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和观察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在面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120例面部外伤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修复组,每组患者60例。修复组采取整形外科缝合技术,配合积极治疗对策,对照组采取常规缝合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患者一些治疗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其治疗后创面的愈合效果等。结果:经过差异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修复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较短,创面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修复面部创伤具有一定的优势,手术时间段,出血量较少,且降低手术危险率,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程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评价心理护理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5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附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焦虑、抑郁评分低;实验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疼痛分级低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产妇疼痛分级。结论心理护理的干预明显减轻产妇焦虑、抑郁心理,降低分娩过程中对疼痛的感知,对产妇产后身体状态恢复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应予以普遍推行。
简介:摘要胫骨平台Hoffa骨折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胫骨平台冠状面骨折,其中隐匿性骨折所占比例较高,容易漏诊、延误诊治。目前的研究均为个案报道,未能就其发病率、诊断要点、损伤特点、受伤机制等进行系统研究,且常用的分型如AO分型、Schatzker分型、三柱分型和胫骨平台综合分型等均不能涵盖此类型。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3 0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发现13例胫骨平台Hoffa骨折,其中隐匿性骨折占23%。该骨折的受伤机制:膝关节屈曲状态下,经股骨的暴力集中作用于胫骨平台的后半部,膝关节存在瞬间内翻内旋,导致后侧冠状位劈裂骨折。根据累及关节面的位置及骨折移位程度,将该骨折分为三型:Ⅰ型骨折累及胫骨平台关节面<1/4,Ⅱ型骨折累及胫骨平台关节面≥1/4且<1/2,Ⅲ型骨折累及关节面≥1/2。每型骨折均分为三个亚型,其中A型是无移位骨折,B型骨折关节面移位<2 mm,C型骨折关节面移位≥2 mm。根据分型特点,笔者提出了治疗原则。笔者首次系统总结了胫骨平台Hoffa骨折损伤特点和骨折分型,有助于避免漏诊并提高治疗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出院准备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于上海市某三甲医院骨科就诊的18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待出院的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出院指导质量与出院准备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出院准备度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准备度标准化得分为(6.37±1.26)分,处于中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骨折部位、文化程度、照护者、年龄、是否有慢性病和并发症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指导质量量表总分为(140.52±17.27)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患者需要和实际获得的出院指导内容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准备度总分和出院指导质量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出院指导质量呈正相关。应根据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现况,找出薄弱环节,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过渡期出院准备服务。
简介:【摘要】 通过多年来对西门子加速器的故障现象观察、原因分析、故障解决等实践工作,探讨总结了一些常见加速器故障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达到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使用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安市不同水碘地区居民甲状腺健康状况,了解人群碘营养水平。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参照2017年水碘调查结果,将西安市各乡镇按照水碘中位数分为< 10、10~100、> 100 μg/L 3个层次,每个层次抽取1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抽取2个社区(自然村),每个社区(自然村)抽取100户家庭开展调查,每户家庭采集1份饮用水水样,进行水碘含量测定;每户家庭抽取18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和尿碘含量检测。结果3个水碘含量地区分别采集水样343、227、226份,水碘中位数分别为4.14、38.95、124.15 μg/L。共调查1 308人,甲状腺形态异常检出率为9.86%(129/1 308),甲状腺回声异常检出率为10.86%(142/1 308),甲状腺占位检出率为33.94%(444/1 308),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26.22%(343/1 308)。女性甲状腺回声异常、占位、结节检出率均高于男性[11.75%(120/1 021)比7.67%(22/287),35.85%(366/1 021)比27.18%(78/287),27.82%(284/1 021)比20.56%(59/287),χ2=3.868、7.509、6.101,P均< 0.05];不同年龄甲状腺回声异常、占位、结节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3、68.032、64.543,P均< 0.05);不同水碘地区甲状腺回声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7,P < 0.05)。女性甲状腺多发结节检出率高于男性[11.75%(120/1 021)比7.32%(21/287), χ2=4.584,P < 0.05];不同年龄甲状腺单发结节、多发结节、结节直径≤1 cm、结节直径> 1 cm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010、31.807、22.859、10.392,P均< 0.05);水碘< 10 μg/L地区甲状腺结节直径> 1 cm的检出率高于水碘10 ~ 100、> 100 μg/L地区(P均< 0.05)。共采集尿样755份,尿碘中位数为217.00 μg/L,不同水碘地区居民尿碘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93.806,P < 0.05)。结论西安市甲状腺疾病检出率较高,成人碘营养处于超适宜水平。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女性高于男性,应加强随访和早期诊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癫痫患者分为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64)和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的对照组(n=64),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总优良率及预后效果分别为93.75%和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总优良率81.25%及预后效果84.38%,P<0.05;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对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癫痫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治疗胃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宜宾矿山急救医院普外科2018年11月-2021年10月内48例胃癌患者予以抽取,随机做规范的分组处理,对照组23例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25例实施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就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加以对比。结果:治疗工作实施后,经对观察组手术及术后恢复展开评价,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术中出血量较少且各指标用时较短(P<0.05)。经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估,观察组为4.0%与对照组评估结果26.0%展开比较,前者术后并发症居更低水平(P<0.05)。结论: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治疗胃癌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升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创伤性L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52岁女性创伤性L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以"创伤性腰骶椎完全性脱位""创伤性腰骶椎完全性滑脱"和"traumatic complete lumbosacral dislocation""traumatic lumbosacral spondyloptosis"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19年1月前有关L5椎体创伤性完全性前脱位的相关文献,共纳入10篇10例L5椎体创伤性完全性前脱位的英文文献报道。结合本例诊治过程,总结该损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损伤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本文1例成年女性因交通事故致L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伴神经损伤,行单纯后路减压、复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完全复位,随访6个月复位无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患者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合文献报道的10例,共11例创伤性L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男9例、女2例,年龄18~57岁,多由高能量暴力伤导致腰骶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及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影像学提示L5椎体相对于骶骨椎体前移超过100%,多合并脊柱后方附属结构破坏;治疗多提倡早期手术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以重建腰骶段稳定性及改善神经功能状态。结论急性创伤性L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临床较为罕见,生物力学极不稳定,且多合并神经损伤。其发生机制尚存争议。早期采取手术减压、复位及融合有助于改善预后。尽管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手术方式,但单纯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处理创伤性L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健康成年女性人群定量CT(QCT)腰椎骨密度(BMD)正常参考值,并探究其地区差异。方法收集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女性人群35 431例。采用美国 Mindways 的定量CT系统,测量L1、L2椎体中心层面BMD,取平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女性腰椎BMD差异。按10岁年龄间隔,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之间两两比较。结果中国健康成年女性人群峰值骨密度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东北(183.01±24.58)mg/cm3、华北(188.93±24.80)mg/cm3、华东(187.54±27.71)mg/cm3、华南(186.22±33.72)mg/cm3、华中(176.33±24.91)mg/cm3、西南(182.25±28.00)mg/cm3],随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地区BMD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70岁以前,华中和西南地区BMD[(176.23±24.91)至(90.38±28.12)mg/cm3,(182.25±28.00)至(88.55±25.68)mg/cm3]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低于东北[(183.01±24.58)至(99.69±27.85)mg/cm3)、华北(188.93±24.80)至(95.89±26.12)mg/cm3]、华东[(187.54±27.71)至(95.65±27.86)mg/cm3]地区(P<0.01);≥70岁各地区BMD趋于一致(P>0.05)。华中和西南地区在40~60岁年龄段BMD值接近(P>0.05),≥60岁各地区BMD均低于骨量异常值(均P<0.05)。≥50岁女性西南地区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25.65%),华北地区最低(17.30%)。结论建立了中国健康女性人群的QCT骨密度参考值数据库,西南地区BMD值最低,华南地区BMD值最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原加工相关的转运蛋白1(TAP1)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抗原呈递途径所必需,在肿瘤免疫学监测重要标志性作用。方法通过慢病毒转导3种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和GL261)中过表达和敲低TAP1的表达水平,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慢病毒过表达空载体对照组、慢病毒敲除空载体对照组、TAP1过表达组和敲除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TAP1和MHC-Ⅰ的表达和相互关系;使用Transwell系统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功能;流式细胞检测MHC-Ⅰ在TAP1过表达和敲低的GL261细胞表面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AP1对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采用方差分析做多组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做两两比较。结果TAP1过表达和敲低3种细胞系成功,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吸光度中G261细胞的增殖每组无变化和侵袭功能通过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5,df=4,P>0.05);TAP1的过表达和胶质瘤细胞的敲低表明TAP1和MHC-Ⅰ表达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0,df=4,P<0.05);TAP1过表达和敲低G261细胞与体内存活和CD8+的免疫化学染色相关(t=5.806,df=4,P<0.05);MHC-Ⅰ类在TAP1过表达和敲低GL261细胞表面表达。结论TAP1可能通过调节CD8+T细胞而成为胶质瘤的关键抑癌基因。
简介:摘要目的原核表达GII.6型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P蛋白和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扩增NoV GII.6型P区基因并克隆至pET28a载体,转化感受态E. coli BL21(DE3),IPTG诱导进行原核表达。使用Ni-NTA亲和柱层析进行纯化,重组蛋白进行寡糖结合分析,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ELISA测定该抗体的效价,western blot (WB)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并进行有效性评估。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GII.6P-pET28a并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40×103的GII.6型P蛋白;Ni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达90%以上;寡糖结合显示GII.6型P蛋白与B、leb、H2型结合,与A、H1、lea型不结合;ELISA测得抗体的效价为1∶160 000;WB显示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交叉实验未显示出对GII.4的亲和力。结论成功表达了GII.6型P蛋白并获得高效价的抗体,为GII.6的检测和疫苗研发提供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