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在肺部寡转移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行SABR的159例肺部转移瘤的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局控率(LCR)和总生存(OS),并采用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159例患者共214个肺转移灶,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1、3、5年LCR分别为90.1%、73.9%、65.8%;1、3、5年OS率分别为73.8%、43.6%、11.9%。单因素分析显示生物等效剂量(BED)≥100 Gy与高LCR相关(P=0.033)。多因素分析显示BED、原发灶来源是LCR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3、0.043)。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3级不良反应。结论SABR肺寡转移瘤安全有效,对于原发灶控制良好合并肺寡转移瘤的晚期患者,尤其来源于肺癌者,应积极给予SABR,放疗剂量应尽量选择BED≥100 Gy分割方案。

  • 标签: 肿瘤,肺寡转移/立体定向消融放射疗法 预后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ES-NSCLC)行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ABR)后的失败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2020年行SABR治疗的ES-NSCLC患者113例。分析其失败模式、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及影响复发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复发率,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8(6~108)个月,全组患者共45例(39.8%)出现复发,中位复发时间36个月。31例患者(27.4%)出现远处转移(DM),单纯DM 24例(21.2%);局部复发(LR)12例(10.6%),单纯LR 7例(6.2%);区域淋巴结复发(RR)11例(9.7%),单纯RR 6例(5.3%);LR+RR 1例(0.9%),LR+DM 3例(2.7%),LR+RR+DM 1例(0.9%),RR+DM 3例(2.7%)。全组患者1、2、3、4、5年复发率分别是5.4%、16.6%、27.5%、44.0%和51.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EGFR突变是复发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单纯SABR治疗ES-NSCLC患者有较高复发率,远处转移是最常见的失败模式,尤其EGFR突变阳性患者,建议后续辅助治疗。

  • 标签: 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 癌,非小细胞肺,早期 复发模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均整器(FF)和无均整器(FFF)模式下非共面VMAT单发脑肿瘤剂量学参数,探索加速器进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合适评估方法。方法对10例单发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均采用非共面VMAT技术,处方剂量25 Gy。配对t检验两种治疗方案适形指数(CI)、梯度指数(GI50、GI25)、梯度、正常脑组织V10和V12、照射时间差异。结果FFF-VMAT和FF-VMAT的GI50分别为2.91±0.34和3.07±0.35,GI25分别为6.91±0.28和7.35±0.27,梯度分别为(0.57±0.07) cm和(0.61±0.08) cm (P<0.05),CI相近(P>0.05);正常脑组织剂量分别为(160.64±43.64) cGy和(174.27±53.98) cGy,V10分别为(45.35±30.32)%和(48.37±30.88)%,V12分别为(36.69±25.15)%和(39.48±25.37)%(P<0.05)。结论FFF模式非共面VMAT脑瘤时可获得比较好的剂量分布,能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同时增加GI指数及梯度参数可以对SRS治疗计划进行更全面评估。

  • 标签: 脑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无均整器射束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4D剂量分布,探究呼吸运动对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滑窗调强放疗(SW-IMRT)的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评估在4D剂量模式下呼吸运动引起剂量误差的大小。方法使用动态胸部模体(CIRS-008A),设定振幅分别为5、10 mm的cos4(x)和sin (x)波形的运动曲线。分别进行4DCT扫描,将最大密度投影(MIP)、平均密度投影(AIP)和10个相位图像发送到计划系统,用于设计3DCRT和滑窗IMRT计划及剂量计算。将AIP计划复制到10个时相,把所有相位的剂量配准并叠加到参考相位,创建得到4D累积剂量分布。利用免冲洗胶片(EBT2)、光释光检测器(OSLD)对计划的平面剂量、点绝对剂量进行分析。结果3DCRT和滑窗IMRT的预期4D累积剂量与EBT2测量剂量在3%/3 mm误差标准下,对于不同呼吸模式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8.8±0.78)%和(96.4±1.89)%,两者4D累积剂量分布与OSLD点绝对剂量在靶区内外区域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4DCT定位、4D累积剂量分布评估呼吸运动对放疗计划的影响是有必要的。在不同的呼吸模式下,3DCRT和滑窗IMRT计划实际测得的剂量和预期4D累积剂量显示结果相似。

  • 标签: 剂量验证 放射剂量测量 呼吸运动 计划设计
  • 简介:摘要肿瘤放疗的基本准则是提高肿瘤靶区的放射剂量,同时更好地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质子束治疗(PBT)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放疗技术之一,其能更好地体现这一准则。理论上,质子束以其特有的Bragg峰和优越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可给予肿瘤靶区最大剂量,同时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接受剂量,实现对肿瘤靶区的"定向爆破",提高肿瘤的局部治疗率和控制率,优于传统光子治疗。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研究包括黑色素瘤、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和儿童恶性肿瘤等多种病变,但多为回顾性研究,而且建立和维护质子设备的成本巨大,因此用PBT治疗恶性肿瘤尚存争议。PBT面临的挑战是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和不明确的生物学效应等,克服这些不足可能会更好地促进PBT的快速发展。笔者详细论述了PBT的物理、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 标签: 质子束治疗 放射疗法 肿瘤
  • 简介:摘要放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过去数十年间,放疗技术取得了进步,适形性、均质性不断增强,放疗效率提高,结果令人鼓舞。尽管如此,正常组织最大耐受剂量成为制约肿瘤区域放疗剂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如果能够减轻正常组织不良反应,则可给予肿瘤病灶较高的放疗剂量,从而取得更好的疗效。近年来,超高剂量率放疗(FLASH-RT)诱导的FLASH效应,使得保持相同的抗肿瘤效果的同时,对正常组织能够降低放疗诱发的不良反应。因此,成为国内外放疗界热门研究领域。目前,部分学者倾向于采用急性氧消耗学说解释FLASH效应,但FLASH-RT的正常组织保护作用仍有待阐明。此外,FLASH-RT的临床研究已初步展开,结果令人期待。本文基于现有的证据,对FLASH-RT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项新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超高剂量率放疗 FLASH 正常组织 肿瘤组织 放射生物学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细胞因子风暴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低剂量放疗曾短暂用于肺炎的治疗。过去数十年,研究者一直致力于阐明低剂量放疗的生物学机制。低剂量放疗具有炎症抑制作用,已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受到了学术界和放疗界的重点关注。本文回顾了低剂量放疗在肺炎中的应用,阐述了其放射生物学机制,介绍了低剂量全肺放疗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初步研究结果,分析了其面临的问题,展望了其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低剂量放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炎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半野的剂量分布特性和容积调强(VMAT)技术的特点,探索一种可以更好保护肺和心脏的新技术。方法采用三维水箱测量对称野及半野的射野边缘剂量分布,并比较分析各自特征。回顾性选取50例左侧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保乳术和根治术各25例,处方剂量50 Gy/25次,基于RayStation计划系统,分别采用对称野连续弧VMAT技术和半野分段弧VMAT技术进行计划设计,比较和分析靶区的剂量适合度、治疗效率,以及心脏、肺等危及器官的各种剂量数据。结果半野的辐射野大小在水模内不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对称野则因张角因素射野逐步变大,30 cm处增大到约2 cm,而且半野的射野外剂量低于对称野,差值愈近射野边缘愈明显。与对称野连续弧计划相比,半野段弧VMAT计划能显著改善肺和心脏的受照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4.42,P=0.00),其中心脏整体结构的V5、V30、Dmean均值减少为52.5%、65.5%、47%,与靶区关系紧密的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降幅超过20%,患侧肺V5、V10、V20、Dmean的均值分别减少21.6%、24.8%、25.0%、23.2%,其他正常器官剂量均值,半野段弧计划同样优于连续弧计划。结论对于乳腺癌放疗,半野与VMAT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半野和VMAT的优势,显著改善心脏、患侧肺、健侧乳腺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容积调强放疗 半野 危及器官
  • 简介:摘要目的在Raystation计划系统上实现基于危及器官剂量预测和射野角度优化的食管癌调强放疗(IMRT)计划自动设计。方法选取50例食管癌IMRT计划数据作为训练集,训练危及器官剂量预测模型。另外选取20例病例应用RuiPlan自动计划脚本和人工方法分别进行计划设计,其中在自动计划中使用射野角度优化和危及器官剂量预测模型。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差异和工作效率。结果人工计划和自动计划计划靶体积的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全肺V5Gy与脊髓Dmax均相近(均P>0.05)。自动计划的左肺和右肺V20Gy、Dmean较人工计划下降1.1%、0.37 Gy和1.2%、0.38 Gy (均P<0.05),心脏V30Gy、V40Gy、Dmean较人工计划下降5.1%、3.0%、1.41 Gy (均P<0.05)。自动计划的人工操作时间、计算机处理时间、机器跳数较人工计划分别减少了65.8%、14.1%、17.2%(均P<0.05)。结论RuiPlan自动计划脚本能够通过危及器官剂量预测和射野角度优化的方法提高食管癌计划设计效率,为食管癌放疗计划设计提供了另一种可选途径。

  • 标签: 剂量预测 射野角度优化 自动计划 食管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pN2)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野生型肺腺癌完全切除并辅助化疗患者术后放疗(PORT)的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6年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全切除的Ⅲ(pN2)期EGFR基因野生型肺腺癌患者172例,均接受>4个周期含铂两药联合方案辅助化疗,根据术后是否胸部放疗分为PORT组和non-PORT组。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中位总生存期,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个月,55.9%、28.3%;中位无瘤生存期,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7个月,24.5%、13.0%。PORT组比non-PORT组中位无瘤生存期提高(29个月∶13个月,P=0.001),总生存期有延长的趋势(51个月∶38个月,P=0.151)。亚组分析发现多站N2、N2转移数目≥3个、跳跃性N2患者接受PORT的无瘤生存获益明显(P<0.05),而总生存相近(P>0.05)。结论完全切除的Ⅲ(pN2)期EGFR基因野生型接受标准辅助化疗肺腺癌患者PORT可能改善无瘤生存并有延长总生存趋势,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肺肿瘤/腺癌 Ⅲ(N2)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野生型 术后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挽救性放疗在食管鳞癌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区域淋巴结寡复发患者再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6年间确诊的胸段食管鳞癌,首程治疗接受根治性手术且根治术后发生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1~3个),病例资料完整可分析者共74例。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法行组间对比。结果复发后全组中位总生存(OS)期9个月(2.5~43个月),复发后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4个月(1~33个月)。挽救性放疗、未放疗分别为47、27例,治疗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7%(36/47)和30%(8/27)。挽救性放疗组比未放疗组有更好的OS (P=0.042)和PFS (P=0.01)。挽救性放疗患者中累及野放疗和选择野放疗有着相似的OS (P=0.963)和PFS (P=0.599);放疗剂量≥60Gy比<60Gy有着更好的OS (P=0.001)和PFS (P=0.001)。结论对于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的食管鳞癌术后患者,局部挽救性放疗比未放疗有更好的OS和PFS。建议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放疗的作用并规范放疗靶区和剂量。

  • 标签: 食管肿瘤/放射治疗 肿瘤复发/挽救性治疗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前是否放疗进行总结,阐明放疗对PD-1应用的疗效及肺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Ⅳ期NSCLC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放疗及免疫治疗情况以及肺部不良反应情况。根据PD-1抑制剂应用前是否接受放疗分为既往放疗组和未放疗组,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90例,其中既往放疗组39例,未放疗组51例。中位随访时间22.9个月,既往放疗组与未放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5个月(95%CI为5.4~9.5个月)与4.1个月(95%CI为3.1~5.1个月)(P=0.003),中位总生存期为15.2个月(95%CI为12.3~18.1个月)与9.3个月(95%CI为6.1~12.5个月(P=0.040)。肺不良反应两组相近(P=0.154)。结论Ⅳ期NSCLC患者中PD-1抑制剂治疗前接受放疗患者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较未行放疗患者明显获益,肺不良反应亦未增加,但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 标签: 肺肿瘤/放射疗法 肺肿瘤/免疫疗法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超高剂量率(FLASH)放疗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参与调控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FLASH放疗敏感性的枢纽(Hub)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和提取接受FLASH放疗恶性肿瘤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采用R软件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并对这些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信号传导通路等分析。通过STRING在线软件分析差异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网络,Cytoscape插件筛选Hub基因。最后,应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GTEx数据库验证Hub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自GEO数据库中获得GSE100718芯片数据,共有12 800个基因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放疗敏感性相关。选择表达量显著改变的61个基因进行进一步分析,这些基因参与代谢、应激反应、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氧化磷酸化、未折叠蛋白应答、脂质代谢等信号转导通路。通过PPI分析筛选出的Hub基因及后续验证表明HSPA5及SCD参与调控FLASH放疗敏感性,且在合并TRD/LMO2融合基因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显著高表达。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有效筛选出调控FLASH放疗敏感性的Hub基因,基因表达谱可用于指导肿瘤患者分层以实现精准放疗

  • 标签: 超高剂量率放疗 常规放疗 GEO数据库 放疗敏感性 枢纽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