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淮剧是江苏省的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北部的盐城、阜宁地区与清江、准安、宝应一带。在它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曾经有'三可子'、'江北小戏'、'江准戏'等各种不同名称。直到建国以后,才正式定名为'淮剧',一直沿用至今。关于准剧的历史渊源及其形成,由于缺乏系统的原始资料,历来众说纷纭,今试作探讨,以求得出正确、完整的结论.

  • 标签: 地方剧种 香火戏 对子戏 徽班 戏曲形式 宝应
  • 简介:在京剧界中,“京朝派”自恃“正宗”,蔑视“海派”,由来已久。然而,被视为“正统”的“京朝派”名家——谭鑫培、王瑶卿、梅兰芳、马连良,莫不都是“京朝派”的叛逆,而以善于改革、独辟蹊径著称!尤其是最为京剧界所推崇的艺术大师梅兰芳,恰恰是因为他早年到上海演出,备受启发,锐意革新,才逐渐形成戏曲艺术中闪烁异彩的“梅兰芳体系”。1931年,梅兰芳初到上海,“打炮戏”是专重唱功的《彩楼配》,给人的印象也颇不差,但是,比较受欢迎的,还是后来所唱的二本《虹霓关》。通过比较,梅兰芳发现上海的观众爱看唱做并重,而且要新颖生动一路的玩意儿。而不很喜欢那类抱肚子傻唱的老戏。这就促使

  • 标签: 梅兰芳体系 京剧界 彩楼配 虹霓关 谭鑫培 马连良
  • 简介:发源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一带的梆子,首先形成的戏曲剧种是秦腔(陕西梆子)。秦腔,原是一种艺术生命力极为旺盛的戏曲剧种。早在明代万历时,陕西的木商、盐商就曾将它带至扬州一带演出。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又以“西调”(同州梆子)作为军戏,随军带往北京及南方各地。所到之处,便与各地语言、民间曲调结合,陆续形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剧种。

  • 标签: 戏曲剧种 民间曲调 艺术生命力 戏剧活动 地方化 里下河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戏剧反映生活这一命题,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上。总是用“符合生活真实吗?”这把尺子,来衡量和要求戏曲现代戏。其结果,便是限制与束缚了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思想,使戏曲现代戏的创作道路愈走愈窄。独树一帜的中国戏曲艺术,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辉。遗憾的是,建国以后的许多戏曲现代戏作品,却有很多背离了戏曲特征,不愿踏进中国戏曲艺术的殿堂,而是接受了西方话剧的

  • 标签: 戏剧观 创作道路 中国戏曲艺术 创作思想 生活真实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京剧里有一出名剧《战宛城》,又叫《割发代首》。写曹操率领大军,向宛城进发时,曾下了一道命令,严禁兵士践踏麦地,否则将处以死刑。谁想,曹操自己的马却受了惊,踩踏了青苗。为了严正法纪,曹

  • 标签: 战宛城 曹孟德 踩踏 江绍原 母发 特别注明
  • 简介:30年代的京剧界,名角如林。就在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被誉为"四大名旦"的同时,在南方又涌现出一位出色的旦角演员,他就是被称为"江南第一旦"的黄桂秋。黄桂秋,出身于殷实的商人家庭。1924年,黄桂秋高中毕业后,在北京电话局任话务员。因为酷爱京剧,经常到票房票戏。有一次,演出《苏三起解》,嗓音清脆甜润,一鸣惊人,引起了行家的瞩目,鼓励他正式拜师深造。当时,北京有两位最有权威的旦角前

  • 标签: 旦黄桂秋 江南旦
  • 简介:清乾隆、嘉庆年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在吸收了京腔、秦腔和汉调的部分声腔、剧目与表演方法后,逐渐演变而为京剧,并发展为誉满全国的第一大剧种。徽班班社先后北上的同时,还有一些班社,以扬州为中心,向东行进,沿着里下河流域,奔赴高邮、兴化、宝应、泰州、东台、盐城一带,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世称"里下河徽班"。

  • 标签: 里下河地区 京剧 剧目 地方戏曲 扬州 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