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趾列切除治疗儿童巨趾症的临床效果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趾列切除治疗巨趾症患儿手术前后足部尺寸变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趾列切除指征(1项或多项):(1)跖骨累及;(2)前足肥厚明显;(3)伴有并趾;(4)进展型巨趾;(5)受累足趾序列靠后;(6)患儿及家属强烈要求切除趾列。术后随访24~40个月。采用跖骨间宽度比和跖骨扩散角来评价患足的严重程度及手术前后的尺寸变化。采用巨趾调查问卷评价临床效果。根据临床结果分析前述趾列切除指征对儿童巨趾症的适用性。手术前后跖骨间宽度比以M(P25,P75)表示,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分析;手术前后跖骨扩散角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儿15例(15足),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7~66个月,平均22个月;右足5例,左足10例。因跖骨受累切除趾列者9例,其中1例伴有并趾畸形;因前足增厚严重切除趾列者1例;因受累趾顺序靠后切除趾列者1例;因伴有并趾畸形切除趾列者3例;因患儿及家属强烈要求切除趾列者1例。15例中,第2趾列切除者8例,第3趾列切除者5例,第2、3趾列同时切除者2例。共有4例进展型巨趾。15例患儿术后足部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跖骨间宽度比从1.14(1.07,1.29)降至0.91(0.84,1.01)(P=0.002),跖骨扩散角从(33.27±8.13)°降至(15.25±8.54)°(P<0.01)。所有患者术后左、右足均可穿同码鞋,其中9例不需鞋垫,其余6例患足较对侧正常足稍大,正常足侧需穿鞋垫。术后巨趾调查问卷评分为(9.2±0.8)分。结论趾列切除能最大限度缩小患足体积,达到较好的功能及外观重建效果。前述趾列切除指征对儿童巨趾症适用性良好,巨趾症患儿可根据患足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及特点、患儿和家属的意愿选择趾列切除。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协变量后,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和全胰腺切除术(TP)对胰头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检索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并筛选出2010年至2016年间3 676例胰头癌患者,其中3 559例行PD(PD组),117例行TP(TP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混杂因素,最终PD组与TP组各117例匹配成功。应用Kaplan-Meier曲线观察匹配前和匹配后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及癌症特异生存率,利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评估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胰头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匹配前PD组3 559例患者1、3、5年癌症特异生存率分别为72.8%、35.1%、24.9%,中位生存时间为23.89个月;TP组117例患者分别为67.9%、29.4%、26.1%和21.51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匹配后,PD组117例患者1、3、5年癌症特异生存率分别为77.8%、44.5%、31.8%,中位生存时间为31.50个月,显著优于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病理类型是影响总体生存率与癌症特异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及癌症相关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D的生存获益显著优于TP,临床上对胰头癌患者行TP治疗需慎重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行肝切除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应用全麻与局部浸润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在我院自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肝切除术患者,随机抽取102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对比不同麻醉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予以不同的麻醉方式后,试验组患者麻醉的有效率(良好率+尚可率)为96.1%,而对照组患者麻醉的有效率为85.3%,即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苏醒恢复的速度较试验组慢,具体表现为苏醒时间、恢复呼吸时间及恢复定向力的时间均较试验组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行肝切除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应用全麻与局部浸润联合麻醉对于患者麻醉的效果较为理想,有效降低了患者术中痛苦,且术后患者意识恢复较快,建议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后的预后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24例行RAR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男193例,女31例。平均年龄68(36~92)岁。7例(3.1%)接受新辅助化疗。125例(55.8%)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分。平均体质指数23.4(15.4~35.5)kg/m2。所有患者均行RARC。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率(RFS)、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总生存率(OS)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RARC患者生存结局与围手术期和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组224例手术,中位手术时间380(160~670)min。中位术中估计失血量为350(100~1 900)ml,72例(32.1%)术中输血。术后T分期分别为≤T1期82例,T2期64例,T3期57例,T4期21例。淋巴结转移49例(21.9%),手术切缘阳性12例(5.4%),伴淋巴脉管侵犯(LVI)82例(36.6%)。术后辅助化疗41例(18.3%)。中位随访时间24(11~60)个月。5年累积OS、RFS和CSS分别为57.15%、48.84%和59.6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HR=5.764,95%CI 1.926~17.249,P=0.002;HR=4.086,95%CI 1.611~10.364,P=0.003;HR=9.391,95%CI 2.118~41.637,P=0.003)、N分期(HR=6.446,95%CI 3.438~12.087,P<0.001;HR=5.661,95%CI 3.086~10.385,P<0.001;HR=5.980,95%CI 2.982~11.992,P<0.001)、LVI(HR=3.319,95%CI 2.008~5.486,P<0.001;HR=2.894,95%CI 1.782~4.701,P<0.001;HR=3.471,95%CI 2.017~5.974,P<0.001)、ASA评分(HR=2.888,95%CI 1.619~5.150,P<0.001;HR=1.765,95%CI 1.060~2.940,P=0.029;HR=2.612,95%CI 1.424~4.792,P=0.002)、体质指数(HR=0.886,95%CI 0.819~0.957,P=0.002;HR=0.885,95%CI 0.819~0.955,P=0.002;HR=0.862,95%CI 0.792~0.938,P=0.001)、年龄(HR=1.580,95%CI 1.250~1.997,P<0.001;HR=1.362,95%CI 1.088~1.705,P=0.007;HR=1.530,95%CI 1.190~1.968,P=0.001)和术中输血(HR=1.899,95%CI 1.160~3.108,P=0.011;HR=2.218,95%CI 1.371~3.587,P=0.001;HR=2.227,95%CI 1.312~3.782,P=0.003)是OS、RFS和CSS的显著预测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HR=4.506,95%CI 1.433~14.175,P=0.01;HR=3.159,95%CI 1.180~8.454,P=0.022;HR=7.810,95%CI 1.674~36.444,P=0.009),N分期(HR=6.096,95%CI 2.981~12.467,P<0.001;HR=5.368,95%CI 2.683~10.740,P<0.001;HR=5.539,95%CI 2.497~12.288,P<0.001)和ASA评分(HR=6.180,95%CI 2.371~16.110,P<0.001;HR=2.702,95%CI 1.175~6.215,P=0.019;HR=6.471,95%CI 2.290~18.286,P<0.001)分别是OS、RFS和CSS的独立预测因素,辅助化疗(HR=0.434,95%CI 0.202~0.930,P=0.032)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T分期、N分期和ASA评分是RARC术后患者OS、RFS和CSS的独立预测因素,辅助化疗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治疗胃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宜宾矿山急救医院普外科2018年11月-2021年10月内48例胃癌患者予以抽取,随机做规范的分组处理,对照组23例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25例实施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就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加以对比。结果:治疗工作实施后,经对观察组手术及术后恢复展开评价,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术中出血量较少且各指标用时较短(P<0.05)。经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估,观察组为4.0%与对照组评估结果26.0%展开比较,前者术后并发症居更低水平(P<0.05)。结论: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治疗胃癌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升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对重度肥胖合并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减重代谢外科中心及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外科中心行LSG手术的78例合并NAFLD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以上,比较患者体重、糖脂代谢、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肝平均CT值及肝脏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年患者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1) ;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相比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肝功能(ALT、AST)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1年肝平均CT值(39.84±4.25)较术前(22.34±6.64)较明显升高,肝脏体积从术前(1983.61±821.7)cm3下降至术后(1549.32±752.01)cm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腰围及BMI与胰岛素抵抗、肝脏体积呈正相关,与肝脏CT值呈负相关。结论LSG手术不仅能有效减轻肥胖患者体重,改善糖脂代谢,能明显改善NAFLD的作用。对于重度肥胖合并NAFLD的患者,LSG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海博刀经尿道内镜黏膜下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8例N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BT组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每组各64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ERBT组患者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TURBT组(均P<0.05)。ERBT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的发生率均低于TURBT组(均P<0.05)。ERBT组的逼尿肌检出率为98.4%(63/64),TURBT组的逼尿肌检出率为62.5%(40/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ERBT组术后6个月、6~12个月、12~18个月的复发率低于TURB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RBT组患者的总复发率为6.3%(4/64),TURBT组的总复发率为21.9%(14/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海博刀经尿道内镜黏膜下ERBT治疗NMIBC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