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胃癌全胃切除术病人在术后使用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病例均为在我院进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病人,病例数68例,选取时间跨度为1年,具体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按照抽签法将参与研究的病人分为采用肠外养支持的对比组和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组,每组病人34例,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后的康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胃肠功能康复时间、肛门排气用时、经口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率相比于对比组明显更低,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结论:对胃癌全胃切除术病人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大大提升病人的康复速度,对于改善病人预后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能达到更好地控制血糖效果,有效降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转染重组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rrPDGF-BB)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于牵张成骨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选取48只幼年SD大鼠培养出48瓶BMSCs,其中24瓶使用慢病毒转染rrPDGF-BB基因;同时随机选取雄性成年SD大鼠72只,制作大鼠右侧股骨牵张成骨模型,将大鼠平均分为3组,分别在各组牵张间隙注射PBS(空白对照组)、未干预的BMSCs(阴性对照组)和转染rrPDGF-BB基因的大鼠BMSCs(实验组),随后用影像学和组织学染色方法等评价该实验结果。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培养的大鼠BMSCs长势良好,第3代BMSCs低表达CD34(0.1%)和CD45(2.8%)、高表达CD29(95.1%),和文献描述的BMSCs表型一致;转染基因后,发现绿色荧光的表达随着转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证实转染成功;制作大鼠股骨牵张成骨模型后,经过14 d牵张,所有大鼠达到预期牵张距离;在2、4、8周不同时间点观察,股骨标本大体观察,实验组牵张间隙可见连续性骨痂,硬度、颜色接近正常骨组织,牵张间隙活动度较差,低于空白对照组;X线片提示,实验组牵张间隙新生骨痂更多,骨髓腔较对照组提前再通;Micro-CT检查提示,实验组愈合较好,离断端已连接,矢状面可见骨髓腔再通;标本Micro-CT参数表明,实验组骨小梁厚度(0.297±0.005)mm、骨小梁数量(1.663±0.032)mm、骨体积分数(59.832±2.187)%和骨密度(0.586±0.014)g/cm3最大,实验组骨小梁分离度(0.399±0.051)mm最小,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实验组较空白对照组更早、更多形成血管及软骨细胞。8周时实验组镜下可见新生骨痂连接成片,骨髓腔有再通趋势,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注射rrPDGF-BB基因转染的BMSCs可能促进大鼠牵张区新骨的形成,缩短新生骨痂的矿化时间,促进牵张成骨区域新生骨的成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内分泌患者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6.1-2016.8月份收治到的100例内分泌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随机平均的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到较为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到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和分析了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GF7)及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AECOPD患者。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0.70、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80%〕、中度组(FEV1/FVC<0.70、50%≤FEV1%<80%)和重度组(FEV1/FVC<0.70、30%≤FEV1%<50%),每组20例;以同期20例肺功能正常的择期行胃肠外、骨科等非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FEV1/FVC、FEV1%、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FGF7、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TNF-α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肺功能正常组相比,轻度、中度和重度组FEV1/FVC、FEV1%、MMEF%和6MWT明显降低,SGRQ评分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呈持续恶化趋势,重度组与肺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EV1/FVC:0.39±0.09比0.81±0.04,FEV1%:(38.80±6.28)%比(109.58±13.80)%,MMEF%:(0.34±0.14)%比(2.69±0.99)%,6MWT (m):279.00±41.61比402.85±53.97,SGRQ评分(分):34.95±6.71比2.60±2.06,均P<0.05〕;而且轻度、中度和重度组FGF7水平均较肺功能正常组显著降低(ng/L:6.31±2.65、6.10±1.39、6.64±1.77比8.29±3.51,均P<0.05),但轻度、中度、重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肺功能正常组相比,轻度、中度、重度组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TNF-α水平随着病情加重呈持续升高趋势,重度组与肺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g/L:7.42±2.28比3.83±0.92,P<0.05)。但肺功能正常组与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间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TNF-α与FEV1/FVC和FEV1%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0、-0.527,均P<0.01)。结论AECOPD患者血清FGF7降低,而IL-6、TNF-α升高;但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外周血FGF7水平无明显变化,而TNF-α水平可能升高,并伴随小气道功能严重破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实施生活节奏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86例,以数字表作为分组依据,将纳入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传统干预的基础上引入生活节奏规范化管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空腹血糖、餐后2 h和餐前半小时血糖、产妇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和餐前半小时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活节奏规范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能控制这类产妇的血糖水平,且能促进胎儿的妊娠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一种简单合理的SD大鼠股骨牵张成骨模型。方法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雄性成年SD大鼠30只(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施行右侧股骨截断术,安装带有牵张成骨功能的外固定装置,静息期7 d后,以0.5 mm/d的速度,每天分2次进行牵张,牵张期为14 d,牵张总长度为7.0 mm。实验期间观察大鼠活动;牵张结束后进入矿化期,将矿化期分为2、4、8周3个时间点,在每个时间点随机抽取10只大鼠行影像学检查;在每个时间点随机抽取10只大鼠处死,取双侧股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本组造模时间为(25±5)min;实验过程中,大鼠活动良好;牵张14 d,大鼠股骨基本获得预期牵张距离。标本大体照片提示,在矿化期随着时间的增加,牵张区域颜色由棕色变成灰白色,质地逐渐变硬;X线片提示,随着时间的增加,牵张区新生骨痂逐渐增多,云雾状骨痂逐渐矿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在牵张早期,牵张区域主要是成纤维细胞,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出现骨小梁,在牵张后期,骨小梁增大变粗,相互交织成网状,并出现钙盐沉积。结论经过14 d牵张及8周矿化,成功构建SD大鼠股骨牵张成骨模型,该模型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具有较好的科研、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患者后实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时间段为2018年7月至2019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策略应用于产后24 h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6例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策略的6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护理安全策略的产妇68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及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科学喂养、脐带护理、臀部护理及手卫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策略应用于产后24 h母婴同室的产妇与新生儿中,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并有效提高产妇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系统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 8月 -2019年 7月本院接诊的病毒性脑炎患儿 56例,采用数字抽签法划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 n=28)。当中,试验组实行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 2组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0.0%,比对照组的 17.86%低, P< 0.05。试验组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为( 6.08±0.79) d、惊厥缓解时间为( 0.86±0.12) d、体温恢复时间为( 2.38±0.27) d、住院时间为( 4.01±0.39) d,比对照组的( 10.82±0.57) d、( 2.43±0.18) d、( 7.14±0.56) d、( 7.23±0.57) d, P< 0.05。结论:于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用系统护理干预,效果好,患儿相关症状缓解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住院时间较短,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