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微型锁定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7年3月—202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鹰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1例接受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双钢板组),25例接受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单钢板组)。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最终活动度、返回工作时间、软组织刺激取出内固定、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手臂、肩部和手残疾评分(DASH)。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4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9.17±2.79)个月,术后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活动度、患者满意度、MEPS和DASH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钢板组返回工作时间为(8.47±2.13)周,单钢板组返回工作时间为(9.78±1.98)周,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软组织刺激需取出内固定9例,双钢板组1例,单钢板组8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解剖锁定钢板相比,采用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可以有效减轻软组织刺激,促进患者早期返回工作岗位,且手术时间并没有显著延长,生物力学优势明显,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骨折 回顾性研究 治疗结果 微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资料。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35~83岁,平均68.7岁。初次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固定12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4例。内固定失败原因:头切割8例,骨折不愈合10例,钢板或螺钉断裂6例,髓内钉断裂3例,髋内翻畸形2例。翻修手术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9例患者翻修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3~7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骨不连、再骨折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6±1.6)分]显著低于术前[(7.1±2.1)分],髋关节Harris评分[(85.2±8.2)分]、SF-36评分[(75.9±15.5)分]显著高于术前[(48.0±12.7)、(48.7±1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9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8%。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尤其是股骨头颈骨质良好、髋关节状态较好者,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髋骨折 治疗失败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植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结合引流管夹闭减少Schatzker Ⅴ、Ⅵ胫骨平台骨折围术期失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3月— 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87例Schatzker Ⅴ、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34例;年龄24~69岁[(39.1±2.7)岁]。患者均接受胫骨平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静脉组(27例)、关节腔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静脉组在松止血带前5~10 min给予总量1 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关节腔组在关闭切口前关节腔灌注1 g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三组术后引流管临时夹闭4 h。记录并比较各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是否吸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D-二聚体、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手术肢体侧别、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后24 h和72 h Hb、术后24 h D-二聚体水平、术后24 h引流量、隐形失血量、总引流量、总失血量、异体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肺栓塞、伤口红肿渗出及皮下瘀斑),以及术前、术后72 h和出院前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结果三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肢体侧别、止血带使用时间、异体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Hb静脉组为(112.7±11.8)g/L,关节腔组为(107.7±16.1)g/L,对照组为(100.0±10.4)g/L;术后24 h D-二聚体静脉组为(5.5±2.9)mg/L,关节腔组为(5.9±2.5)mg/L,对照组为(7.5±3.6)mg/L;术后24 h引流量静脉组为(62.8±20.5)ml,关节腔组为(60.2±17.4)ml,对照组为(81.2±21.1)ml;隐性失血量静脉组为(577.1±212.1)ml,关节腔组为(634.2±139.8)ml,对照组为(750.3±124.1)ml;总失血量静脉组为(950.1±170.5)ml,关节腔组(1 005.4±179.8)ml,对照组为(1 148.8±129.1)ml;术后伤口红肿渗出发生率静脉组1例(4%),关节腔组0例,对照组5例(17%)。以上指标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静脉组与关节腔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72 h Hb、总引流量、异体输血例数、下肢DVT发生率和术后伤口皮肤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氨甲环酸结合引流管夹闭在Schatzker Ⅴ、Ⅵ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安全有效。无论是静脉滴注或关节腔局部应用均能有效降低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DVT发生风险。同时,氨甲环酸能减少术后伤口红肿渗出。

  • 标签: 氨甲环酸 胫骨骨折 失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