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美国骨放射学会针对成人CT和MRI中偶然发现的孤立性骨病变提出了骨报告和数据系统,介绍了4种可能的诊断管理建议。该文从肌骨影像医师的角度,从限定条件、管理建议分类、归类条件、CT密度判读、MRI信号判读及适用的医师群体等方面做了分析,提出了本指南在我国应用中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骨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骨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层面编码金属伪影校正结合视角倾斜(slice-encoding metal artifact corrections-view-angle tilting, SEMAC-VAT)技术能否减少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重建术术后成像中金属伪影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于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前瞻性招募了17名行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重建术的患者行T2加权SEMAC-VAT序列及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turbo-spin-echo, TSE)序列成像。由两名影像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估对比,包括:金属伪影大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以及人工椎体周围关键解剖结构的可见度。变量的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秩和检验。采用Kappa系数评估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与T2加权TSE序列相比,SEMAC-VAT序列可以显著减小伪影的前后径[(3.1±7.5)mm vs.(9.0±9.1)mm,P<0.01]和上下径[(4.8±6.3)mm vs.(15.4±14.5)mm,P<0.01],显著提高人工椎体周围椎间孔、神经根,以及骨-金属交界的可见度(P均<0.05)。椎管的可见度在两种序列中可见度相当(P=1.000)。SEMAC-VAT序列的图像SNR显著低于TSE序列(P均<0.05)。结论在3 T MRI中,SEMAC-VAT序列成像可以有效减轻3D打印金属椎体伪影,可改善大部分3D打印人工椎体周围解剖结构可见度,可能有助于提高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重建术术后MRI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脊柱恶性肿瘤 全脊椎切除术 人工椎体 伪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马拉松运动导致的骨肌系统损伤十分常见,骨肌损伤的影像学研究可以为马拉松运动员的健康保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但遗憾的是,骨肌系统损伤方面的影像学研究还相对缺乏,大样本的研究更是几乎空白,且无论是影像学方法,还是研究人群都还不够全面。马拉松骨肌损伤的影像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中国作为一个马拉松运动参与人员众多的国家,应该加强相关的影像学研究,为马拉松运动爱好者及专业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健康保障。

  • 标签: 运动医学 损伤 影像学 马拉松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0 T儿科专用磁共振和3.0 T全身磁共振评估早产儿脑部图像质量,以评估3.0 T儿科专用磁共振在早产儿脑部成像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分别在3.0 T儿科专用磁共振和3.0 T全身磁共振进行颅脑成像扫描,采集序列包括常规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并对两组T2加权成像序列进行主观评分,对3D T1加权成像序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和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进行测量。结果主观评分显示,3.0 T儿科专用磁共振图像质量与3.0 T全身磁共振评分相当,达到临床诊断需求。儿科专用磁共振图像的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灰质和白质,中脑,小脑SNR与全身磁共振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R相当或优于全身磁共振;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ADC值与全身磁共振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 T儿科专用磁共振早产儿颅脑图像的主观评分、SNR与3.0 T全身磁共振无差异,CNR相当或优于3.0 T全身磁共振,表明该新设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早产儿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儿科专用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主要指机器学习,而深度学习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特别是深度学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及大数据处理,包括图像重建、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模型建立,而这也使得影像组学得到飞速发展。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相关方法可以达到对脊柱结构的定位与分割以及脊柱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决策支持、预后预测等一系列综合分析,为脊柱疾病的最合理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脊柱 椎体骨折 脊柱退行性疾病 脊柱肿瘤 脊柱畸形 诊断 治疗 预后预测
  • 简介: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骨肌系统影像学迎来了飞速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关节学组的助益、专业课程讲座的开展以及科研成果不断地涌现,骨肌系统影像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医师专业能力不断提高。随着MRI硬件设施的更新、配件的开发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展和应用,骨肌系统影像学的临床价值和应用范围不断增大,使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骨肌系统影像学在多种骨肌系统疾病的识别、诊断、鉴别诊断和定量分析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辅助临床决策,成为实现精准医疗不可或缺的检查方式。尽管如此,骨肌系统影像学在许多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潜力,如术后疗效评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辅助诊断、早期疾病筛查等。过去十年是骨肌系统影像发展的重要阶段,MRI设备普及率的提高、不同诊断技术的发展、AI医疗的出现都为骨肌系统影像学发展提供了契机。相信在未来,骨肌系统影像学事业能够继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不断进步完善,为国家健康战略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 标签: 运动损伤 退行性疾病 肿瘤 骨折 骨肌系统影像学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人工智能 成像技术 早期诊断 定量诊断 发展成果 成果转化 预后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体模评价能谱CT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减低脊柱不同植入物伪影的效果。方法选取离体的羊椎体骨模型1具,分别构建椎弓根钉、3D椎体及钛网内固定模型,行能谱CT检查。以10 keV为间隔,重建出70~140 keV之间共8组MAR和非MAR图像。测量置入物旁ROI内的CT值和SD值,计算伪影指数(AI)和信噪比(SNR),同时对骨质、椎弓根钉伪影、3D椎体伪影及钛网伪影严重程度进行主观评分。绘制AI和SNR随keV变化的曲线,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低能级(70 keV)、中等能级(100 keV)和高能级(130 keV)条件下MAR和非MAR图像AI值和SNR的差异,主观评分的差异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在70~140 keV范围内,MAR和非MAR图像椎弓根钉的前方、后方、侧方和3D椎体以及钛网旁AI值随keV的增加而减低,SNR值改善。在70、100、130 keV条件下,椎弓根钉前方、后方、侧方及钛网旁的AI值在MAR组非较MAR组均明显减低(P<0.05)。3D椎体后方,仅在70 keV条件下,MAR图像AI值较非MAR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椎弓根钉前方、后方及3D椎体侧方SNR值随keV增加而增加,在其他部位SNR值随keV增加而减低。主观评价中,MAR图像评分均高于非MAR图像(P<0.05)。结论能谱CT MAR技术能够减低脊柱植入物伪影,可明显减少椎弓根钉及钛网伪影,而对3D椎体后方的减少伪影的效果有限。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单能量成像 金属伪影 脊柱植入物
  • 简介:摘要金属伪影严重影响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患者的影像评估,CT和MRI去金属伪影技术成为近年来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较成熟的MRI去金属伪影技术主要有视角倾斜技术、层面编码金属伪影矫正技术及多采集与可变谐图像结合技术,以及能谱CT和相关的去金属伪影技术。MRI和CT去金属伪影技术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和脊柱内固定等方面的应用较为成功。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去金属伪影技术 金属植入物
  • 简介:摘要随着磁共振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能够用于测量及评价脑血流灌注,已被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ASL技术具有安全、无创的独特优势,适合用于早产儿脑发育和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影像学依据。因此,作者对ASL技术辅助早期诊断早产儿常见脑损伤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早产儿 动脉自旋标记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深度学习是骨关节影像研究的热门方向,与传统的机器学习不同,深度学习允许直接通过由多个处理层构建的模型学习不同抽象层次的数据。目前,深度学习在骨关节系统主要应用于骨龄测定、骨折检测和骨质疏松等研究中,而基于MRI的骨关节运动损伤的研究十分少见,相关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本研究通过总结基于MRI的深度学习在骨关节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本领域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 标签: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磁共振成像 骨肌 运动损伤
  • 简介:摘要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专科医师的学习主动性,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逐步开展。本研究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18名专科医师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放射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设计和实施,采用理论和病例读片出科考试、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专科医师理论考试成绩为(86.69±3.20)分、病例读片考试成绩(85.63±2.29)分。专科医师对课程内容的评分为(94.50±2.23)分,对授课教师的评分为(93.11±1.78)分。专科医师对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观感受评分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评分[(17.17±1.43)分]、实际读片能力评分[(17.11±1.37)分](满分均为每项20分)与其理论和病例读片考试成绩均呈正相关(均P<0.05)。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专科医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专科医师的认可,培训效果良好。

  • 标签: 网络学习平台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专科培训医师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 T MR对冈上及冈下肌腱全层撕裂和部分撕裂诊断的准确度并对漏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7年1至12月210例肩关节损伤患者的MRI诊断报告及关节镜手术记录,以关节镜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3.0 T MR对冈上及冈下肌腱全层撕裂和部分撕裂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对其漏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10例肩袖损伤患者中冈上及冈下肌腱全层撕裂和部分撕裂MR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1.4%(171/210)、77.6%(163/210),灵敏度分别为83.1%(98/118)、65.7%(44/67),特异度分别为79.3%(73/92)、83.2%(119/14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7%(98/117)、64.7%(44/6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4%(73/93)、83.8%(119/142)。44例误漏诊病例中,21例发生在冈上及冈下肌腱骨结合部(止点),占误漏诊病例的47.7%(21/44);7例冈上及冈下肌腱内撕裂中6例出现误诊,是部分撕裂中最易漏诊的类型,其漏诊原因与部分撕裂信号不高(相应序列未显示液性信号)有关;复杂性撕裂也是部分撕裂中易漏诊的类型,4例冈上及冈下肌上下表面合并腱内撕裂中3例出现漏诊。结论3.0 T MR对冈上及冈下肌腱全层撕裂和部分撕裂诊断有较高准确度,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率。充分认识MR对冈上及冈下肌腱肩袖撕裂诊断的误诊、漏诊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MR对肩关节冈上及冈下肌腱损伤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冈上及冈下肌腱撕裂 漏误诊
  • 简介:摘要定量CT(QCT)是利用临床CT扫描的图像经过体模校准,进行骨密度和体成分精准测量的方法。目前CT机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得到普及,CT扫描和重建技术飞速发展,QCT技术也从骨密度测量扩展到体成分和肝脏脂肪含量测定。我国近年来积极开展QCT的临床应用和科研,探索QCT在骨质疏松、肥胖和脂肪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科研价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QCT的临床应用还远未普及。积极开展QCT的应用是对我国现在大量CT检查的附加利用,不增加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不增加扫描时间,做到一次检查多个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科研价值。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定量CT
  • 简介:摘要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是引起肩部疼痛和活动障碍的常见病因之一。广义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包括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喙突下撞击综合征和内撞击综合征,以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最为常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可能的病因和评估撞击造成的损伤情况。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肩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Broome-Tumey提问和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的主治医师查房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轮转的30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参与基于Broome-Tumey提问和PACS的主治医师查房模式和传统查房模式。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和考核评分评价查房效果。结果试验组调查问卷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喜欢本教学模式:(4.50±0.22 )分比(3.86±0.21)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4.55±0.26)分比(3.44±0.30)分;提供知识掌握水平(4.07±0.14)分比(3.89±0.16)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4.51±0.23)分比(3.78±0.23)分;提高诊断水平:(4.53±0.21)分比(3.70±0.2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小测试成绩、出科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小测试:(86.35±2.91)分比(81.72±2.21)分,P<0.01;出科考试:(92.32±2.79)分比(87.91±2.46)分,P<0.01]。结论基于Broome-Tumey提问和PACS的主治医师查房有助于拓宽和巩固住院医师专业知识,提高住院医师临床诊断能力。

  • 标签: 教学查房 Broome-Tumey提问 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放射科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卒中危险因素的加剧,脑卒中成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成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够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远期卒中风险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就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机制及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痛风双能CT(DECT)成像技术研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首次发作(痛风首发)患者尿酸盐沉积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急性痛风首发患者70例为病例组,男69例,女1例,年龄17~65(39±14)岁。收集同期因运动损伤来诊,明确排除痛风患者15例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9~56(33±12)岁。回顾性分析病例组痛风首发受累/最痛关节、对照组足踝关节的DECT数据,评估并记录受试关节尿酸盐结晶形态、体积及沉积位置情况,总结痛风首发患者尿酸盐沉积关节及与临床症状吻合程度。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非参数Kruskal-Walls H检验比较尿酸盐体积差异。结果病例组DECT尿酸盐检出率为97.1%(68/70),对照组尿酸盐检出率为0。痛风首发入组关节有足踝52例(74.3%)、膝13例(18.6%)、手腕5例(7.1%),三关节均以散在的亚毫米尿酸盐沉积最多,体积较小,形态及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关节尿酸盐沉积最多位置分别为小腿后群肌腱(含跟腱)78.8%(41/52)、膝关节软骨76.9%(10/15)和掌侧肌腱60.0%(3/5),而第一跖趾关节分布较少13.5%(7/52)。DECT检出尿酸盐沉积关节数量多于症状关节者共37例,占比最多(52.8%)。结论痛风DECT检查对急性痛风首发患者尿酸盐检出敏感度高,有助于提高早期痛风诊断率。

  • 标签: 痛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 双能CT 首次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法肩关节MR造影过程中以注射少量对比剂后X线征象判断穿刺成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肩关节MR造影检查的669例患者资料,均采用前方入路穿刺,关节腔穿刺过程中向关节腔内注射1~2 ml对比剂后行X线投照,观察6个对比剂分布的X线征象,以MR肩关节造影所见为穿刺是否成功的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两X线征象的一致性,计算各征象判断穿刺成功的准确率,并两两组合寻找最佳诊断指标。结果66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注射少量对比剂后6种X线征象的出现率分别为:肱骨头重叠处不与针尖相连的对比剂66.8%(447/669)、腋隐窝内见对比剂64.7%(433/669)、盂肱关节间隙内见对比剂93.9%(628/669)、肩胛下滑囊内见对比剂69.8%(467/669)、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内见对比剂1.9%(13/669)、肱二头肌长头腱-冈上肌腱间见对比剂17.2%(115/669),两两征象间一致性均差(Kappa<0.2),其中“肱骨头重叠处见不与针尖相连的对比剂”与“盂肱关节间隙见对比剂”间一致性最差(Kappa=-0.115),将二者组合作为判断穿刺成功的标准,其准确率为100%(669/669)。结论在直接法前方入路肩关节MR造影过程中,注射少量对比剂后X线征象可作为判断穿刺成功的标准,联合使用“肱骨头重叠处见不与针尖相连的对比剂”和“盂肱关节间隙见对比剂”的准确率达100%。

  • 标签: 关节造影术 造影剂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足踝双源CT检查中伪影识别对痛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诊断为痛风患者58例为病例组,男57例、女1例,年龄18~69(39±13)岁。对照组收集同期因运动损伤来诊,明确排除痛风患者37例,男36例、女1例,年龄为16~76(34±14)岁。两组均行单侧足踝部双源CT扫描,病例组选取患侧/症状重侧。并利用痛风软件(Dual-Energy Gout)对所得薄层数据进行尿酸盐分析。比较两组在趾甲、亚毫米点、皮肤、运动影及血管钙化影等影像中检出尿酸盐阳性的差异。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阳性趾甲检出率分别为94.8%(55/58)和59.5%(22/37),单个个体阳性趾甲检出个数及阳性趾甲尿酸盐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伪彩阳性亚毫米点总检出率分别为81.0%(47/58)和13.5%(5/37),在肌腱韧带的检出率分别为75.9%(44/58)和13.5%(5/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数据在皮肤、运动影及血管钙化影伪彩阳性的检出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趾甲与亚毫米点尿酸盐伪彩阳性对痛风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应被简单判定为伪影。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痛风 诊断 双源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