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高表达和低表达肝细胞肝癌(H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表达谱,为HCC的分子机制研究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肿瘤基因图谱计划(TCGA)公共数据库获得368例包含完整临床信息的HCC转录组数据,根据组织AFP mRNA表达四分位数将样本分为AFP高表达组和AFP低表达组,每组各92例。应用R软件中的DEseq2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基因。采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通过R软件GSVA包对特征基因进行富集评分,根据得分定义特征基因集表达情况。利用RNAseq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进行独立数据集验证和组织验证。结果TCGA数据分析显示,AFP高表达与HCC低分化、患者人种有关(均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1 38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31个基因在AFP高表达组织中表达上调,451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分析显示,AFP高表达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附属肢体发育、肢体发育、骨架系统发育等过程有关,而低表达基因则与异源物代谢、类固醇代谢、细胞对异生物刺激反应等代谢相关过程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AFP高表达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而低表达基因主要与视黄醇代谢、化学致癌作用、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等通路相关。鉴定出1个预后相关特征基因集,该基因集包括AURKB、TTK、CENPA、UBE2C、HJURP、KIF15,其高表达与HCC患者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有关,且特征基因集富集分数与AFP表达呈正相关(r=0.475,P<0.001)。RNAseq数据验证结果与TCGA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特征基因集中AURKB、KIF15和UBE2C在AFP高表达HC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虽然与HCC患者的无病生存、总生存无关,但AFP低表达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均在AFP高表达组患者之上。结论AFP高表达和AFP低表达HCC在基因表达谱上存在较大差异。筛选出的特征基因集可能协同AFP共同促进HCC的发生发展,其对解释不同水平AFP HCC的作用机制有一定作用,并为HCC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简介:摘要通过对比新型模具包埋方法与传统包埋方法,观察新型模具包埋方法在低温冷冻组织包埋存储方面如:操作时间、OCT包埋剂使用量、样本体积、样本查找难易程度、空间占用量的效果,证实新型模具设备及包埋方法在低温冷冻组织包埋中的实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临床因素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经阴道超声及超声造影指标,将其按治疗方式分为宫腔镜/超声引导下吸宫组(91例)和腹腔镜组(29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及超声指标的差异,确定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相关临床及超声指标。结果两组间孕囊/包块是否向浆膜突出、孕囊/包块长径、超声造影显示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绒毛膜/早期胎盘部位、瘢痕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声造影显示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OR=6.029,P=0.003)、子宫瘢痕厚度(OR=12.998,P=0.002)是微创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临床因素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方案选择有一定价值,超声造影评估子宫瘢痕厚度、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可能是影响微创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关键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sIgG)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表型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5家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活动期CSU、皮肤划痕症(SD)、急性荨麻疹(AU)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0种食物抗原sIgG抗体和总IgE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20种变应原sIgE抗体,化学微粒子发光法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IgG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IgG抗体。两组间和多组间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非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纳入CSU患者248例,SD患者22例,AU患者15例,健康对照13例。以sIgG ≥ 100 IU/ml(2+及以上)为阳性标准,CSU组、SD组和AU组的食物sIgG阳性率(176/248,70.97%;15/22,68.18%;11/15)略高于健康对照组(7/13),但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0,P = 0.615)。248例CSU患者中,sIgG阳性组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比例(71/176,40.34%)显著高于sIgG阴性组(19/72,26.39%;χ2 = 4.30,P = 0.042),但两组1 d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da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18,P = 0.859)。177例CSU患者完成12 ~ 40周的治疗及随访且使用二代抗组胺药物可完全控制病情,sIgG阳性组(128例)与sIgG阴性组(49例)所需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06,P = 0.298)。结论食物sIgG阳性的CSU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比例升高,但食物sIgG不能作为反映CSU疾病活动度和治疗反应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