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患者筛选新的治疗药物。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医学遗传中心应用计算机针对苯丙氨酸羟化酶和药物空间结构结合力特点进行虚拟药物筛选,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物库(包含2 697种原料药)中共筛选出10种候选老药;运用真核表达系统在分子水平上检测药物对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的影响,并筛选药物敏感突变体。结果10种候选老药中,盐酸奈福泮、醋酸氟轻松及利司培酮分别可增加23%[t=18.21,P<0.001,与苯丙氨酸羟化酶非药处理组(即反应体系中只加入溶剂,不加药物)相比]、21%(t=3.44,P<0.05,与苯丙氨酸羟化酶非药处理组相比)、31%(t=19.57,P<0.001,与苯丙氨酸羟化酶非药处理组相比)的苯丙氨酸羟化酶酶活,其余老药对酶活性影响较弱甚至抑制。p.D101N突变体可被利司培酮激活25%(t=15.86,P<0.001,与p.D101N突变体非药处理组相比)。结论盐酸奈福泮、醋酸氟轻松及利司培酮可作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的潜在治疗药物,且p.D101N突变体可作为药物敏感突变位点。

  • 标签: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 虚拟筛选 盐酸奈福泮 醋酸氟轻松 利司培酮 p.D101N突变体 药物敏感突变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缺乏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应用基于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技术的遗传代谢病基因诊断Panel进行检测,基因变异以Sanger测序法验证。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CPT1A基因存在c.1895T>A(p.Leu632X)和c.1153G>A(p.Ala385Thr)复合杂合变异,父亲携带c.1895T>A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1153G>A杂合变异。经查询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遗传病变异数据库ClinVar及文献资料,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c.1895T>A判定为致病变异(PVS1+PM2+PP4),c.1153G>A判定为可能致病变异(PM1+PM2+PM3+PP3)。结论CPT1A基因c.1895T>A和c.1153G>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为其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新变异的检出拓展了CPT1缺乏的基因变异谱。

  • 标签: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 串联质谱 CPT1A基因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very long chain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VLCAD)缺乏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对新生儿筛查中十四烯酰基肉碱(C14:1)≥0.4 μmol/L的新生儿召回复查,通过串联质谱、基因检测确诊4例VLCAD缺乏患儿,对确诊患儿进行临床和基因变异分析。结果4例患儿血串联质谱结果中C14:1均特异性升高且首次召回复查值均低于初筛值,2例下降到正常范围,1例下降后仍>1 μmol/L,1例仅轻微下降。4例患儿中共检出8种变异,以错义变异为主(5/8),并发现3种未报道过的新变异(p.Met344Val, p.Ala416Val, c.1077+6T>A)。均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结论本研究结果扩宽了VLCAD缺乏的基因谱,为临床VLCAD缺乏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了经验,为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串联质谱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对18例甲基丙二酸血(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患儿的诊治进行回顾分析。方法2013年~2020年通过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筛查和临床高危筛查发现18例MMA并进行长期规范的治疗和随访。结果324 184例新生儿筛查中确诊12例MMA,初步统计患病率为1/27 015。其中1例为Mut型,目前严重发育落后;1例为cblA型,已失访,预后情况不明;余10例为cblC型,预后良好。临床高危筛查中确诊6例MMA,均为cblC型,两例智力发育落后,其余预后良好。结论MMA是临床常见的致死致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早期规范的诊治可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甲基丙二酸血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酸血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2例丙酸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基于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技术的遗传代谢病诊断基因包检测,对可疑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研究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结果例1生后次日因"嗜睡、拒乳"疑诊败血收入院,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筛查结果提示丙酰肉碱及其比值增高,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示3-羟基丙酸、甲基枸橼酸增高,基因检测发现PCCB基因c.331C>T(p.R111X)/c.1228C>T(p.R410W)复合杂合突变,丙酸血诊断明确,给予特殊饮食辅以左卡尼丁治疗。患儿于3月龄无诱因突发呕吐昏迷夭折。例2于5月龄突发呕吐、嗜睡、精神差就诊,串联质谱检测结果提示丙酰肉碱及其比值增高,基因检测发现PCCB基因c.146delG(p.G49EfsX16)/c.1253C>T(p.A418V)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146delG(p.G49EfsX16)为未被报道过的新突变,评估为致病突变。给予特殊饮食辅以左卡尼丁治疗,患儿依从差且治疗有间断,随访至3岁8个月,患儿重度发育落后。结论临床疑诊败血新生儿应考虑丙酸血可能,并应尽快进行串联质谱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新发现基因突变位点的致病和功能仍有待深入研究。

  • 标签: 丙酸血症 甲基丙二酰CoA脱羧酶 遗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