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Bio-Oss骨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修复牙周骨缺损中骨形成蛋白2(BMP-2)、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9只,制备单侧牙周骨缺损模型,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Bio-Oss骨(Bio-Oss组)、PRF(PRF组)和Bio-Oss/PRF复合物(Bio-Oss/PRF组),以未植入任何材料者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和12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Masson染色及BMP-2、OPG、RANKL免疫组化观察,并对其表达进行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Masson染色结果显示,Bio-Oss/PRF组术后8周时见部分成熟骨,12周见骨板形成,骨成熟度较高。析因分析显示Bio-Oss组在4、8和12周时BMP-2表达量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1.30,P<0.001);OPG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67.03,P<0.001);RANKL表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39,P = 0.046)。PRF组在4、8和12周时BMP-2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F = 0.68,P = 0.544);OPG和RANKL表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PG = 1070.93,POPG<0.001;FRANKL = 2306.15,PRANKL<0.001)。Bio-Oss/PRF组在4、8和12周时BMP-2、OPG和RANKL表达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MP-2 = 13.29,PBMP-2<0.001;FOPG = 237.91,POPG<0.001;FRANKL = 132.48,PRANKL<0.001)。空白对照组在4、8和12周时BMP-2和OPG表达量先升高后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MP-2 = 88.33,PBMP-2<0.001;FOPG = 30.06,POPG<0.001),RANKL表达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6.52,P<0.001)。结论Bio-Oss骨复合PRF应用可促进成骨以修复牙周骨缺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4项血小板参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和贵医附院救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发病24内进行静脉抽血抗凝,测定血小板参数,其中包括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全血血小板计数,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含量,并且选择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大血小板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增大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升高是急性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观察血小板参数,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含量的变化对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10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规律治疗6个月,统计DN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PEW的发生状况,并设计一般人口资料表,分析DN血液透析患者PEW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液透析治疗期间,110例DN患者中57例发生PEW,发生率为51.82%;发生组血压、贫血、服用维生素、水分比、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压过高、贫血、未服用维生素、水分比高、血清CRP水平高是DN血液透析患者PEW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DN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的风险较高,其中血压过高、贫血、未服用维生素、水分比高、血清CRP水平高可能是导致DN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毛细管电泳在良恶性单克隆球蛋白血症(MG)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门诊及住院初诊患者2 445例的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通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大数据库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断等信息。多组间单克隆球蛋白含量差异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等级秩和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型单克隆球蛋白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采用约登指数计算截断值。结果2 445例初诊患者中,单克隆球蛋白阳性1 183例,其中诊断为恶性MG 944例,未定性的单克隆γ球蛋白血症(MGUS)174例,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血症(MGRS) 65例。单克隆球蛋白分型比例由高到低为IgG-κ型、IgG-λ型、IgA-λ型、IgA-κ型、游离λ轻链型、游离κ轻链型、IgM-κ型、双克隆型及IgM-λ型。恶性MG组的IgG、IgA、IgM及游离轻链型(FLC)型单克隆球蛋白含量均高于MG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MG组与MGRS组比较,IgG及IgA型单克隆球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IgG、IgA、IgM及FLC型单克隆球蛋白对恶性MG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95%CI 0.926~0.968)、0.930(95%CI 0.895~0.966)、0.844(95%CI 0.722~0.967)和0.865(95%CI 0.781~0.950)。IgG型单克隆球蛋白截断值为14.24 g/L,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8.5%和90.1%;IgA型单克隆球蛋白截断值为8.88 g/L,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7.9%和81.4%;IgM型单克隆球蛋白截断值为26.93 g/L,敏感度及特异度为64.4%和90.9%;FLC型单克隆球蛋白截断值为7.08 g/L,诊断敏感度85.9%,特异度77.8%。结论毛细管电泳免疫分型技术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恶性MG的诊断,也可用于MGUS、MGRS疾病的筛查及追踪;血清单克隆球蛋白水平可有效鉴别良恶性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