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脉管癌栓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2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脉管癌栓将其分为脉管癌栓阳性组和脉管癌栓阴性组。比较两组胃癌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的差异,分析脉管癌栓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结果621例胃癌患者中,脉管癌栓发生率为31.7%(197例),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发生胃癌脉管癌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趋势χ2检验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胃癌脉管癌栓阳性率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其中淋巴结转移与脉管癌栓的相关性更显著(r=0.387)。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阳性组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脉管癌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7% vs 73.3%,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脉管癌栓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Ⅲ期胃癌患者中脉管癌栓阳性组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脉管癌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1% vs 51.4%;P<0.05)。结论脉管癌栓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脉管癌栓与TNM分期可更好地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指导更合理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基因多态性与肾功能损伤、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70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情况分为稳定组和恶化组,依据血管钙化与否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FGF23水平,以Sequenom Massarray系统测定基因位点rs7955866、rs13312756、rs3812822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各组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位基因频率与血清FGF23水平、肾功能损伤程度和血管钙化的相关性。结果CKD患者血清FGF23水平[(434.8±68.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00.5±34.4)pg/mL,t=20.911,P<0.001],对照组、稳定组[(345.6±38.8)pg/mL]、恶化组[(552.3±85.4)pg/mL]、非钙化组[(336.4±34.3)pg/mL]和钙化组[(561.4±89.3)pg/mL]的血清FGF2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稳定组、恶化组、非钙化组和钙化组在基因位点rs7955866(AA、AG、GG)、rs3812822(CC、CT、TT)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在基因位点rs13312756(CC、CG、GG)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7955866位点基因A、rs3812822位点基因C的频率,与血清FGF23水平、肾功能损伤程度及血管钙化情况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FGF23水平与CKD患者肾功能损伤、血管钙化进展呈正相关。FGF23基因位点rs7955866、rs3812822、rs13312756存在遗传变异,其中rs7955866位点基因A、rs3812822位点基因C是肾功能损伤和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浸润与胃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66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神经浸润将其分为神经浸润阳性组和神经浸润阴性组。分析神经浸润与胃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消除两组的潜在混淆偏差后,比较两组胃癌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胃癌神经浸润发生率为17.0%(113例),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发生胃癌神经浸润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肿瘤直径(>4 cm)、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神经浸润、癌结节、肿瘤部位、切除部位、手术术式均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肿瘤直径(>4 cm)、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阳性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但神经浸润在多因素分析中不能成为胃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之后进行生存分析,发现神经浸润阳性组和神经浸润阴性组术后五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6% vs 43.0%)(χ2=1.713,P=0.191),两者的生存曲线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神经浸润的胃癌患者预后大多不良,但神经浸润不能作为胃癌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相关成纤维细胞(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TAFs)中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specific protein 1,FSP1/S100A4)、平滑肌肌动蛋白-ɑ(ɑ-smooth-muscle actin,ɑ-SMA)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activated protein,FAP-ɑ)的表达,探究其与PT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FSP1/S100A4、ɑ-SMA、FAP-ɑ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PT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些指标与重要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FSP1/S100A4、ɑ-SMA和FAP-ɑ在PTC间质细胞中可见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滤泡上皮或间质细胞内均不表达。患者肿瘤的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TNM的不同分期与FAP-ɑ的阳性病例数有统计学差异(χ2=6.833,P<0.05;χ2=10.296,P<0.05;χ2=4.910,P<0.05);ɑ-SMA阳性病例数在是否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χ2=6.008,P<0.05;χ2=11.766,P<0.05),而S100A4的阳性病例数在患者的性别、年龄、瘤体的大小、有无被膜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TNM分期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中TAFs的存在可能提示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TAFs有望成为PTC诊疗的一个新靶点。
简介: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探讨了城市建筑废弃物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包括土地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和经济资源的消耗。深入阐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潜在价值与技术路径,强调了资源的再生利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与可行性验证,展示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实际效果与成效。论述了政策与法规支持在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政策的引导与规范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论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前景,包括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