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大规模流行,依托有资质、有能力的检测机构,建立了每日万人份的应急核酸检测及千人份高通量测序实验室(武汉"火眼"实验室)。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后检测能力快速扩大对于疫情防控效果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后,依据湖北省卫健委通报的疑似病例数据,以及"火眼"实验室每日检测数据,通过建立非线性、竞争性微分方程模型,模拟检测能力对实现疑似病例"清零"和"日清日结"的影响。结果在万人级病原检测实验室没有建成的情况下,疑似患者高峰数量将从23 000例上升到33 700例(增长47%),疑似患者数量下降的转折点将延后6 d,实现"日清日结"将延迟11 d,疑似患者隔离成本将增加124%;万人级病原检测实验室饱和运转的情况下,疑似患者例数高峰将减少56%,超过22 800例疑似患者能够提前获得诊断和收治,疑似患者数量下降转折点将提前1周到来,实现"日清日结"可提前约12 d,隔离成本可减少72%;理想情况下,若"关闭离汉通道"时立即将日检测能力超过10 500例的规模化检测平台投入使用,则可始终保证疑似病例"日清日结"。为让"关闭离汉通道"持续时间和隔离成本最小化,需将规模化、标准化检测平台建设与"关闭离汉通道"、床位扩容、加强救治能力等措施同步执行,并向检测平台持续送样,保证饱和运行。结论建设"平战结合"的精准检测平台是新发传感染病防控的关键一环,应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统筹配置加以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1月— 2018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7例胫骨创伤性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9~60岁[(37.2±13.4)岁]。清创后骨缺损长度为4.6~14.0 cm[(8.6±2.8)cm]。所有患者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通过联合髓内导针引导控制搬移骨块的力线。记录创面愈合情况、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EFI)、患肢力线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评分系统评定骨和功能结果。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根据健康调查简表(SF-36)记录生理功能维度得分(PCS)、精神健康维度得分(MCS)评价生活质量,并与我国人口常模比较。结果患者外固定架去除后随访12~37个月[(29.9±4.4)个月]。创面在骨搬移后均实现闭合,无须皮瓣转移手术。外固定时间为242~801 d[(436.5±154.6)d],EFI为35.7~60.5 d/cm[(50.6±6.2)d/cm]。1例患肢残留成角畸形,其余均力线恢复。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愈合,无感染复发。ASAMI评分骨愈合优良率88%,功能优良率94%。Paley分类并发症包括12个问题、7个障碍、1个后遗症。SF-36中PCS为(85.8±11.6)分,MCS为(69.6±11.1)分;与我国人口常模[PCS(87.6±16.8)分;MCS(78.8±15.4)分]相比,P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骨搬移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可实现创面和骨折愈合,控制感染,恢复良好的患肢力线,虽然伴有一些并发症和心理影响,但可恢复患肢生理功能,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肺部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7日至29日温州市中心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6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型患者的肺部影像学特征和治疗转归情况。采用SA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绝大多数患者以发热(92.8%,52/56)、干咳(75.0%,42/56)和乏力(58.9%,33/56)为首发症状,少部分合并气促(25.0%,14/56)及咽痛(10.7%,6/56)。胸部高分辨率CT影像学结果示,42例普通型患者中,30例(71.4%)两肺外带见磨玻璃样高密度影,10例(23.8%)局部可见斑片实变影,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2例重型患者中,11例为累及多个肺叶(≥3)的斑片高密度影;2例危重型患者均表现为全肺叶累及的斑片状及条索状高密度影,局部实变及纤维化明显。结论COVID-19患者早期表现为肺外带多发磨玻璃影改变,如出现肺叶实变及纤维化的增多,则提示疾病进展,肺叶实变及纤维化程度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新型万向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复杂Pilon骨折患者当中,随机收集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所有患者均接受新型万向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和深入分析。结果:3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7.76±12.2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5.56±11.14)ml,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5.51±2.21)d,平均术后完全负重时间为(3.42±0.15)个月,Mazur评分为(91.11±1.33)分。结论:新型万向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效果显著,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术后的负重时间,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功能性,值得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对天津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提供更多证据,并对前期基于有限证据和经验实施的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一起发生在集体单位内的聚集性病例进行三间分布及其他流行病学特征描述。结果自第一例指示病例于1月15日发病后,该单位相继发现10例确诊病例,且疫情从单位传播到4个家庭内,致7人发病。17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5(19~79)岁;其中10例职工病例全部为男性,7例家庭聚集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职工病例中,8例办公地点在CW车间,2例在行政办公楼。病例的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 d,其中职工病例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5 d,家庭聚集病例为4 d。初期发病未实施隔离措施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4 d,发病期间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2.5 d,发病前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0.5 d。结论COVID-19传播过程中存在单位和家庭聚集性,在疫情发生初期,准确、迅速的采取封控措施完全可以阻止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大范围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