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心肌顿抑(neurogenic stunned myocardium, NSM)是指心脏因急性神经事件产生的可逆心肌功能障碍。其发生率取决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触发因素及NSM的诊断标准。目前NS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极易与心肌原发性损伤相混淆。文章系统介绍了NSM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围手术期管理及预后等内容,以期对NSM的临床决策能有所裨益,从而改善患者总体预后。

  • 标签: 心肌顿抑 诊断 围手术期管理 预后
  • 简介:摘要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XA)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可通过阻止血栓溶解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目前多用于心脏、骨科、产科以及创伤手术中,但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较少。文章阐述了目前TXA主要的临床应用方式、剂量及效果。此外,对成年人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颅脑创伤手术及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出凝血特点和TXA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应用TXA存在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和癫痫发生的可能,可能和剂量相关,目前的研究仍未确定TXA的最佳给药方案以平衡其有效和安全,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氨甲环酸 神经外科 血液保护 纤维蛋白溶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0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神经外科手术的11 8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意识清醒,在术中接受全身麻醉及机械通气,手术室内拔除气管插管后转入PACU,记录术后早期意识及生命体征状态。根据患者年龄(±2岁)、性别及手术日期(±14 d),按1∶1的比例为苏醒延迟的病例匹配对照病例,分别纳入苏醒延迟组(107例)和对照组(107例)。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临床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脑肿瘤切除术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结果11 878例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中,术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为0.9%。苏醒延迟组患者BMI<25 kg/m2、术前ASA分级Ⅲ-Ⅳ级、术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 KPS)<80分、肿瘤最大直径>4 cm、WHO病理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长>4 h的占比等高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比值比(odds ratio, OR)=0.451,95%CI 0.238~0.854,P=0.015]、术前KPS评分<80分(OR=3.449,95%CI 1.282~9.279,P=0.014)、WHO病理分级Ⅲ-Ⅳ级(OR=3.499,95%CI 1.744~7.018,P<0.001)、手术时长>4 h(OR=4.623,95%CI 2.425~8.816,P<0.001)是脑肿瘤切除术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肿瘤切除术术后苏醒延迟并不罕见,BMI<25 kg/m2、术前KPS评分<80分、WHO病理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长>4 h是脑肿瘤切除术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神经外科 围手术期 苏醒延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唤醒麻醉技术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连续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术中唤醒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唤醒组),根据年龄、性别、手术入路及手术时间按照1∶1比例匹配全身麻醉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对照组)。通过住院病历系统采集两组患者资料,电话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的疼痛(慢性疼痛)情况。主要指标为患者术后在PACU、住院期间急性疼痛情况以及术后慢性疼痛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80例患者,其中唤醒组40例,对照组40例。唤醒组患者PACU期间及住院期间急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比75.0%,P=0.021;50.0%比72.5%,P=0.039),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组在PACU期间中重度疼痛[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 NRS)评分≥4分]比例小于对照组(7.5%比27.5%,P=0.019),住院期间中重度急性疼痛的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度以上慢性疼痛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唤醒麻醉技术中以充分头皮神经阻滞为主的多模式镇痛能够显著缓解开颅术后急性疼痛,但是对于慢性疼痛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麻醉 唤醒麻醉 神经外科手术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