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电力系统深度脱碳是“双碳”战略落地的重要支撑环节,而电力行业作为我国能源行业的代表性分支,肩负着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化解能源危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国企责任。因此,加快新型电力系统集约化设计建设、转型升级是推动国家现代化能源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从电源侧考虑,新型电力系统的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即是涵盖较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深度攻坚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对助力实现2026年电力系统“零排放”甚至负排放的战略远景确属大有裨益,但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施用可能导致电力系统发电呈季节性甚至日内波动,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与用电负荷相匹配 。因此,何以在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实现其与传统能源发电的最优配置以及在多时间尺度上满足发电与负荷间的平衡,促进电力系统稳定运作,势必成为对未来新型电力系统长远规划与展望之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我院治疗的68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均34例,对照组接受序贯放化疗治疗,联合组采用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不良反应以及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各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肺功能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73.53%)明显高于对照组(41.18%)(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对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的改善晚期肺癌患者肺功能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率,提高近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中采用体内与体外尿流改道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接受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其中采用体外尿流改道(ECUD组)82例,采用全腔内尿流改道(ICUD组)122例。ECUD组男67例(81.7%),女15例(18.3%);中位年龄70(61,76)岁;有吸烟史35例(43.2%);既往有高血压病31例(37.5%),糖尿病17例(21.3%),心脏病13例(15.7%),腹部手术史15例(17.8%);中位体质指数(BMI)为26.1(24.3,28.5)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分67例(81.7%),≥3分15例(18.3%);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5例(18.3%),肌层浸润性膀胱癌67例(81.7%);接受新辅助化疗16例(19.5%)。ICUD组男95例(77.9%),女27例(22.1%);中位年龄68(62,75)岁;有吸烟史58例(47.3%);既往有高血压病40例(32.6%),糖尿病33例(22.8%),心脏病28例(26.7%),腹部手术史17例(14.2%);中位BMI 25.6(23.4,27.8)kg/m2;ASA评分≤2分105例(86.1%),≥3分17例(13.9%);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9例(24.9%),肌层浸润性膀胱癌93例(75.1%);接受新辅助化疗22例(18.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D组回肠膀胱制作及输尿管种植方法:距回盲部15 cm处用切割闭合器截取约15 cm回肠制备回肠膀胱通道并恢复回肠的连续性;将取好的回肠膀胱近心端封闭,将双侧输尿管间距3 cm分别种植在回肠膀胱通道上;双侧输尿管内均置入F6单J管引流尿液。ECUD组方法:取脐下5 cm切口,进入腹腔,找到回盲部,将回肠末段提出体外,距盲肠15 cm处切开肠系膜,结扎血管至动脉弓,于回肠上做一小切口;自断端向上15 cm处同法处理肠系膜、肠管;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截取所需肠段并恢复延续性,冲洗游离肠段,将双侧输尿管置入单J管并与游离肠管吻合,间距3 cm。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固体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评分>5分)例数、术后再入院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普通腹腔镜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ICUD组与ECUD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0(230,310)min与235(220,290)min,P=0.078]。ECUD组术中出血量多于ICUD组[300(200,400)ml与150(100,300)ml,P=0.037],但两组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8.6%)与9例(7.4%),P=0.196]。ECUD组的术后排气时间[4(2,6)d与2(1,3)d,P=0.024]和术后进固体食物时间[7(4,9)d与4(3,5)d,P=0.019]长于ICUD组。ECUD组和ICUD组术后住院时间[8(5,11)d与6(5,9)d,P=0.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术后早期(术后<30 d)总并发症发生率[19.6%(24/122)与34.2%(28/82),P=0.029]、早期轻微(Clavien-Dindo 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13.9%(17/122)与25.6%(21/82),P=0.007]、晚期(术后30~90 d)严重(Clavien-Dindo≥Ⅲ级)并发症发生率[4.1%(5/122)与10.1%(8/82),P=0.039]明显低于ECUD组;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7%(7/122)与8.5%(7/82),P=0.089]、晚期总并发症发生率[15.6%(19/122)与16.1%(13/82),P=0.345]、晚期轻微并发症发生率[11.5%(14/122)与6.0%(5/82),P=0.085]与ECU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与ECUD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21(14,25)枚与19(15,24)枚]、淋巴结阳性率[10.7%(13/122)和10.0%(8/82)]、切缘阳性率[3.3%(4/122)与4.8%(4/82)]和术后病理分期[T1期~Tis期:25例(20.3%)与14例(17.1%); T2期~T3期:97例(79.7%)与68例(8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D组和ECUD组术后切口疼痛分别为43例(35.6%)和46例(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D组术后30 d和90 d再入院率分别为1.6%(2/82)和4.9%(6/82),ECUD组术后30 d和90 d再入院率分别为1.2%(1/122)和9.8%(8/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结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体内Bricker术治疗肌层浸润性或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安全且可重复的手术方式。腔镜下完全体内重建膀胱切实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肠管功能恢复快、术后早期并发症少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β2微球蛋白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东莞东华医院血液净化科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根据β2微球蛋白三分位数水平分为3组,比较其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β2微球蛋白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β2微球蛋白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56例患者纳入研究,三组患者间透析龄、尿量、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清除率(Kt/V)、血清肌酐(CREA)、尿酸(UA)、胱抑素C(CysC)、血镁(Mg)、血磷(P)、血氯(C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CK)、甲状旁腺素(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LED方法进行两两分析,结果表明与低微球蛋白组相比,高微球蛋白组患者的尿量少,eGFR低,透析龄长,Kt/V小,尿酸、CysC、P、PTH水平高,Cl水平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大(P<0.05)。与低微球蛋白组相比,中微球蛋白组患者透析龄长,Kt/V、CL低,P水平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腹膜透析患者中微球蛋白和透析龄、Mg、P、PTH、CysC、RDW呈正相关,与Kt/V、CL、PLT、尿量、eGFR呈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GFR、尿量、Kt/V、糖尿病、尿素氮(Urea)、CysC、PLT、P、年龄是β2微球蛋白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中高微球蛋白水平者尿量少,eGFR低,透析龄长,Kt/V小,提示高血清β2微球蛋白是残余肾功能减退的一个预测因子。eGFR、尿量、Kt/V、糖尿病、Urea、CysC是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调强放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行调强放疗的216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4例、女性122例,年龄37~83(61.5±9.6)岁。根据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组和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ASSO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局部晚期NSCLC患者调强放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包建立预测局部晚期NSCLC患者调强放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风险列线图模型,计算一致性指数,绘制校正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结果216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调强放疗后有65例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30.09%。LASSO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V5、V20、V30、平均肺剂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放疗剂量分割模式及图像验证是局部晚期NSCLC患者调强放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46~4.688,均P<0.05)。建立预测局部晚期NSCLC患者调强放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19(95%CI:0.789~0.853),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相接近,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6%~100%时,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基于年龄、V5、V20、V30、平均肺剂量、FEV1、放疗剂量分割模式及图像验证建立的列线图对局部晚期NSCLC患者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风险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