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肩峰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例肩峰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2例;患者年龄范围18 ~ 60岁,平均年龄(34.67±15.5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例,摔伤2例,坠落伤3例,运动伤2例。肩峰骨折分型,OgawaⅠ型5例,OgawaⅡ型10例;肩锁关节脱位分型,TossyⅡ型7例,TossyⅢ型8例。治疗方案均为肩峰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1年根据患者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肩关节Constant-Murely评分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60±9.83)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骨折愈合不良、骨折脱位复位丢失、肩峰下撞击、钢板螺钉松动等情况。术后1年肩关节活动范围:外展90° ~ 145°,平均(114.00±19.29)°;上举100°~180°,平均(136.67±27.10)°;后伸30° ~ 60°,平均(42.00±10.66)°;外旋30° ~ 45°,平均(38.00±6.76)°。术后1年Constant-Murely评分70 ~ 96分,平均(85.73±7.26)分,优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0%。结论锁骨钩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肩峰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操作安全、简单、疗效确切,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满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不同类型螺钉与螺钉孔的连接方式对骨折端轴向微动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6只。获取新鲜完整的右胫骨标本后,于胫骨中段横行截断,并使用LCP固定,骨折端远侧均以锁定孔-锁定螺钉固定。A组:骨折端近侧锁定孔-锁定螺钉固定(锁定孔-锁定螺钉组);B组:骨折端近侧锁定孔-普通螺钉固定(锁定孔-普通螺钉组);C组:骨折端近侧加压孔-普通螺钉固定(加压孔-普通螺钉组)。所有标本分别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予以0~50 N的动态轴向负荷,通过仪器自带系统测算出钢板近侧断端微动的距离,计算出各固定方式对应的轴向压缩刚度,并评价以上指标。结果所有标本在轴向负荷下均可产生相应的轴向位移。在近似一/两个体重的轴向负荷(25/50 N)下骨折端的轴向位移值:A组为(0.101±0.017)mm/(0.218±0.012)mm,B组为(0.164±0.007)mm/(0.285±0.013)mm,C组为(0.305±0.041)mm/(0.513±0.051)mm;在同一轴向负荷下各组平均轴向位移值均为C组>B组>A组(P<0.01)。LCP的轴向压缩刚度:A组为(234.36±13.28)N/mm,B组为(203.78±16.46)N/mm,C组为(112.62±16.23)N/mm,A组>B组>C组(P<0.01)。结论LCP于骨折端的一侧采用经加压孔或普通螺钉固定可显著促进骨折端的轴向微动,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并可降低LCP装置的整体刚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后路微创重建钢板与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8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5例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60~83岁,平均67.7岁。钢板组24例,采用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导航组51例,采用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定骨盆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X线暴露时间分别为(126.1±20.6)min、(251.6±50.8)ml、(15.7±4.4)s,导航组分别为(49.7±17.5)min、(22.8±5.1)ml、(112.8±8.8)s(P均<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钢板组(4%)与导航组(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周、1个月导航组VAS[(3.3±0.7)分、(3.2±0.7)分、(2.4±0.6)分]明显优于钢板组[(7.2±0.7)分、(6.2±0.8)分、(4.5±0.7)分](P均<0.05),而术后3个月、1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钢板组优14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2%;导航组优25例,良17例,可9例,优良率为82%(P>0.05)。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钢板组优15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6%;导航组优35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为94%(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后环骨折,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较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X线暴露时间短、术后疼痛减轻等优势,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加克氏针埋头技术(Lost K-wire)治疗伴关节面塌陷的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0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采用锁定钢板加Lost K-wire技术治疗的18例伴关节面塌陷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2~62岁,平均(35±8)岁;运动伤6例,交通伤8例,摔伤3例,坠落伤1例。根据患者末次随访的肘关节活动范围和肘关节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8例患者均获至少6个月,平均(10±5)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无患者发生骨折复位丢失,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4 w,平均(17±4)w。末次随访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90°~150°,平均(118±22)°,前臂旋转活动范围150°~180°,平均(160±11)°。末次随访肘关节Broberg&Morrey评分75~100分,平均(93±6)分,优1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4.44%。结论锁定钢板加Lost K-wire技术治疗伴关节面塌陷的尺骨鹰嘴骨折能有效复位并维持塌陷关节面的平整及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疗效确切,是该类型骨折一种可靠的治疗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动力化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钢板轨迹长度及各分区数字化测量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在14具(22侧)无畸形或骨缺损的成年人干燥骨盆标本上画出DAPSQ钢板轨迹,再用PDS缝线沿DAPSQ钢板轨迹摆放并做好各分区的标记,用游标卡尺在标记后的PDS缝线上分别测量DAPSQ钢板轨迹在耻骨区、方形区、髂骨区的标本实测长度。再将测量后的骨盆标本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得到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20.0软件中,将各分区看作圆的一部分,分别测出各圆的直径及各分区对应的弦长,根据公式分别计算耻骨区、方形区、髂骨区DAPSQ钢板轨迹数字化测量长度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分析测量者间的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所得测量值的差异,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数字化测量DAPSQ钢板轨迹长度值为:耻骨区(60.60±3.79)mm 、方形区(67.48±4.63)mm 、髂骨区(88.20±6.03)mm;标本实测值为:耻骨区(60.38±3.90)mm 、方形区(66.08±3.19)mm 、髂骨区(89.19±4.38)mm;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测量者组内相关系数均>0.8,均为优。Bland-Altman分析显示,除髂骨区两种方法测量有4.5%(1/22)的差值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其余差值均在95%一致性界限内,一致性较好(P值均>0.05)。结论数字化测量DAPSQ轨迹长度方法可靠,为大数据测量DAPSQ轨迹长度提供可行性的影像学测量方法,进而为标准化DAPSQ钢板的设计与制作提供相关解剖学参数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完整骨盆CT扫描三维重建数字化测量髂骨翼内板相对于方形区的倾斜角度,为临床提高髂骨与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提供影像解剖学参数支持。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行CT三维重建检查的正常成人完整骨盆数据,其中男60例(120侧)、女40例(80侧),平均年龄42.18岁。将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0.0软件,去除周围软组织、骶骨以及双侧股骨,建立完整双侧独立的三维髋骨模型;将髂骨翼分为前、中、后三区,依据骨盆相关骨性标志标记髂骨翼各分区相对于方形区的倾斜角并利用Mimics软件进行测量。比较同性别左右侧、不同性别间相应倾斜角的差异,以及不同部位倾斜角的差异。结果男性和女性的前、中、后区倾斜角分别为142.40°±5.62°和142.03°±4.82°,130.78°±5.75°和126.37°±6.17°,101.27°±5.40°和100.46°±5.44°。同性别左、右侧前、中、后区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间前区与后区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中区倾斜角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6, P<0.05)。髂骨翼内板相对于方形区的前、中、后三区倾斜角逐渐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髂骨翼内板相对于方形区的倾斜角在不同性别、不同部位有一定变化,该解剖学参数可以为术中指导髂骨与髋臼骨折解剖复位提供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从整体角度提高骨盆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并能评价骨折的旋转移位情况,弥补Matta评价标准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