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内技术治疗复杂性肾动脉瘤(RA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9例复杂性RA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2例患者行单纯弹簧圈栓塞入瘤动脉治疗,14例患者行单纯弹簧圈栓塞瘤腔治疗,3例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依据瘤体位置将RAA分为Ⅰ、Ⅱ、Ⅲ型,其中Ⅰ型7例,Ⅱ型10例,Ⅲ型2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瘤体位于不同位置时患侧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置入弹簧圈数与瘤体大小、GFR的相关性。结果19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腔内介入治疗。患者瘤体平均最大径为(20.89±6.65) mm,平均置入弹簧圈为(8.22±3.08)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肌酐值均处于正常范围,且随访期间未见RAA瘤体增大或复发。Ⅰ、Ⅱ、Ⅲ型RAA患者术后患侧肾GFR存在不同程度异常,3型患者间GF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Ⅱ型RAA患者术后患侧肾GFR与置入的弹簧圈数目呈负相关(P=0.047),GFR与瘤体大小无显著关系。结论腔内技术治疗复杂性RAA安全可行,初步临床疗效较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腿深静脉入路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治疗全下肢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通过患侧小腿深静脉穿刺入路对全下肢型急性DVT患者进行PMT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至少接受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常规给予压力梯度袜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及其后每年进行随访。主要终点指标为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和术后12个月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次要终点指标包括血栓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率、出血并发症率、术后12个月的中重度PTS发生率。结果共31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31~80(63±14)岁,其中男16例,女15例,左下肢DVT 23例,右下肢DVT 8例。采用腓静脉穿刺15例,胫前静脉穿刺6例,胫后静脉穿刺10例。其中合并导管溶栓治疗9例,髂静脉球囊扩张25例,髂静脉支架置入10例。总体血栓清除率Ⅱ级19例(61.3%)、Ⅲ级12例(38.7%)。1例(3.2%)胫前静脉穿刺入路患者发生穿刺点血肿,经加压包扎后好转,无其他出血相关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31例患者全部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随访时间为(22±9)个月。术后12个月髂股静脉的一期通畅率为77.4%(24/31);术后12个月PTS的发生率为16.1%(5/31),中重度PTS的发生率为3.2%(1/31)。结论通过小腿深静脉入路行PMT治疗全下肢型急性DVT安全有效,可以一期清除腘静脉远端及小腿流入道血栓,PTS的发生率低,可作为全下肢型急性DVT腔内治疗的首选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