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正在逐渐提升与强化,医疗设备也得到了更新与完善。患者疾病治疗质量与效果也正在逐步提升,有效地保障了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医用直线加速器不可或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使用该设备时要做好维修保养以及常见故障排除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医用直线加速器顺利正常使用,从而更好地保证疾病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其次分析了该设备的常见故障以及具体排除措施,希望能够保证其正常稳定运行,提高医院的治疗质量。

  • 标签: 医用直线加速器 保养 故障排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采用中药穴位敷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因支气管肺炎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患儿,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分析治疗有效率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施以中药穴位敷贴可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总体疗效,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中药治疗 穴位敷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细胞计数及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2019年入住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非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分为杓型和非杓型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特点及血液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共入选464例患者,其中杓型组296例,非杓型组168例。两组间年龄、冠心病、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脑卒中、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及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β2微球蛋白是非杓型血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非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β2微球蛋白与血压的昼夜节律异常相关,且为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血压 昼夜节律 红细胞分布宽度 β2微球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 癫痫的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了癫痫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癫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防治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然而由于癫痫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病因的复杂性,医疗水平的差异性以及临床医生对癫痫认识的局限性,易导致癫痫诊治的延误,造成癫痫的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的损害、心理疾病甚至病情的加重,因此本文将对癫痫作最新的研究总结,为临床工作者提供诊疗依据,让癫痫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 标签: 癫痫 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血栓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脑血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颈动脉斑块改善情况,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阿司匹林 脑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7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采用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患者(2.0±0.3)次/天、(1.7±0.5)h、(6.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1.4)次/天、(2.8±1.2)h、(23.3%),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患者(97.7%)显著高于对照组(7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对偏头痛患者治疗,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和缩短其头痛持续时间,且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发生较少,可见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方案是安全、高效的。

  • 标签: 氟桂利嗪 尼莫地平 偏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各30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组间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5±2.9)明显比对照组(17.5±3.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医疗干预方式中,推拿按摩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样本限定为本院2020年5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接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其中接受常规医疗干预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成员,接受推拿按摩干预的25例患者为干预组成员,分析临床疗效、颈椎部位血流动力学数据差异。结果:干预组疗效占比96.00%,对照组疗效占比68.00%(P<0.05);干预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数据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讨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医疗干预方式选择为推拿按摩,基于中医传统手法有效促进颈部血流动力学改善,刺激颈部穴位,改善穴位周围的神经功能表现,促进患者病情有效恢复。

  • 标签: 推拿按摩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细胞计数及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2019年入住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非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分为杓型和非杓型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特点及血液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共入选464例患者,其中杓型组296例,非杓型组168例。两组间年龄、冠心病、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脑卒中、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及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β2微球蛋白是非杓型血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非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β2微球蛋白与血压的昼夜节律异常相关,且为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血压 昼夜节律 红细胞分布宽度 β2微球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D-D)阴性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确诊的发病时间小于24 h的AAD患者67例,其中D-D阴性者共13例作为D-D阴性组,其他54例作为D-D阳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响因素。结果与D-D阳性组比较,D-D阴性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肌酐更低,发病时间更长[(8.9±6.7)h比(4.5±2.8)h,t=2.271,P=0.040],Stanford A型发生率更低(23.1%比63.0%, χ2=4.309,P=0.03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发病时间(OR=0.802,95%CI:0.671~0.960,P=0.016)和Stanford A型(OR=0.161,95%CI:0.029~0.899,P=0.037)是D-D阴性的AA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本组数据显示,D-D阴性的AAD患者对比阳性者的发病时间较长,Stanford A型发生率较低。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开窗术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NPHC)的术前评估、术中处理及预防复发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行腹腔镜开窗术的82例NPH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5±13)岁。单纯囊肿60例,合并胆囊结石7例、胆囊息肉7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8例。单发囊肿63例,多发囊肿19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根据CT检查对囊肿复发风险进行评估。术中根据囊肿位置及显露情况,先行囊肿穿刺抽吸囊液,然后用高频电钩、超声刀或切割吻合器切除囊壁裸面完成囊肿开窗,应用带蒂大网膜固定填塞囊肿残腔。结果78例行一期腹腔镜开窗术,4例行二期腹腔镜开窗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53±15)min,术中出血量(60±17)ml,术后住院时间(6.5±1.4)d。未发生与开窗术相关的出血、胆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患者随访时间6.0~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4个月,随访率88%(72/82)。术后CT检查发现囊肿复发6例,其中4例术前评估存在复发风险,术前评估准确率97%(70/72)。影像学检查囊肿复发率8%(6/72),其中肝Ⅶ、Ⅷ段复发各2例,肝Ⅳa+Ⅳb、Ⅱ段各1例。结论术前对囊肿复发风险的充分评估是腹腔镜开窗术成功治疗NPHC的前提,广泛囊壁切除、良好残腔暴露及妥善术后引流是防止囊肿复发的保障。肝Ⅳa、Ⅶ和Ⅷ段囊肿存在解剖性高复发倾向,应注意预防。

  • 标签: 肝囊肿 腹腔镜 开窗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母细胞瘤HUH-6株与正常肝LO2细胞株microRNA-21及其靶基因PDCD4和PTEN表达的差别;研究抑制microRNA-21表达后肝母细胞瘤HUH-6细胞株中microRNA-21及其靶基因PDCD4和PTEN的变化,以及反义抑制后HUH-6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方法正常肝LO2细胞株与肝母细胞瘤HUH-6株作为研究对象,将肝母细胞瘤HUH-6细胞株分为3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的HUH-6细胞);microRNA-21抑制组(转染microRNA-21抑制序列的细胞);阴性对照组(转染无关序列的HUH-6细胞)。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各组细胞中的microRNA-21的表达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反义抑制microRNA-21后HUH-6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增殖情况。用Westen-blot检测细胞中PDCD4和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肝LO2细胞株相比,肝母细胞瘤HUH-6株microRNA-21表达上调;反义抑制后HUH-6细胞中microRNA-21表达下降;反义抑制后HUH-6细胞增殖率下降,凋亡率增加;反义抑制后HUH-6细胞PDCD4和PTEN表达增加。结论本研究通过细胞实验,发现肝母细胞瘤瘤细胞中microRNA-21表达上调,并可以负性调节靶基因蛋白PDCD4及PTEN蛋白的表达;microRNA-21可能通过PDCD4及PTEN蛋白调节肝母细胞瘤的增殖与凋亡。本研究首次进行microRNA-21在肝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研究,为microRNA-21及靶基因PDCD4及PTEN在肝母细胞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在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方面具有光明的研究前景。

  • 标签: 基因 微小RNA-21 肝母细胞瘤 细胞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交替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泰安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74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常频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高频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交替应用组联合常频机械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治疗后比较三组患儿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合功能、并发症及存活情况。结果交替应用组用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常频组和高频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开始后各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PaO2/FiO2)增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与呼吸指数(R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 h、24 h及48 h时交替应用组PaO2与PaO2/FiO2高于常频组与高频组,PaCO2、OI与RI低于常频组与高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交替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利于提高氧合功能,缩短用氧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常频机械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腰疝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本组9例小儿腰疝患儿,男4例,女5例;年龄1岁6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4岁;7例发生于腰下三角,2例发生于腰上三角。6例发生于左侧腰部,3例发生于右侧腰部。均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行腹腔镜下腰疝修补术。结果本组9例患儿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顺利,无术中大出血、无术中及术后输血、无意外损伤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手术效果好,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随访1~8年,无明显远、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小儿腰疝的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手术 小儿腰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用于结核病治疗的疗效。方法:实施随机纳入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这段期间接受了治疗的部分 患者,再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而患者的总数为96例,作为临床试验中主要的研究对象。 对照组中对于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是抗结核药物治疗,而实验组中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方式之上,同时采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方法,在临床试验调研结束之后,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治疗后的治疗整体的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在治疗之后,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相关结果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通过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可以发现,喹诺酮类药物用于治疗结核病过程中,效果也要比单一的用抗结核病药物治疗结果更加理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结核病治疗 疗效 应用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