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蛋白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对比患者在入院时、术后即刻的血清sST2蛋白水平,同时根据PCI术后半年内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29例)及非心力衰竭组(8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sST2蛋白水平,先采用单因素分析,之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1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即刻血清sST2蛋白水平为(73.35±20.69)μg/L,明显高于入院时(51.24±12.5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7,P<0.001)。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见,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较高、多个部位梗死、病变支数≥2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发病至PCI的时间≥12 h、PCI后即刻血清sST2蛋白水平、PCI治疗后慢复流或无复流(均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PCI后即刻可出现血清sST2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同时血清sST2蛋白水平在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且年龄较高、多个部位梗死、病变支数≥2支、LVEF<50%、发病至PCI的时间≥12 h、PCI后即刻血清sST2蛋白水平、PCI治疗后慢复流或无复流均可作为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比伐卢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滨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收治的经PCI治疗的108例心肌梗死患者,男57例,女51例,年龄(62.15±2.43)岁,年龄范围为55~69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肝素组(n=58)与比伐卢定组(n=50),肝素组在术中给予注射肝素钠注射液,比伐卢定组采用注射用比伐卢定。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24 h、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室间隔厚度(IVSD)]、ST段回落率、TMPG 3级率、术后30 d内的MACE率。结果比伐卢定组PCI术后3个月LVEF[(43.51±4.74)%]低于肝素组[(46.30±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48.43±5.60)mm]及IVSD[(10.89±2.11)mm]与肝素组[(49.11±6.24)mm、(10.95±2.0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ST段回落率[82.0%(41/50)]、TMPG 3级率[86.0%(43/50)]均高于肝素组[46.6%(27/58)、51.7%(3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伐卢定组患者术后30 d内MACE发生率[6.0%(3/50)]低于肝素组[19.0%(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联合比伐卢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出血及冠状动脉内血栓发生风险,促进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同时也避免增加了MACE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米力农与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米力农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和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分别为(29.51±4.36)%、(39.61±6.21)%、(74.88±14.73)ml,高于对照组的(22.81±5.57)%、(36.81±5.87)%、(68.16±13.25)ml,观察组血清NT-proBNP为(2 545.61±181.63)ng/L,低于对照组的(3 452.94±203.84)ng/L,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效果优于米力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D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伴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103例为冠心病组,5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DC值及差异。冠心病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通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评价。分析两组患者DC值、血清Hcy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4.97±1.59)ms比(6.02±1.97)ms,t=-3.989,P<0.05],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16.79±6.31)μmol/L比(11.46±4.38)μmol/L,t=4.260,P<0.05]。冠心病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患者的DC值和Gensini评分分别为(5.52±1.34)ms、(5.06±1.29)ms、(4.39±1.19)ms,(21.35±17.10)分、(26.93±18.18)分、(49.39±30.14)分,三支病变患者DC值较单支病变患者减小(F=7.349,P<0.05),Gensini评分升高(F=13.487,P<0.05),三支病变患者较双支病变患者及双支病变患者较单支病变患者的DC值及Gensin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4.67±5.97)μmol/L、(15.85±6.29)μmol/L、(16.97±7.13)μmol/L,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27,P<0.05)。冠心病组DC值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310,P<0.05),血清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69,P<0.05)。结论伴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DC值显著减小,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两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