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掌背静脉的连续双翼一期修复Poland综合征并指畸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采用保留掌背静脉的连续双翼一期修复17例Poland综合征手部短指并指畸形患儿,统计术后坏死、指体血管危象发生率,并采用改良Withey并指矫正评分及Swanson手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手指指蹼外观及功能改善情况,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坏死及血管危象发生。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23.1个月。重建指蹼深度、宽度、坡度均正常,掌背侧瘢痕较轻。Withey并指矫正评分平均0.17分,Swanson手功能评分术前损失(16.3±1.4)%,术后(3.6±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469,P<0.01)。结论采用保留掌背静脉的连续双翼一期修复Poland综合征并指畸形,手术安全、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并指 外科皮瓣 手畸形,先天性 Poland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指动脉逆行岛状和游离趾侧腹重建手指指腹后感觉恢复的对比,探讨修复手指指腹的最佳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以前重建手指指腹患者共59例,其中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修复31例31指,采用游离趾侧腹修复28例36指,术后接受相同感觉再训练。术后随访时间为20个月至7年8个月,平均(25.3±0.5)个月。测定内容包括感觉分级(S0~S4)和两点分辨觉,并进行Jebsen手功能评定。结果采用趾侧腹修复的患者指腹感觉恢复:S3 7例7指,S3+ 15例18指,S4 6例11指。感觉恢复到S3+以上的29指两点分辨觉为4~11 mm。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修复的患者指腹感觉恢复:S1 3例3指,S2 6例6指,S3 13例13指,S3+ 9例9指,感觉恢复到S3+以上的9指两点分辨觉为9~15 mm。采用趾侧腹修复的患者指腹感觉恢复明显优于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修复的患者(P<0.05)。Jebsen手功能评定:优势侧游离趾侧腹优于指动脉逆行岛状。结论采用游离趾侧腹重建指腹,指腹感觉恢复优于指动脉逆行岛状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指腹感觉 两点分辨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膝周创面时4种非主干血管作为受区血管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行游离股前外侧或游离背阔肌肌修复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0~72岁,平均41.9岁。创面重要组织外露面积为18.0 cm×5.0 cm~42.0 cm×9.0 cm。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成像(CTA)技术辅助定位,测量受区血管(膝降血管、旋股外侧血管降支、腓肠内侧血管、膝下内侧血管)及供区血管(旋股外侧血管降支、背血管)的口径。术中采取带刻度软性直尺测量验证,并记录术前及术中血管口径的测量值。术后观察2种组织色泽、质地及供区切口愈合情况。对比术前与术中供、受区血管(除仅有的1例膝下内侧血管)测量值相符率。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3例患者组织面积为18.0 cm×5.0 cm~46.0 cm×9.0 cm。14例吻合膝降血管的股前外侧中12例完全成活,剩余2例远端坏死长度分别为6 cm、4 cm,最终均行植皮处理愈合。12例完全成活的中1例因一期保肢失败,二期应用修复保膝,另1例因肢体严重感染后截肢,将成活的翻转覆盖残端处理。4例吻合旋股外侧血管降支的组织中,3例股前外侧完全成活,1例背阔肌远端坏死12 cm,经清创并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同步延长使创面愈合。各有2例吻合腓肠内侧血管的股前外侧及背阔肌肌完全成活,其中1例股前外侧发生静脉危象,经及时探查解除。1例吻合膝下内侧血管的股前外侧完全成活。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组织色泽、质地良好,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供、受区血管口径术前、术中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膝周非主干血管均可作为游离组织的受区血管,若选择得当,可有效提高组织成活率。其中膝降血管作为受区血管应用时具备位置浅表、解剖恒定、定位简单、术中解剖便捷等优势,可优先考虑。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移植 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