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由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生操作的重症超声在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4位PICU医生通过中国重症超声协作组规范培训,获得合格证书阶段为过渡期。过渡期后2年即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P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为CCUE组(n=22)。在过渡期前2年即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P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为对照组(n=18)。两组患儿均按照脓毒性休克指南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案对患儿进行液体管理。CCUE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症急会诊超声检查(critical care chest ultrasonic examination in emergency consultation,CCUE)流程,动态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以调整液体管理方案。结果CCUE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入院后48 h内液体入量、液体出量均少于对照组[(4.68±2.06)d比(7.33±0.49)d,(6.34±1.85)ml/(kg·h)比(8.55±0.39) ml/(kg·h),(2.47±1.22)ml/(kg·h)比(6.18±1.72)ml/(kg·h);P均<0.05];而CCUE组患儿入院后48 h内液体正平衡量,咪哒唑仑、芬太尼用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7±2.33)ml/(kg·h)比(2.37±2.10)ml/(kg·h),(5.62±2.39)μg/(kg·min)比(1.68±0.82)μg/(kg·min),(1.41±0.39)μg/(kg·h)比(0.95±0.56)μg/(kg·h);P均<0.05]。CCUE组患儿平均48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呋塞米用量、PICU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UE组容量复苏1 h后插管率为54.5%(12/22)、病死率为8.3%(2/24),均高于对照组[33.33%(6/18)、5.3%(1/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CUE流程对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动态检查评估,可优化液体管理方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给予PBL结合案例教学法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教学的临床医学学生4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20名)和对照组(20名),观察组学生的教学方法是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对照组学生的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模式,分析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学生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给予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其思维能力,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临床实践护理能力的提高,促使临床质量的提高,运用意义重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脑栓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诊的118例脑栓塞患者为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中医进行治疗,对照组西医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NHSS和BI评分及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5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NHSS和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HSS和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方法适合治疗脑栓塞患者,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栓形成、血脂和炎性因子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D-D.hs-CRP和LDL-C在平顶山市医院PCI术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8-2023年1月住院的361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LDL-C四分位数进行分析。结果在361名患者的追踪期间,19名患者出现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比例为5.26%,13例为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34人,占9.41%。存活分析表明: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D-D、hs-CRP浓度与全因死亡率、心脏死亡率及MACCE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D-D值大于590µg/L为AMI患者PCI后的主要风险因子(P<0.05);AMI患者行PCI后,hs-CRP和hs-CRP分别低于284 mg/L及1209 mg/L为其主要原因(P<0.05);在AMI患者中,hsCRP>1209 mg/L为心脏性死亡及MACCE的独立风险因子(P<0.05);CRP<2.84 mg/L(P<0.05)为AMI患者PCI后MACCE的一个独立风险因子。结论D-D及hs-CRP与AMI患者PCI后的预后密切相关,对于高D-D或hs-CRP1者,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由慢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因性晕厥(C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二院心血管生理研究室于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治疗的86例合并有慢性心率不齐的 CS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结果86例病人按发病原因分成三个组别,以 AVB为主,占56例,占65.12%,平均(56.86±13.75)岁。19例病窦综合症(SSS)患者(18-80),年龄(59.74±15.33),占2 2 2%。11名患者(12.79%)发生窦性心律失常,其中9位为15-69岁,平均(47.73±11.26)岁,9位患者有明显的心律失常表现,占81.82%。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的心肌病理指标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别(P>0 5)。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原因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术后5例行阿托品等常规用药,18例行安装起搏器组,63例行内科、内科、外科、内科、外科等综合疗法,29例全部治愈,57例治愈,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慢性心率不齐所引起的 CS主要原因是房室化,其次是病窦,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很低,40岁以前的病人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大部分病人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以通过在病人体内放置一个心脏起博器或者口服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并对病人的情况做进一步的认识和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出现远隔部位弥散受限病灶(R-DWILs)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入研究,根据是否存在R-DWILs将患者分为阳性组(39例)及阴性组(164例),分析阳性组患者R-DWILs基本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随后将P<0.1的项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导致R-DWILs出现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9例(19.2%)脑出血患者中共检测到55个R-DWILs,其中皮层-皮层下45个(81.8%),基底节区8个(14.5%),脑干1个(1.8%),小脑1个(1.8%)。病灶的直径为2~20 mm,呈圆形或椭圆形、片状、不规则形等。共计42个(76.4%)病灶在血肿的对侧半球,患者R-DWILs的数量为1~3个。阳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空腹血糖均较阴性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OR=1.632,95%CI:1.213~2.072,P=0.015)、中性粒细胞计数(OR=1.037,95%CI:1.019~1.581,P=0.042)及NLR(OR=2.151,95%CI:1.397~2.733,P=0.003)是R-DWILs出现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R-DWILs在脑出血患者中常见,以皮层-皮层下多见,且好发于血肿的对侧半球。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偏高患者更易出现R-DWILs。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术后局部麻醉镇痛系统对于胸廓切开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胸科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局部麻醉镇痛的方式,而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自控静脉镇痛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在术后8、12、24和48h时的视觉模拟、舒适度以及镇静效果进行评分,与此同时进行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在术后的8h内,观察组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在8h之后,两组的镇静效果和镇痛效果无明显的差异(P>0.05),但是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胸科手术患者术后采用局部麻醉镇痛系统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有利于术后的配合治疗,对于患者早期康复有积极意义,所以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肺功能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吸音声谱特征,初步确定不同肺功能分级COPD呼吸音声谱图特征性的参数和指标,探讨不同肺功能分级COPD患者呼吸听诊差异的可视化和可测量化。方法入选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诊治的经肺功能检查确诊为COPD52例患者[中轻-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2例(轻-中度组)、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0例(重度组)]和通气功能正常对照者36例(对照组)。分别用电子听诊器对呼吸音采样,传输至Audition音频软件,计算不同肺功能分级样本呼吸音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的相关数据及与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的比值。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轻-中度组、重度组COPD患者及对照组的呼吸音频在吸气相与呼气相50~200 Hz频段内的声压差分别为(-0.5±2.2)、(-1.6±6.1)、(0.7±4.0)dB,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4,P=0.038);轻-中度组、重度组COPD患者与对照组的呼吸音吸气相单位分钟通气量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 per minute ventilation,SPL50~200/VE)分别为(5.7±1.8)、(6.1±2.3)、(5.4±0.9)dB/L;呼气相SPL50~200/VE分别为(5.8±1.7)、(6.3±2.2)、(5.3±1.2)dB/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吸=3.26,P=0.048;F呼=2.44,P=0.045)。ROC曲线结果显示,吸气相SPL50~200/VE、呼气相SPL50~200/VE、声压差评估不同分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具有诊断价值(AUC值分别为0.697、0.725、0.686,P值分别为0.015、0.005、0.022)。部分COPD患者呼吸音时频图中可出现异常高能量水平线。结论不同程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与通气功能正常者呼吸音频谱分析可出现明显差异,可为辅助判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