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量化评估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滨州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量化评估进行早期四级康复训练,选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神经肌肉功能的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肺功能指标,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IM各维度评分、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体积与FVC的比值(FEV1/FVC)水平相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FIM各维度评分、FVC、和FEV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压力性损伤、DVT和ICU-AW〕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量化评估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肺功能,还能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时辰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 (2021年5期)、Pubmed、Embase、CBM、CNKI、VIP及万方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1275例患者,其中时辰化疗联合放疗组642例,常规化疗联合放疗组633例。结果显示时辰化疗联合放疗比常规化疗联合放疗组能提高有效率(OR=1.66,95%CI为1.17~2.34,P=0.004),降低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4级口腔黏膜反应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均P<0.001);放化疗结束后CD3、CD4、CD4/CD8细胞数也较高(均P<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时辰化疗联合放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近期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同时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程度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同步放疗联合替吉奥(CCRT)对比单纯放疗(RT)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3个研究1693例患者纳入研究。结果显示,CCRT能提高完全缓解率(OR=2.08,95%CI为1.66~2.61,P<0.001)、部分缓解率(OR=1.31,95%CI为1.08~1.60,P=0.007)及总有效率(OR=2.99,95%CI为2.37~3.77,P<0.001)。同时,CCRT能提高1年生存率(OR=2.56,95%CI为1.94~3.38,P<0.001)和2年生存率(OR=2.33,95%CI为1.77~3.08,P<0.001)。不良反应方面,CCRT在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放射性食管炎、恶心和呕吐方面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贫血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同步放疗联合替吉奥能提高老年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联合治疗会增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方法汇总2015—2019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的结果,并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截至2019年,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参加了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涉及的机构有疾控中心、职防院(所)、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核工业、医疗机构及民营技术机构等。参加考核的机构数从202家增加到382家。考核结果除2017年的合格率略低,其他4年的合格率均高于90%。优秀率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结论2015—2019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测量能力满足个人剂量监测需求,能出具符合标准的检测报告,但尚有一些机构未能合格,相关机构应仔细分析查找不合格的原因,规范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手段,提高测量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
简介:摘要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世界卫生领域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因其居高不下的致死、致残率,导致患者遭受到包括身体、精神、情感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在内的多重损害,并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评估患者的预后对于评价患者的长期损害和病情恢复、预测患者和家属的医疗需求、比较多个医学中心的治疗结果、评估常规治疗和新方法的有效性及临床治疗效果都显得十分必要。TBI因致伤因子、损伤机制、临床表现的差异性、个体异质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预后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TBI评估领域涉及包括整体预后、意识恢复、生理功能、认知水平、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等在内的多个方面。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任何单一的指标不足以显示临床工作中的治疗效果,并使全面、多维的评估充满挑战。所以,在TBI预后转归评估方面采取整体的多层面标准化的多维预后评估极具挑战性。在TBI预后预测方面,将早期的损伤严重程度、受伤的机制、病理解剖的特征与TBI的多种预后因素、预测因子结合起来,建立出良好的动态的预后预测模型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二者均是TBI预后评估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目前TBI预后评估领域较为常用的转归评估工具和预测工具进行了例举,并分别介绍了这些方法的运用价值。同时对当前TBI预后评估领域的发展及不足进行了讨论,进而对未来此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