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缺血脑卒中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与侧支循环建立及突出血管征(PV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经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提示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且FVH阳性显示的急性(<72 h)缺血脑卒中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2.8±8.7)岁。依据入组患者亚急性(72 h~10 d)FLAIR序列显示分为FVH阳性组(13例)及FVH阴性组(37例),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测量并分别比较两组急性及亚急性梗死核心面积差异,并分析两组患者急性及亚急性期于T2*加权血管成像(SWAN)显示PVS差异。结果两组缺血脑卒中患者急性梗死核心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FVH阳性组梗死核心面积为(582.17±175.64)mm2,明显大于FVH阴性组(342.78±76.5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FVH阳性组PVS显示率为76.92%(10/13),明显高于FVH阴性组18.9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MCA M1段闭塞后,亚急性缺血脑卒中FVH提示不完善的软脑膜侧支循环建立,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血管高信号征 大脑中动脉 T2*加权血管成像 侧支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培元固本、化痰祛瘀法治疗缺血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4.8±12.6)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每晚1粒,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晚1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元固本、化痰祛瘀的中药汤剂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一致的康复训练及基础疾病的治疗。治疗后1个月、6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并比较两组中医症候临床有效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均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T2加权血管成像(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序列检查,观察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数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MSE、MoCA、及ADL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0.0%;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80.0%,对照组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AN序列检查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CMBs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CMBs数量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培元固本、化痰祛瘀法治疗缺血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脑小血管病变所致的CMBs。

  • 标签: 培元固本 化痰祛瘀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SWAN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是近年来逐步发展与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技术,与全脑灌注影像学成像方法区别在于tASL可选择性标记单支或多支供血动脉,显示脑实质区域范围内的血流灌注信息,可用于判定责任供血动脉、评估脑侧支循环的建立状态以及用于围术的疗效评价等。本文就tASL在缺血脑血管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自旋标记 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 脑灌注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