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机体内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微小囊泡。外泌体可运输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进入受体细胞而参与细胞间通讯。最新研究表明,外泌体参与了草酸结石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发病机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脂肪基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参与了草酸结石形成机制中的免疫过程、炎症反应和细胞自噬。本文将综述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草酸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肾结石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肾结石 外泌体 草酸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泌体在草酸晶体所致肾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C57小鼠30只(6~8周龄,体重24~26 g),其中24只野生型(WT)小鼠,6只纯合子Rab27a-/-(KO)小鼠。WT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NC)组、造模1周组、造模2周组、造模4周组(WT造模组),Rab27a-/-小鼠为KO造模组,每组6只,1.25%乙二醇灌胃,分别持续给药0、1、2、4及4周,构建肾结石小鼠动物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肾小管损伤,Von-kossa染色评估结石晶体形成,Masson染色评估肾间质胶原纤维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及外泌体标志物白细胞分化抗原63(CD63)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E染色显示,在野生型小鼠中,造模1周、造模2周及造模4周肾小管损伤逐渐加重(0.57±0.18比1.30±0.19,t=6.248,P<0.05;1.30±0.19比2.30±0.28,t=6.642,P<0.05),Von-kossa染色显示,肾脏晶体形成逐渐增加(1.42±0.61比5.24±0.55,t=10.410,P<0.05;5.24±0.55比10.01±0.94,t=9.94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造模1周、造模2周及造模4周CD63阳性表达面积逐渐增加(1.33±0.34比4.92±0.71,t=10.250,P<0.05;4.92±0.71比8.55±1.04,t=6.4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T造模组Masson染色胶原纤维沉积面积高于NC组(8.57±0.84比0.60±0.34,t=19.660,P<0.05),α-SMA阳性表达面积高于NC组(11.30±1.04比1.63±0.55,t=18.430,P<0.05),Fibronectin阳性表达面积高于NC组(12.85±0.68比2.78±0.55,t=25.81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T造模组Masson染色胶原纤维沉积面积高于KO造模组(8.57±0.84比5.53±0.74,t=6.082,P<0.05),α-SMA阳性表达面积高于KO造模组(11.30±1.04比6.63±0.91,t=7.553,P<0.05),Fibronectin阳性表达面积高于KO造模组(12.85±0.68比8.80±0.93,t=7.8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结石形成过程中,肾小管损伤加重,外泌体分泌增加。同时,抑制外泌体分泌能减轻草酸晶体诱导的肾脏纤维化。

  • 标签: 肾结石 外泌体 草酸钙晶体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小鼠草酸晶体致肾损害和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2021年6月将15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只、模型组5只、AMD3100干预组5只。模型组和AMD3100干预组连续7 d腹腔注射乙醛酸水溶液(100 mg/kg)制备草酸结石动物模型。AMD3100干预组同时连续7 d腹腔注射AMD3100(1 mg/kg)。对照组连续7 d腹腔注射与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处理7 d后取各组小鼠外周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评估肾功能;同时取左侧肾脏行HE、Von-Kossa、Picrosirius Red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XC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血清Scr[(108.03±13.56)μmol/L与(39.50±4.48)μmol/L,P<0.01]和BUN[(5.66±0.48)mmol/L与(0.77±0.10)mmol/L,P<0.01]水平显著上升;AMD3100干预组较模型组Scr[(65.77±3.27)μmol/L与(108.03±13.56)μmol/L,P<0.05]和BUN[(2.97±0.44)mmol/L与(5.66±0.48)mmol/L,P<0.05]水平显著下降。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肾组织的肾小管明显扩张,伴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出现大量草酸晶体及胶原纤维沉积;AMD3100干预组较模型组肾脏的损伤程度、草酸晶体及胶原纤维沉积均显著缓解。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CXCR4(0.639±0.019与0.158±0.012,P<0.01)和TGF-β1(0.698±0.018与0.314±0.015,P<0.05)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多;AMD3100干预组较模型组CXCR4(0.322±0.231与0.639±0.019,P<0.05)和TGF-β1(0.445±0.017与0.698±0.018,P<0.05)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显示各组的CXCR4和TGF-β1表达趋势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一致。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p-PI3K(0.613±0.016与0.213±0.011,P<0.01)和p-AKT(0.149±0.013与0.047±0.014,P<0.0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多;AMD3100干预组较模型组p-PI3K(0.292±0.020与0.613±0.016,P<0.05)和p-AKT(0.098±0.021与0.149±0.013,P<0.05)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CXCR4通过靶向PI3K/AKT通路抑制小鼠草酸晶体导致的肾损伤和间质纤维化。

  • 标签: 草酸钙 C-X-C趋化因子受体4 肾结石 纤维化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tone surgery,RIRS)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RIRS的64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4例,女216例。年龄(46.2±12.8)岁。结石最大径(1.4±0.7)cm。肾下盏结石126例,非肾下盏结石514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96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结石118例,单侧肾结石236例,双肾结石90例。104例术前留置双J管。马蹄肾8例,孤立肾合并肾功能不全30例,盆腔异位肾合并旋转不良4例,先天性输尿管畸形6例,海绵肾2例。术前血红蛋白(133.2±5.6)g/L,血清肌酐(84.4±12.2)μmol/L。手术均采用全麻,患者取截石位。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软镜顺利进入肾盂后首先观察肾盂及各肾盏并寻及结石。使用200 μm光纤碎石,钬激光功率为12~45 W(0.5~1.5 J/10~30 Hz),根据实际情况辅助取石网篮套取结石。术中检查各肾盂、肾盏,确保结石已完全粉末化(结石最大径<0.3 cm),留置双J管和尿管。手术均由同等资历的术者完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6±14.6)min。术后第1天复查血清肌酐(76.0±10.6)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6,P<0.05);血红蛋白(126.4±9.6)g/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P=0.064)。术后住院时间(4.8±1.5)d。术后3例(0.9%)发生严重并发症,分别为2例脓毒血症,1例包膜下血肿。术后3个月596例获得随访,其中552例达到结石清除标准,结石清除率(stone-free rate,SFR)为92.6%;余44例未达到结石清除标准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再次输尿管软镜手术或拔除双J管后观察。结石大小(χ2=29.569,P<0.05)和位置(χ2=44.949,P<0.05)是SFR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大小不是影响SFR的独立危险因素(P=0.639),结石位置是影响SF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结论RIRS对于上尿路中小结石患者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但对于大结石及肾下盏结石的治疗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肾下盏结石是影响RIRS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输尿管镜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碎石 上尿路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F16和F20通道治疗1.5~2.5 cm单发上尿路结石的效率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满足纳入标准的138例行单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资料。其中14例患者根据排除标准被剔除研究,最终124例患者被纳入研究,F16组61例,F20组63例,所有患者均经目标盏"穹窿-盏颈"轴线进行穿刺,穿刺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37例患者拟定穿刺路径上存在明显血管,F16组17例,F20组20例,采取避开血管的目标盏"穹窿侧边-盏颈"轴线穿刺路径,根据分组建立相应通道,利用钬激光粉碎结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结石特征、术中术后指标的差异,线性回归分析手术时间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0.0) g/L比(8.9±8.2) g/L,t=0.207,P>0.05],且均未出现术中术后出血,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2±5.1) min比(34.6±6.2) min,t=4.564,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结石CT值显著相关(F16,R=0.424;F20,R=0.664,P<0.01),F16组手术时间与结石直径相关(R=0.274,P<0.05),F20组手术时间与结石直径无明显相关(R=0.121,P>0.05)。结论F20通道相比F16通道,在处理结石时所用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并可减少感染的风险。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出血 融合肾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