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过程中实施全方位护理联合营养指导干预对改善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编号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护理模式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43例)患者护理模式采取全方位护理联合营养指导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口腔黏膜反应的具体表现,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指标予以检测,比较组间营养状态,分析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 从口腔黏膜反应指标上来看,观察组的无反应患者、I级、II级人数占比更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三项营养指标值更高(P<0.05)。结论 营养指导+全方位护理对于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改善作用效果较好。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营养指导 鼻咽癌患者 口腔黏膜反应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干预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间42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行肠内营养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肠内营养优质护理),各22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出血、腹泻、肝功能损害、肠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血红蛋白)、ALB(白蛋白)、TP(总蛋白)等营养代谢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优质护理在予以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脑梗死患者中,可改善营养指标,预防营养不良,减少相关并发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脑梗死 肠内营养 优质护理 并发症 营养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12月-2023年8月时间段内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中,选取66例纳入此次对象中,将电脑随机法作为研究对象分组的主要方式,两组的平均例数均为3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试验组接受预防性护理,观察护理前后的跌倒预防知识评分、预防跌倒意识评分、预防跌倒行为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的各评分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住院患者 跌倒预防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眩晕治疗中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的价值。方法:纳选对象为2021.01至2023.05在院治疗的80例高血压眩晕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均分2组,分别提供常规西医疗法与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比对实施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天麻钩藤饮方予以加减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同时还可得到理想降压效果,适宜推广。

  • 标签: 高血压眩晕 天麻钩藤饮 疗效 血压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有效整合科研数据资源,提高数据利用率,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了一体化大数据共享协作创新平台,通过提供科研全程支撑、梳理成果分配机制、制定权限管理规范,解决了数据共享能力、共享意愿、共享安全不强的问题,充分发挥了临床研究大数据平台效能。截至2022年2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该大数据平台汇聚了超过104万例老年患者数据,开展科研项目75项,建立大型人群临床研究队列10个,实现了老年疾病领域主要疾病病种的全覆盖,有力推动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高质量发展,提升了协作单位的科研创新能力。

  • 标签: 大数据平台 数据共享 临床科研 老年疾病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简介:摘要科学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是驱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发展的关键。作为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主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中心与医院同步建设"为原则,实施中心-医院"两位一体"建设。立足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的关键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自2018年开始搭建由技术支撑平台、核心研究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3个有机联动的平台,协同创新网络支持系统、创新管理制度支持系统、专项创新基金支持系统和创新能力培训支持系统4个支持系统组成的协同创新体系。截至2021年,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设完成,在老年疾病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推动了我国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临床医学研究 协同创新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省乙型流感病毒BY系和BV系毒株HA和NA基因分子进化特征,为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统计贵州省2017—2021年流感各型别阳性比例,提取乙型流感病毒核酸,RT-PCR扩增HA和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14株,并从GISAID获取83株序列,对合计97株乙型流感病毒的序列进行同源性、遗传进化和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结果贵州省存在甲型、BY系和BV系流感病毒的流行,BV系为优势流行型别;BY系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与参考疫苗株B/PHUKET/3073/2013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8.7%~99.4%和98.4%~99.6%,BV系毒株与参考疫苗株B/Colorado/06/2017相比分别为98.3%~99.3%和98.9%~99.6%;贵州省BY系毒株主要属于Y3遗传群,HA基因处于Y3-H1~2两个分支,NA基因处于Y3-N1~3三个分支,发现3株Y3系内重配株;BV系毒株主要属于V1A-2遗传群,HA基因处于V1A-2 H1~4四个分支,NA基因处于V1A-2 N1~5五个分支,发现20株V1A-2系内重配株,未发现系间重配株;关键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显示抗原决定簇区域位点Y3遗传群无突变,V1A-2遗传群4个主要的抗原决定簇均存在点突变且190螺旋存在移码突变,耐药位点均未发生突变。结论贵州省流感流行型别多样,乙型流感病毒与疫苗株同源性差异在增大,HA和NA基因已进化出不同分支,基因序列存在多种形式的突变,存在系内重配株和新的变种,应持续加强乙型流感病毒的监测研究。

  • 标签: 乙型流感病毒 HA和NA基因 遗传进化 分子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35例淋巴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n=23)、非血栓组(n=11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PICC置管静脉、导管尖端位置、PICC置管肢体等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7.04%(23/13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静脉为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内、导管直径/静脉直径比值≥67%是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淋巴瘤化疗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置管静脉为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内、导管直径/静脉直径比值≥67%。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淋巴瘤 化疗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闭塞性脑血管病,以颈内动脉末端进行性闭塞伴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炎症反应等相关。相关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为阐明烟雾病的发病机制、实现烟雾病的早期诊疗提供希望。笔者现从与烟雾病相关的编码基因、非编码RNA及蛋白角度出发,阐述其参与烟雾病发生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以深入阐明其作为烟雾病生物标记物的价值。

  • 标签: 烟雾病 生物标记物 编码基因 非编码RNA 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对模拟急进高原缺氧暴露初期脑血管血流参数进行监测,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反应性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21年参加飞行训练的64名健康志愿者,应用TCCD技术观察受检者快速进入模拟海拔4 500 m的低氧环境30 min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等血流参数变化情况;并结合屏气试验,利用屏气指数(BHI)对受检者脑血管反应性(CVR)进行评估,将受检者分为≤30岁和>30岁两个年龄段,比较其缺氧后CVR的变化情况。结果进入缺氧环境初期,与之前相比,受检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低,心率增快,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s、Vd、Vm)明显升高,BHI降低(均P<0.01);缺氧后,与≤30岁受检者相比,>30岁者BHI变化率减低(P<0.05);屏气后,脑血流速度均明显上升,PI和RI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脑血流对缺氧十分敏感,应用TCCD技术可以实时、精准评估快速缺氧环境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和脑血管储备能力,有助于为高原缺氧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及研究基础。

  • 标签: 彩色多普勒,经颅 缺氧 脑血流动力学 脑血管反应性 屏气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6(ANGPTL6)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门诊收治的2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35例同时段于本院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NGPTL6水平,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常规生化指标,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病史等临床特征参数。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ANGPTL6水平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根据临床结局的不同,将MHD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患者疾病远期预后的风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与该疾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MHD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和ANGPT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大于对照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ANGPTL6水平与各临床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NGPTL6水平与TC、TG、LDL-C、收缩压、hs-CRP及CIMT值呈正相关(均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③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指标对比:在为期3年的随访过程中,死亡87例,病死率为40.28%(87/216)。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透析病程、CIMT及ANGPTL6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死亡组患者中存在颈动脉斑块及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占比为77.01%、66.67%,较存活组的32.56%、20.16%明显偏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此外,两组患者的性别、BMI、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指标均与MHD患者死亡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MT厚度及ANGPTL6水平均是影响MHD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OR=1.737,95%CI:1.185~2.545;OR=3.622,95%CI:2.570~5.104)。结论血清ANGPTL6水平和CIMT厚度均是MHD患者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MHD患者远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肾透析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6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将从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进行抽取,共计抽取94例,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平分成两组,其中47例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并设为对照组,其余4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并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比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p

  • 标签: 健康教育 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效果。方法:针对院内治疗的110神经内科危重症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5例,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比对两组病患的护理状况。结果:通过护理,两组病患生活水平均有所提升,但研究组病患生活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内科 危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鉴别诊断准确性,将其应用于脑肿瘤卒中和脑出血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到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30人,脑肿瘤卒中患者30人,前者分为一小组,后者分为二小组,对两组患者共60人进行CT扫描诊断,之后对两组出血量情况严重性进行对比,对两组脑灌注参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一小组出血量高于二小组,脑灌注各项参数也比二小组要高。结论:应用CT诊断脑肿瘤卒中和脑出血不仅操作简单、方便,也不需要患者等待太长时间就可以获得结果,而且诊断准确性也比较高,尤其是对于脑出血的诊断特异性更强。

  • 标签: 脑肿瘤卒中 脑出血 CT诊断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当前组建公立医疗集团已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北京中医医院为例,介绍其所托管的首家区县中医院在学科共建方面的措施与成效、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方法主要从学科共建措施和实施效果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通过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和新建研究平台等学科共建举措,有效促进了总院和托管医院"带头学科"与"培育学科"间的资源合理配置,使共建学科实现了快速发展。结论"培育学科"在医疗服务水平、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申报与立项及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实现了通过学科共建方式促进医疗集团发展的目标。

  • 标签: 学科共建 托管 公立医院
  • 简介:摘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在分子诊断、疫苗研制、病理研究等方面的战略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引起国际关注与重视,而贵州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建设无法满足当前需求。本文介绍了贵州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建设与规划,在建设目标、建设需求、硬件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讨论,因地制宜地开展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建设,不断满足生物安全战略、传染性疾病防控与科研工作需求,为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菌(毒)种保藏中心提供参考。

  • 标签: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保藏中心 建设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