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淄博市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了解其免疫水平及疾病进展情况。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的250例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抗凝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所得数据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例HIV/AIDS样本的传播途径均为性接触,首次检测其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绝对数均值为(348.99±204.21)个/μL。不同年龄组间CD4+ T淋巴细胞均值、CD8+ T淋巴细胞均值和CD4+/CD8+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岁组的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与>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不同年龄及不同人群病例中CD4+细胞≤350个/μL组与CD4+>350个/μL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淄博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水平普遍偏低。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干预,重点加强老年人艾滋病的防控和干预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彩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因甲状腺肿块到我院就诊的疑似甲状腺微小癌的2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彩超、二维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彩超、二维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效能。结果213例疑似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病理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78例,二维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07例,彩超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45例,CT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60例,CT、彩超、二维超声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75例。彩超、CT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优于二维超声(P<0.05);彩超、CT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P>0.05);CT、彩超、二维超声联合检查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各项单独检查(P<0.05)。结论二维超声、彩超及CT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准确性较高,其诊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彩超、CT的单一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近28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即长海医院)10 53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信息,总结长海医院对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22年2月间长海医院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年龄、性别、出生地、入院时间、入院年龄、入院科室、出院时间、住院次数、治疗方式等临床资料,总结近28年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收治情况、人口学特征及治疗模式的变化。结果共收治10 533例患者,其中男性7 443例(70.66%),女性3 090例(29.34%),男女比例为2.41∶1,患者年龄为(45.7±15.0)岁。地域分布以华东地区最多,其次是华北和西北。10 533例患者共入院19 920例次,消化内科收治18 156例次(91.14%),普外科收治1 452例次(7.29%)。消化内科慢性胰腺炎患者入院(1.88±1.45)例次,住院天数为(10.33±5.63)d,8 022例患者行14 134例次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人均(1.45±1.41)次,6 629例患者行13 882例次胰腺体外震波碎石术,人均(2.22±0.36)次。普外科慢性胰腺炎患者入院(1.03±0.16)例次,住院天数为(14.90±9.00)d,1 242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内镜微创治疗与外科手术比例从1995年的0.12∶1上升至2021年的15.72∶1。结论慢性胰腺炎多发于中年男性,长海医院慢性胰腺炎治疗模式已从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转变为内镜微创治疗为主。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结核病实验室能力建设,了解分析淄博市各级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技术结果,为下一步开展全市结核病实验室建设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向全市各级实验室发放实验室信息调查表,内容包括实验室分布、检测能力、人员分布和工作量情况等,回收后对调查表进行审核及统计分析。结果:“十三五”规划期间,淄博市结核病实验室能力提升明显,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如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太大,分子设备使用率偏低等。 结论:继续加强结核病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各级结核病实验室的综合能力,提高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使用率,稳定人员队伍,以满足结核病防控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采用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的复发率、每月平均复发时间,血清因子FGF、VEGF、MMP-2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每月平均复发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清因子指标FGF、VEGF、MMP-2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恶性肿瘤血清因子水平明显改善,术后复发率低。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最终都将发展为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HCC)。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改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大大降低HBV相关HCC发生。然而在临床上常常可以发现,一些长期口服NAs治疗的患者,尽管HBV得到了有效抑制,仍然可以发生HCC,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现将围绕NAs有效抑制HBV复制的同时,可以明显降低HCC发生,还是仍然可以发生HCC?以及NAs治疗后发生HCC可能的原因,包括药物的种类、治疗时机、病毒学不完全应答等方面进行讨论,帮助临床医生更加精准地实施抗病毒治疗,进一步降低HBV相关HCC。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级护理模式对胃癌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6月-2022年7月收治的62例接受胃癌术治疗的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1)和研究组(n=31),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分级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为(2.55±0.27),疼痛程度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3%,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胃癌手术患者中应用分级护理模式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系统性综述,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利用PubMed、Embase检索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章标题、摘要、全文阅读后筛选文献15篇,共收集155例患者资料,平均肿瘤体积14.7 cm3,无症状患者22例,有症状患者133例,其中39例患者有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和视神经损伤患者分别有31例和28例。利用SPSS对文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33例有症状患者经过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20例症状消失,97例症状改善,其余14例患者情况稳定。影像学结果显示肿瘤消失患者9例,明显缩小101例,部分缩小27例,无变化13例。除2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统计学结果显示患者不同症状缓解情况患者肿瘤体积及边缘剂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影像学变化不同患者的肿瘤体积及边缘剂量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手术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组患者(96.8% vs 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7,P<0.001)。结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a)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Meox1的转录调控机制及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1)取HDF-a系细胞,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下称常规培养),将细胞分为TGF-β1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TGF-β1刺激组细胞加入10 μL质量浓度为1 mg/μL的TGF-β1刺激,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培养72 h,取2组部分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2组差异表达比值≥2且P<0.01的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代谢途径分析,记录Meox1每百万转录本(TPM)表达值,样本数为3;取2组部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Meox1 mRNA表达,样本数为3。(2)取对数生长期HDF-a系细胞(细胞生长期下同)常规培养,分为空质粒组和Smad2过表达组、Smad3过表达组、Smad4过表达组,分别转染2 μg pcDNA3.1空质粒和各自搭载Smad2、Smad3、Smad4的pcDNA3.1质粒,转染6 h后常规培养48 h,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eox1 mRNA的表达,样本数为3。(3)取HDF-a系细胞常规培养,同实验(1)分组处理,常规培养72 h,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定量PCR(ChIP-qPCR)法检测2组细胞中Smad2、Smad3和Smad4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样本数为3。(4)取HDF-a系细胞常规培养,分为阴性干扰组、小干扰RNA(siRNA)-Smad2组、siRNA-Smad3组、siRNA-Smad4组和空质粒组、Smad2过表达组、Smad3过表达组、Smad4过表达组,分别转染50 μmol/L随机siRNA、siRNA-Smad2、siRNA-Smad3、siRNA-Smad4和2 μg pcDNA3.1空质粒及各自搭载Smad2、Smad3、Smad4的pcDNA3.1质粒,转染6 h后常规培养48 h,ChIP-qPCR法检测相应组别细胞中Smad2、Smad3和Smad4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样本数为3。(5)取2个批次HDF-a系细胞常规培养,均分为阴性干扰组、siRNA-Meox1组、空质粒组、Meox1过表达组,分别转染50 μmol/L随机siRNA、siRNA-Meox1和2 μg pcDNA3.1空质粒、搭载Meox1的pcDNA3.1质粒,转染6 h后常规培养24 h,1个批次细胞进行划痕实验,划痕后24 h观察划痕宽度,与划痕后即刻对比划痕愈合宽度;1个批次细胞进行Transwell实验,常规培养24 h,计数迁移细胞,样本数为3。(6)2018年1月—2019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3例烧伤后8~12个月增生性瘢痕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35~56岁),取其术中切除的瘢痕组织和瘢痕边缘附带正常皮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Meox1蛋白表达分布。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培养72 h,2组细胞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共843个,涉及组织修复、细胞迁移、炎性细胞趋化诱导过程等功能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7、细胞外基质受体等潜在的信号通路;空白对照组细胞测序结果的Meox1 TPM表达值为45.9±1.9,显著低于TGF-β1刺激组的163.1±29.5(t=6.88,P<0.01)。培养72 h,空白对照组细胞Meox1 mRNA表达量为1.00±0.21,显著低于TGF-β1刺激组的11.00±3.61(t=4.79,P<0.01)。(2)培养48 h,Smad2过表达组、Smad3过表达组和Smad4过表达组细胞中Meox1 mRNA表达量分别为198.70±11.02、35.47±4.30、20.27±2.50,均显著高于空质粒组的1.03±0.19(t=31.07、13.80、13.12,P<0.01)。(3)培养72 h,TGF-β1刺激组细胞中Smad2、Smad3和Smad4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t=12.99、41.47、29.10,P<0.01)。(4)培养48 h,阴性干扰组细胞中Smad2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为(0.200 000±0.030 000)%,显著高于siRNA-Smad2组的(0.000 770±0.000 013)%(t=11.67,P<0.01);空质粒组细胞中Smad2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为(0.200 000±0.040 000)%,显著低于Smad2过表达组的(0.700 000±0.090 000)%(t=8.85,P<0.01)。阴性干扰组细胞中Smad3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为(0.500 0±0.041 3)%,显著高于siRNA-Smad3组的(0.006 0±0.001 3)%(t=17.79,P<0.01);空质粒组细胞中Smad3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为(0.470 0±0.080 0)%,显著低于Smad3过表达组的(1.100 0±0.070 0)%(t=9.93,P<0.01)。阴性干扰组细胞中Smad4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与siRNA-Smad4组相近(t=2.11,P>0.05),空质粒组细胞中Smad4蛋白在Meox1启动子上的富集度与Smad4过表达组相近(t=0.60,P>0.05)。(5)划痕后24 h,siRNA-Meox1组细胞划痕愈合宽度较阴性干扰组窄,Meox1过表达组细胞划痕愈合宽度较空质粒组宽。培养24 h,阴性干扰组迁移细胞数显著多于siRNA-Meox1组(t=9.12,P<0.01),空质粒组迁移细胞数显著少于Meox1过表达组(t=8.99,P<0.01)。(6)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组织中Meox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在HDF-a系细胞中,TGF-β1通过Smad2/3转录调控Meox1表达,进而促进细胞迁移。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柚皮素对CP小鼠胰腺纤维化及胰腺星状细胞(PSCs)的活化、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P组及柚皮素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雨蛙素法构建CP模型,柚皮素组于造模后第4周予柚皮素200 mg/kg灌胃,每天1次,直至处死小鼠的前一天;对照组和CP组予等容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灌胃。造模期间行最后一次雨蛙素注射5 d后处死小鼠,取胰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并进行病理学评分及胶原纤维沉积程度检测。用不同浓度(0、5、10、20、50、100、150、200 μmol/L)柚皮素干预人PSCs株24 h,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外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重组蛋白(2 ng/ml)单纯刺激PSCs(TGF-β1刺激组),以及TGF-β1(2 ng/ml)刺激后1 h加低(50 μmol/L)、中(100 μmol/L)、高(150 μmol/L)浓度柚皮素干预PSCs 36 h,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PSCs活化相关蛋白FN和COL1A1、细胞增殖标志物p21以及抗凋亡蛋白Bcl-xL和促凋亡蛋白Bax、Bid的表达水平。结果CP组和柚皮素组小鼠胰腺组织病理评分[(7.33±1.15)、(4.67±1.15)分]和胶原纤维阳性区域所占百分比[(46±4)%、(28±2)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分、(4±2)%],柚皮素组又显著低于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TGF-β1刺激组,TGF-β1刺激后低、中、高浓度柚皮素干预组F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02、0.76、0.67、0.34、0.07,COL1A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51、1.71、1.34、0.84、0.11,TGF-β1刺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GF-β1刺激后低、中、高浓度柚皮素干预组则显著低于TGF-β1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上述5组p2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7、1.18、1.27、1.22、1.00,TGF-β1刺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仅TGF-β1刺激后高浓度柚皮素干预组显著低于TGF-β1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上述5组Bcl-xL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09、2.21、2.38、2.50、2.12,Bax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98、0.88、0.98、1.00、0.88,Bid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5、1.09、1.14、1.18、1.18,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柚皮素可以显著改善CP小鼠的炎症、萎缩和纤维化程度,抑制PSCs的活化和增殖,而对PSCs的凋亡无明显影响,提示柚皮素对CP的胰腺纤维化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同源框同源物1(Six1)基因甲基化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检测两组Six1基因甲基化及mRNA表达情况,比较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Six1基因甲基化的差异。对比乳腺癌患者中Six1基因未甲基化与甲基化患者生命质量的差异。结果乳腺癌组Six1基因未甲基化率及mRNA表达情况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1937、MCF-7、Hs 578T及Bcap-37乳腺癌细胞中Six1基因为未甲基化状态。乳腺癌组Karnofsky评分<70分、低分化、肿瘤最大径≥ 5 cm、淋巴结转移数目≥ 9个、有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Ⅲ + Ⅳ期患者Six1基因未甲基化率显著高于Karnofsky评分≥ 70分、高、中分化、肿瘤最大径<5 cm、淋巴结转移数目<9个、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Ⅰ+Ⅱ期患者[85.7%(18/21)比58.0%(40/69)、92.6%(25/27)比62.3%(33/53)、90.0%(27/30)比62.0%(31/50)、92.9%(26/28)比61.5%(32/52)、100.0%(14/14)比66.7%(44/66)、90.5%(38/42)比55.6%(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x1基因未甲基化患者生命质量显著低于Six1基因甲基化患者(P<0.05)。结论Six1基因在乳腺癌中为低甲基化状态,在乳腺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U-Net深度学习网络对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中前列腺癌(PCa)自动分割及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临床怀疑PCa拟行前列腺穿刺的男性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共纳入245例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PCa组(n=184)与非PCa组(n=61),并随机分为训练集(PCa 129例,非PCa 19例)、验证集(PCa 18例,非PCa 3例)和测试集(PCa 37例,非PCa 39例)。由1名放射科医师依据病理结果在ADC图上勾画PCa癌灶,并通过前列腺腺体分割模型将测试集前列腺腺体自动划分6分区。经过前列腺腺体自动分割等预处理后,采用U-Net深度学习网络进行PCa分割模型的训练。以医师标记结果为金标准,用Dice相似系数(DSC)评价AI模型对测试集PCa癌灶的分割效果。并分别以患者及病灶为单位评价模型对PCa的检出效能,以6分区法评价模型对癌灶自动定位的准确性。结果测试集中,医师标注癌灶51个,最大径线为(1.9±0.7)cm,6分法癌灶分区456个(PCa区122个、非PCa区334个)。以病灶为单位,AI模型对测试集PCa的分割DSC为(70.2±21.7)%,检出癌灶的灵敏度94.1%(48/51)。以患者为单位,AI模型检出PCa患者灵敏度为97.3%(36/37),特异度为66.7%(26/39),准确度为81.6%(62/76)。AI模型对PCa癌灶定位分区的准确度为90.8%(414/456),对癌区检出的灵敏度为95.1%(116/122),特异度为89.2%(298/334)。结论U-Net深度学习模型对MRI ADC图像中PCa的检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PCa 6分区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预测结果可自动填写入结构化报告,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淄博市流行的HIV-1感染者基因亚型,了解淄博市耐药病毒株的传播水平,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地区HIV-1感染者的血浆标本,采用RT-PCR和巢式PCR法扩增env基因区和pol基因区,经DNA纯化及测序后,利用HIV database数据库和Mega 6.0软件分析并确定HIV病毒亚型,使用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分析。结果共采集HIV-1感染者血浆标本72份,通过分析发现本地区共存在4种基因亚型,其中CRF01_AE重组亚型占47.22%,CRF07_BC重组亚型占31.94%,B亚型占12.50%,B/C重组亚型占8.33%。耐药分析发现本地区未治疗患者的原发耐药率为6.98%。M184V是核苷类逆转录酶区的主要耐药突变位点,V179D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区的主要耐药突变位点。结论淄博市HIV-1感染者的基因亚型存在多样性,耐药的发生率较高,属于中度流行。亟需加强对HIV-1毒株重组亚型变异监测及耐药监测,从而预防原发性耐药和耐药毒株的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内疝发生的原因,提高腹内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8例腹内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证实为盲肠旁疝1例;毕II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出段空肠疝入输入段空肠与横结肠系膜间隙6例,其中发生肠坏死1例,行疝复位、肠切除吻合后治愈;Miles术后盆底腹膜裂开所致内疝4例;降结肠造口术后降结肠与侧腹壁形成的间隙致内疝6例;大网膜与乙状结肠造口肠壁粘连形成内疝1例;因手术、腹腔炎症引起的粘连与腹膜、卵巢、膀胱、子宫、肠壁或肠与肠之间的孔隙改变形成内疝50例(73.5%),其中肠坏死3例,行疝复位裂孔修补、粘连松解、肠切除吻合后治愈。结论腹内疝术前诊断困难,对有手术史,经常腹痛或肠梗阻表现者应考虑腹内疝的可能,并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防发生肠绞窄,肠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