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浆脑钠肽水平的检测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所发挥的积极价值。方法:分析选择90例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设定为观察组,并在组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同期抽取30例健康体检者设定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初入院时血浆脑钠肽水平进行检测,测定观察组患者治疗2d、5d后的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内各个分型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透析方式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甲状旁腺切除(parathyroidectomy,PTX)术后生存预后的差异,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5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SHPT并接受PTX治疗的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前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的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法分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预测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结果共99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94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死亡23例。与PD组(n=45)比较,HD组(n=54)患者透析龄、血压、全段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总心脏瓣膜钙化率、二尖瓣瓣膜钙化比例、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质量指数较高(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46.00(32.75,60.25)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D组与PD组患者累积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0.414,P=0.52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HR=1.066,95%CI 1.017~1.118,P=0.008)、收缩压>140 mmHg(HR=2.601,95%CI 1.002~6.752,P=0.049)及IVST增厚(HR=1.269,95%CI 1.036~1.554,P=0.021)为PTX术后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龄和IVST预测透析患者PTX术后全因死亡的截断值分别为51.5岁(AUC=0.673,95%CI 0.545~0.802,P=0.013)、75.0个月(AUC=0.654,95%CI 0.528~0.780,P=0.027)和13.5 mm(AUC=0.680,95%CI 0.557~0.803,P=0.010)。年龄、透析龄、IVST、左心室肥厚及收缩压>140 mmHg联合预测患者PTX术后全因死亡的AUC为0.776(95%CI 0.677~0.875,P<0.001)。结论HD与PD患者PTX术后累积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年龄增加、收缩压>140 mmHg及IVST增厚是透析患者PTX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血小板计数是否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因PDAP住院的所有患者,根据最终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治愈组与退出组,其中退出组包括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以及死亡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血常规、透出液常规及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退出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80例患者,其中治愈组112例,退出组68例。与治愈组相比,退出组年龄更大[(53.38±14.17)岁比(48.41±13.04)岁,t=2.407,P=0.017],透析龄更长[(49.20±26.05)个月比(30.36±32.97)个月,t=4.034,P<0.001],住院治疗时间更长[(23.88±11.50)d比(17.80±3.95)d,t=5.133,P<0.001],血小板计数更高[(285.55±107.23)×109/L比(234.90±74.03)×109/L,t=3.450,P=0.001],血白蛋白更低[(31.72±7.47)g/L比(35.40±4.93)g/L,t=-3.97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长(OR=1.012,95% CI 1.007~1.024,P=0.015)、血小板计数高(OR=1.013,95%CI 1.004~1.026,P=0.008)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白蛋白(OR=0.941,95%CI 0.896~0.988,P=0.005)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保护因素。结论透析龄长、早期血小板计数高是PDAP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白蛋白高是PDAP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因难治性急性左心衰竭而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的资料,寻找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历系统及血液透析系统,筛选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因难治性急性左心衰竭而行CRRT治疗的所有患者,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最终治疗结果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通过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脏原发病、使用血管活性药情况、治疗起始平均动脉压、治疗前尿量、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白蛋白、C反应蛋白、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及CRRT治疗时长等资料,寻找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3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生存组96例,死亡组34例,病死率为26.15%。生存组男性所占比例高于死亡组(71.88%比50.00%,χ2=5.366,P=0.021),起始平均动脉压、治疗前尿量、血清肌酐显著高于死亡组(t=4.677,P<0.001;Z=3.904,P<0.001;Z=2.866,P=0.004),血红蛋白低于死亡组(Z=-2.587,P=0.011),治疗时长短于死亡组(Z=-3.44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950,95%CI 1.102~7.898,P=0.031)及较高水平血红蛋白(OR=1.024,95%CI 1.004~1.045,P=0.019)是CRRT治疗难治性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较高水平治疗前平均动脉压(OR=0.959,95%CI 0.930~0.989,P=0.008)和治疗前尿量(OR=0.998,95%CI 0.997~0.999,P=0.004)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即使采用CRRT治疗难治性急性左心衰竭,其病死率仍较高,女性及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治疗前较高水平尿量和治疗前平均动脉压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破裂型腹主动脉瘤的急救处理流程,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死亡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6月至2019年6月91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急诊资料及住院资料。其中12例因失血量过多术前死亡,余79例患者均住院接受开放手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比较术前死亡组(n=12)与术前存活组(n=79)、开放手术组(n=50)与腔内修复手术组(n=29)、术后死亡组(n=23)与术后存活组(n=56)患者的年龄、到达医院时间、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术前血压下降、术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髂动脉是否受累等指标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术后死亡23例。术前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到达医院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分别为(77±11)岁、(18±5)h、(469±150)μmol/L,(4 140±1 743)ml,术前存活组分别为(70±10)岁、(12±8)h、(228±174)μmol/L、(1 358±1 21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放手术组与血管腔内修复术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处理及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血管腔内修复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主动脉阻断率分别为100(50,175)ml、(3.2±0.9)h、13.8%,优于开放手术组的1 700(600,3 425)ml、(5.2±1.1) h、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血压下降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7±8)岁、(4.1±1.7) h、(456±172)μmol/L、(2 024±1 687)ml、100%、100%,术后存活组分别为(68±10)岁、(2.7±2.2)h、(135±26)μmol/L、(1 085±825)ml、21.4%、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年龄、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血压下降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均与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相关。有条件者,血管腔内修复术是一个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