切除椎间盘处理椎间隙,试模撑开,经同切口取髂骨填充融合器,正侧方植入融合器,以融合器远侧和近侧嵌片锚定融合器与相邻椎体。术后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融合器位置、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和滑脱率。结果手术时间(79.0±19.5)min(范围60~100 min);术中出血量(38.0±28.2)ml(范围15~70 ml)。术后随访(10.6±4.6)个月(范围4~15个月)。41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2±2.1)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1.9±1.2)分、末次随访时(1.6±1.1)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48,P=0.00);末次随访时VAS改善率为73.9%±16.4%,各病因组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 ,P=0.97)。ODI由术前47.8%±15.1%降低至术后3个月14.6%±10.5%、末次随访时11.0%±7.3%,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29 ,P=0.00);末次随访时ODI改善率为75.8%±16.9%,各病因组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P=0.99 )。腰椎X线片示脊柱序列明显恢复,融合器无移位或脱位。7例出现融合器下沉2~3 mm,除1例肥胖患者一过性腰痛外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由术前36.4°±10.2°恢复至48.0°±10.7°,椎间隙高度由术前(8.3±2.5)mm恢复至(11.3±3.3)mm, 8例腰椎滑脱患者滑脱率由术前19.7%±4.4%减少至9.3%±5.3%,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增加单纯LLIF的即刻稳定性,避免后路内固定,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骨科机器人作为一种智能医疗设备已经在部分骨科手术中实现了临床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人工智能(AI)技术由于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在骨科机器人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骨科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智能化。由于AI技术在术前规划的应用中展示出了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将AI技术应用到骨科机器人的术中导航。本文概述了将AI技术应用于骨科机器人术中导航的探索研究,阐述了AI技术在提高精度、降低辐射的研究中发挥的优势,并根据研究现状展望了将AI技术应用于骨科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骨科 机器人 人工智能 术中导航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Cup-in-Cup技术重建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Cup-in-Cup技术重建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20例(20髋),男9例、女11例;年龄(64.6±9.8)岁(范围45~76岁)。翻修原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17例、假体周围感染导致假体松动3例;PaproskyⅢA型髋臼骨缺损13例、PaproskyⅢB型7例。采用单纯髋臼侧翻修13例,髋臼和股骨侧同时翻修7例。术后随访时评估Harris髋关节评分,统计术中血管、神经损伤和术后假体脱位、假体周围感染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X线片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和水平位置。结果翻修手术时间为(110±25)min(范围80~180 min);术中出血量为(700±180)ml(范围500~1 600 ml)。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16例Harris髋关节评分在80分以上,2例评分为优、14例为良、4例为可;Harris评分为(84.3±7.5)分,较术前的(40.1±16.6)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4,P<0.001)。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由术前(34.2±3.3)mm降低至(18.6±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1,P<0.001);水平距离由术前(18.1±5.5)mm增加至(26.2±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P<0.001);术后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较对侧[(12.2±3.3)mm]轻度上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P=0.018);水平位置为(26.2±7.3)mm,与对侧(30.1±5.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29,P=0.381)。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假体周围感染切口相关并发症。随访期间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螺钉松动、断裂。结论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Cup-in-Cup技术重建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能获得较好的早期疗效,重建相对正常的髋关节旋转中心,假体初始稳定性和早期稳定性良好。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再手术 髋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Nice结辅助复位技术(Nice结固定蝶形骨块)与传统复位技术(螺钉固定蝶形骨块)在成人移位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AO分型15-B2型)中的应用,为临床围手术期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科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的47例成人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AO分型15-B2型)患者资料,其中Nice结辅助复位技术组22例,传统复位技术组25例。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和末次随访肩关节Neer评分。内固定并发症包括: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和骨块移位。结果47例患者术后获6 ~ 15个月随访,平均(10.7±3.5)个月。Nice结辅助复位技术组手术时间50 ~ 80 min,平均(66.45 ± 7.24) min;术中出血量18 ~ 40 ml,平均(29.73 ± 5.63) ml;术后第2天VAS评分1 ~ 5分,平均(2.95 ± 1.21)分;骨折愈合时间11 ~ 18周,平均(13.91 ± 1.74)周;末次随访肩关节Neer评分90 ~ 100分,平均(94.55 ± 3.00)分。传统复位技术组手术时间55 ~ 91 min,平均(73.24 ± 10.97) min;术中出血量20 ~ 50 ml,平均(35.44 ± 8.52) ml;术后第2天VAS评分1 ~ 6分,平均(2.88 ± 1.36)分;骨折愈合时间12 ~ 18周,平均(14.08 ± 1.78)周;末次随访肩关节Neer评分90 ~ 100分,平均(94.28 ± 2.75)分。两组相比,Nice结辅助复位技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 0.05),而在其他评价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口均一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并发症发生,无骨折块移位。结论Nice结辅助复位技术在移位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中应用,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结果满意,但还需要进一步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推广。

  • 标签: 锁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Nice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