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建立一种基于96孔板-酶标仪水中氟离子含量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简称本方法),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方法根据氟离子与氟试剂及硝酸镧反应生成蓝色三元络合物原理,络合物在650 nm波长处吸光度值与氟离子浓度成正比,利用酶标仪定量测定水样中氟离子含量。通过检测加标回收率、标准物质等方法评价本方法准确度、精确度和检测限。结果本方法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 0.999;准确度实验中不同氟浓度加标回收率在99.00% ~ 103.33%,平均回收率为101.08%;标准物质法中,测定值均在标准溶液标定值范围内;精密度实验中不同氟浓度水样相对标准偏差均≤10%;检测限为0.06 mg/L。结论本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好,检测限低,样本用量少,可极大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 标签: 氟离子 检测方法 酶标仪 高通量快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后密切接触者(密接)感染率,评估动态核酸检测结果在判断新冠病毒感染者传染性中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新冠病毒感染者动态核酸检测结果。选择新冠病毒感染者在首次核酸检测阳性前有核酸阴性结果者为研究对象,对感染者密接以及密接密接(次密接)进行持续隔离医学观察,评估密接和次密接发病风险。结果共纳入宁波市2起本土疫情89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均为确诊病例。追踪调查了5 609名密接,密接总感染率为0.20%。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密接无感染,末次核酸阴性后密接感染率为1.33%,且均为与指示病例共同居住生活者。感染者涉及所有次密接均未感染。结论新冠病毒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无传染性,末次核酸阴性后开始具有传染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传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引起宁波市镇海区本土聚集性疫情,分析其传播链,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现场调查收集2021年12月6-18日宁波市镇海区新冠病毒感染者个案信息。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描述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链。结果首例病例为途经中风险地区,直接或间接接触阳性感染者而感染新冠病毒,后继出现家庭内聚集性疫情,并通过工作、生活、艾灸养生活动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疫情共持续14 d,共报告确诊病例74例,潜伏期M(Q1,Q3)为4.0(3.0,5.8)d。所有病例均在一条传播链上,传播6代以上,代间距M(Q1,Q3)为3.5(2.0,5.3)d。基因测序结果为Delta变异株(AY.4进化分支),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宁波市镇海区本土疫情与上海市疫情为同一起关联疫情。结论本起疫情传播链清晰,Delta变异株(AY.4进化分支)具有明显家庭、封闭场馆、集中居住地聚集性,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提高核酸检测频次。

  • 标签: Delta变异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 传播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密接)密接(次密接)感染率,评估新冠病毒感染者次密接感染风险。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且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密接(与指示病例有明确暴露时间)及其次密接进行持续医学观察,收集新冠病毒感染者密接和次密接动态核酸检测结果,评估密接和次密接感染风险。结果追踪调查了符合纳入条件密接4 533例,14例密接转归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率为0.31%。共追踪了次密接4 201例,均未发生后续感染。结论密接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该次密接无感染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密切接触者 次密接 感染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1(ESR1)基因rs180113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饮茶型氟骨症风险关联。方法选择青海、新疆、内蒙古3个省区典型饮茶型氟中毒病区作为调查点,进行横断面研究。现场对年龄> 16岁参与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和X线诊断。同时收集砖茶水样、血样和尿样。X线片氟骨症诊断根据《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T 192-2008);砖茶氟和尿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采用Sequenom MassARRAY飞行质谱系统完成ESR1基因rs1801132位点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94人,氟骨症总检出率为23.9%(238/994)。藏族人群氟骨症检出率(39.9%,123/308)比蒙古族、汉族人群明显增高[22.2%(58/261),13.4%(57/425),χ2=20.435、67.811,P均< 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以日茶氟摄入量≤3.5 mg、尿氟含量≤1.6 mg/L、年龄≤45岁为参比组,日茶氟摄入量> 7.0 mg[比值比(OR)= 2.865,95%置信区间(CI):1.923~4.268]、尿氟含量在> 1.6~3.2 mg/L(OR=2.368,95%CI:1.686~3.326)和> 3.2 mg/L(OR=3.559,95%CI:2.401~5.276)、年龄在> 45~65岁(OR=2.361,95%CI:1.603~3.477)和> 65岁(OR=4.556,95%CI:2.845~7.296)时,氟骨症患病风险均高于参比组。日茶氟摄入量为> 3.5~7.0 mg、尿氟水平为> 1.6~3.2 mg/L组,G等位基因对蒙古族人群氟骨症患病具有保护作用(调整OR=0.207,95%CI:0.044~0.974),日茶氟摄入量为> 3.5~7.0 mg、性别为男性组,G等位基因对汉族人群氟骨症患病具有保护作用(调整OR=0.315,95%CI:0.112~0.887)。结论ESR1基因rs1801132位点SNP可能与蒙古族和汉族人群饮茶型氟骨症易感风险有关。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饮茶型氟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