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64岁女性患者,2天前在当地医院发现心脏异常肿块。有轻微发绀史7年。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流出道规则的等回声肿块,致肺动脉狭窄,胸部CT检查显示为低信号肿块。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后1周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斜视患者眼前节血液供应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6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接受虹膜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的16例(16只眼)斜视患者,按是否存在眼外肌直肌损伤以及直肌手术史分为2个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和眼肌检查,并行ICGA检查,通过眼前节照相机获得图像,记录前臂-虹膜循环时间、虹膜充盈完成时间、开始消退时间、消退完成时间等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2个组虹膜灌注情况,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前臂-虹膜循环时间、虹膜充盈完成时间与年龄、病程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49.2±13.2)岁,病程2~31个月。眼外肌无损伤组7例,眼外肌损伤或手术组9例,2个组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眼外肌无损伤组与眼外肌损伤或手术组前臂-虹膜循环的时间[M(Q1,Q3)]分别为18(18,21)、22(20,24)s,虹膜充盈完成时间分别为(13.86±1.95)、(12.22±3.60)s,2个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前臂-虹膜循环时间与年龄、病程不相关(r=-0.033、-0.079,均P>0.05);虹膜充盈完成时间与年龄、病程不相关(r=0.057、-0.119,均P>0.05)。矩阵散点图显示,眼外肌损伤或手术组中,年龄高于总体平均数(49.2岁)且前臂-虹膜循环时间达中位数(20 s)以上患者有3例(2例合并垂直肌肉损伤),病程大于6个月且前臂-虹膜循环时间达中位数以上患者有3例(均合并垂直肌肉损伤),均大于眼外肌无损伤组(各1例)。结论ICGA显示,病程2个月以上眼外肌损伤或有手术史的斜视患者眼前节血液供应与眼外肌无损伤斜视患者无差别,年龄及病程与眼前节虹膜血管再灌注无相关性,垂直眼外肌受累对眼前节血液供应影响较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培元固本、化痰祛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4.8±12.6)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每晚1粒,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晚1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元固本、化痰祛瘀的中药汤剂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一致的康复训练及基础疾病的治疗。治疗后1个月、6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并比较两组中医症候临床有效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均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T2加权血管成像(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序列检查,观察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数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MSE、MoCA、及ADL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0.0%;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80.0%,对照组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AN序列检查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CMBs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CMBs数量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培元固本、化痰祛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脑小血管病变所致的CMBs。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4年 1月 ~2017年 1月收入的 25例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知情同意下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对观察。结果:护理前 25例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焦虑评分( 68.79±1.41)分、抑郁评分( 69.12±1.50)分,护理后焦虑评分( 50.37±1.23)分、抑郁评分( 49.38±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给予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损害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消除其负性心理,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1月期间收治的 8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和综合组,对一般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对综合组实施内科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 HAMA评分)及睡眠质量( PSQI评分)。结果:综合组的的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后的 HAMA评分、 PSQI评分均较一般组低, P<0.05,护理前的 HAMA评分、 PSQI评分与一般组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护理,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护理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湿免疫科患者护理工作当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当中随机挑选100名患者纳入这一次的实验研究,应用随机抽签的办法将实验研究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一组各有50名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给对照组患者进行服务,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给实验组患者进行服务,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疼痛评估分数要比对照组更低,对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别,在统计学科上研究价值较高;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几率也要比对照组更高,差别同样较大,统计学研究意义较大。结论:在对风湿免疫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合理地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加快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提高患者满意几率,所以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CVC置管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 2015年 12月 ~2016年 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 CVC置管的 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后,分别给予针对性预防血栓护理和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患者的血栓发生率( 7.5%)明显少于对照组( 27.5%)。两组差异明显( X²=5.5411; 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95.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72.5%),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 X²=7.4379; P< 0.05)。结论: CVC置管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临床进行推广的可行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广东省龙川县人民医院2006年1月1日到2011年5月31日的骨科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数字评价量表评价疼痛程度,采用Lovett肌力评价标准评价肌力。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疼痛程度、不同肌力的骨科患者压疮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93,95%CI1.65-2.26),肌力级别较低(OR=1.89,95%CI1.48-2.46)是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经济状况较好(OR=0.56,95%CI0.49-0.76)、疼痛程度较轻(OR=0.46,95%CI0.36-0.76)是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保护因素。结论高龄、经济状况较差是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骨科医护人员应予以重视,应给肌力级别低、疼痛较重的患者勤翻身、勤移动,注意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