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儿他克莫司(TAC)血药浓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设计为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研究基础上加用对象选自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拟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TAC(首次应用)的RNS患儿。患儿入组后均另行建立临床研究档案,详细记录TAC治疗6个月期间的各种临床情况。所有患儿在加用TAC第7天采集外周静脉血行TAC血药谷浓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TAC剂量调整;住院期间择机采血进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B1(ABCB1)、细胞色素P450(CYP)2C19、CYP3A4、CYP3A5和核受体亚家族1组I成员2(NR1I2)基因多态性检测。将完成6个月TAC治疗和随访的患儿,根据基因型检测结果分别分为野生型组、杂合突变型组和纯合突变型组,比较不同基因型组患儿初次TAC剂量调整血药谷浓度(C/D);并分别分为突变基因携带组(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和野生型组,比较各组患儿TAC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纳入分析的患儿共39例,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3~13岁,中位年龄8岁。根据基因型分别分组进行TAC初次C/D比较的结果显示,CYP2C19纯合突变型(*2*2)组患儿初次TAC C/D明显高于野生型(*1*1)组[3.65(2.78,7.43)μg/L比1.53(1.27,3.33)μg/L,P=0.032),CYP3A5纯合突变型(*3*3)组患儿初次TAC C/D明显高于野生型(*1*1)组和杂合突变型(*1*3)组[3.68(3.05,5.14)μg/L比2.10(0.77,3.56)μg/L、1.74(1.47,3.25)μg/L,P=0.046,P=0.009),而CYP3A4、ABCB1和NR1I2基因不同基因型组之间TAC初次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C治疗6个月期间,39例患儿中有7例发生不良反应(Naranjo因果关系评估"很可能"2例,"可能"5例),其中感染4例,皮疹、高血压脑病和抽搐各1例。ABCB1突变基因(CT、TT)携带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野生型(CC)组患儿[30.4%(7/23)比0(0/16),P=0.033]。结论CYP2C19和CYP3A5基因多态性对TAC血药浓度有明显影响,ABCB1基因多态性对TAC安全性有明显影响,临床应给予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咽拭子与鼻咽拭子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一致性,为准确、高效地开展流感检测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重庆市万州区7家医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分析两种采样拭子阳性检出结果一致性,并比较是否发热、是否咳嗽、不同年龄组、不同就诊医院类型的两种采样拭子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结果共计420例受试者中,15~49岁人群(23.70%)、发热人群(27.09%)和前往综合医院就诊人群(24.89%)的流感病毒检出率较高。口咽拭子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5.24%,鼻咽拭子检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6.1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拭子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5.24%,Kappa值为0.897,一致性较好。不同人群中两种方法一致率相似。结论口咽拭子与鼻咽拭子流感病毒检测一致性较好,两种拭子具有可替代性,在临床与流感监测工作中若无法实现双采样,可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任一方法,以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电子病历的预训练模型对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识别效果。方法收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2021年12月1至31日就诊于呼吸与危重症科、发热门诊、急诊门诊、儿科、感染科的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使用基于Transformer的双向编码器表征(BERT)预训练模型对病历进行ARI病例识别与判断,以医学专业人员根据ARI病例定义判断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模型识别AR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对ARI病例识别的准确性。结果含有3 817条电子医疗记录的测试集中,共有1 200条经人工判定的ARI病历。模型判定ARI共计1 205例,灵敏度为92.67%(1 112/1 200),特异度96.45%(2 524/2 617),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9,AUC为0.95。模型在男性和女性中识别ARI的准确性相近(AUC分别为0.95和0.94),且对未成年ARI病例识别较18~59岁及≥60岁(AUC分别为0.94,0.89和0.89)更准确。相较于住院患者,目前模型对门诊患者的ARI识别更好,AUC分别为0.74和0.95。结论使用基于电子病历的预训练模型对ARI病例判定具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针对门诊患者及未成年患者。该模型在利用电子病历进行医疗机构ARI病例监测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潜力。
简介:摘要:目的 思考舒适护理方法增强CT诊断胃癌患者临床效果的评价应用。方法 抽取我院于2021.1-2022.1之间接收的已经实施CT检查且确诊的胃癌患者100例,按照其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分成2小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n=50例)与实验组(常规护理+舒适护理,n=50例)。接下来统计对比2组患者对于CT增强的成功率、满意度及诊断期间使用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率等。结果 实验组的CT增强成功率、满意度等均超过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优势(P<0.05)。另外,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是4.00%明显小于对照组10.00%,且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优势(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实施CT检查技术的过程中,联合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能够促使患者的诊断率大大提升,并且还能够逐步增强病患的生存质量,提高其满意度,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控制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所以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是值得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