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NOTCH1与FBXW7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临床特点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有二代基因测序数据的61例T-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46例,女15例,年龄[M(Q1, Q3)]为18(11,30)岁。分析T-ALL患者NOTCH1/FBXW7基因突变特征与临床和实验室参数的关系,以及其对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共34例(55.7%,34/61)患者检出NOTCH1基因突变,其中异二聚体结构域(HD)突变22例(64.7%),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结构域(PEST)突变7例(20.6%),同时存在HD与PEST突变5例(14.7%)。9例(14.8%,9/61)患者检出FBXW7基因突变,其中5例同时存在NOTCH1和FBXW7突变。23例(37.7%,23/61)患者为野生型。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与野生型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M(Q1, Q3)]分别为76.4×109/L(8.3×109/L,149.2×109/L)、54.1×109/L(5.3×109/L,156.6×109/L),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9.1±27.1)、(99.5±23.1)g/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M(Q1, Q3)]分别为84.5%(69.0%,91.3%)、60.0%(35.0%,80.0%),SIL-TAL1、HOX11、HOX11L2基因表达率分别为7.9%(3/38)比17.4%(4/23)、18.4%(7/38)比4.3%(1/23)、5.3%(2/38)比13.0%(3/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血小板水平[M(Q1, Q3)]为60.5×109/L(36.8×109/L,100.3×109/L),低于野生型组患者的116.0×109/L(63.0×109/L,178.0×109/L)(P=0.018)。伴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的基因突变个数[M(Q1, Q3)]为2.5(1.8,4.0)个,高于NOTCH1/FBXW7野生型组的0(0,1.0)个(P<0.001)。成人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的中位EFS和OS分别为28.0个月(95%CI:7.3~48.7个月)、30.0个月(95%CI:8.9~51.1个月),均优于成人野生型组患者的4.5个月(95%CI:0~11.6个月)、9.0个月(95%CI:0~19.1个月)(P=0.008、0.014);而儿童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中位EFS和OS分别为12.0个月(95%CI:10.4~13.6个月)、19.0个月(95%CI:13.6~24.4个月),儿童野生型组分别为10.0个月(95%CI:8.9~11.1个月)、21.0个月(95%CI:0~51.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73、0.434)。结论T-ALL患者NOTCH1/FBXW7基因突变率较高,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减低,且具有较好的EFS和OS,NOTCH1/FBXW7基因突变可能作为成人T-ALL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一个分层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h阳性附加染色体异常(ACA/Ph+)对初诊慢性期(CP)和治疗中进展为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髓性白血病(CML-AP/BP)患者生物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10例Ph+ CML[初诊CML-CP 348例,治疗中进展为AP/BP(进展期CML)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LN2020标准将其分为高危、非高危和无ACA/Ph+三组,并比较分析高危/非高危ACA/Ph+对其生物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的影响。结果①348例初诊CML-CP患者,合并ACA/Ph+者20例(5.75%),其中高危ACA/Ph+组3例,非高危ACA/Ph+组17例;无ACA/Ph+组328例。伴ACA/Ph+和无ACA/Ph+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高危ACA/Ph+组和无ACA/Ph+组间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和5年总生存(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高危ACA/Ph+组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显著低于无ACA/Ph+组(42.0%对74.5%,χ2=4.766,P=0.029)。②62例进展期CML患者,合并ACA/Ph+者41例(66.13%),其中高危ACA/Ph+组28例,非高危ACA/Ph+组13例;无ACA/Ph+组21例。高危ACA/Ph+组患者中位PLT水平(42.5×109/L)低于非高危(141×109/L)和无ACA/Ph+组(109×109/L)(χ2=4.968,P=0.083);三组间ABL激酶区点突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高危ACA/Ph+组CCyR率显著低于无ACA/Ph+组(5.3%对46.7%,χ2=5.851,P=0.016)。高危ACA/Ph+组5年OS率为46.2%,非高危ACA/Ph+组为64.3%,无ACA/Ph+组为77.8%,其中高危ACA/Ph+组患者5年OS率明显低于无ACA/Ph+组(χ2=3.878,P=0.049)。亚组分析显示高危Ⅰ组(+8,+Ph或含+8/+Ph的复杂ACA)CML患者的5年OS率为54.5%,与无ACA/P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4,P=0.219);高危Ⅱ组[含-7/7q-或i(17q)或含2个及以上高危ACA的复杂核型]为28.6%,显著低于无ACA/Ph+组(χ2=8.035,P=0.005)。结论因ACA类型和疾病分期不同,伴ACA/Ph+ CML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存在差异,治疗过程中高危ACA的出现意味着更差的治疗反应和预后,严格、规范的细胞遗传学监测对此类患者的早期发现和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将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120名诊断结果符合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医务人员调取患者基本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按照其肿瘤良性、恶性以及交界性将患者平均分为三组。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后,确认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病理特征以及患者的免疫组化特征,分析三组患者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针对患者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三组患者的发病位置和病症分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三组肿瘤患者的直径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结果中,针对患者免疫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120名患者中共有112名患者CD117呈阳性,阳性率为93.33%;87例患者CD34呈阳性,阳性率72.50%,三组患者免疫组化各阳性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选择病理切片检查方案,并配合免疫组织学联合检测,能够有助于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度,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全面且可靠的参考信息,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临床诊断时,将MRI以及CT检查应用于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61名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给予患者CT以及MRI两种检查方式,在检查完成后对所有患者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相较于CT来说,MRI对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以及MRI均是临床上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进行诊断的主要方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可疑应用价值,虽然各自具有优缺点,但相较于CT诊断来说,MRI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h阳性附加染色体异常(ACA/Ph+)对初诊慢性期(CP)和治疗中进展为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髓性白血病(CML-AP/BP)患者生物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10例Ph+ CML[初诊CML-CP 348例,治疗中进展为AP/BP(进展期CML)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LN2020标准将其分为高危、非高危和无ACA/Ph+三组,并比较分析高危/非高危ACA/Ph+对其生物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的影响。结果①348例初诊CML-CP患者,合并ACA/Ph+者20例(5.75%),其中高危ACA/Ph+组3例,非高危ACA/Ph+组17例;无ACA/Ph+组328例。伴ACA/Ph+和无ACA/Ph+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高危ACA/Ph+组和无ACA/Ph+组间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和5年总生存(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高危ACA/Ph+组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显著低于无ACA/Ph+组(42.0%对74.5%,χ2=4.766,P=0.029)。②62例进展期CML患者,合并ACA/Ph+者41例(66.13%),其中高危ACA/Ph+组28例,非高危ACA/Ph+组13例;无ACA/Ph+组21例。高危ACA/Ph+组患者中位PLT水平(42.5×109/L)低于非高危(141×109/L)和无ACA/Ph+组(109×109/L)(χ2=4.968,P=0.083);三组间ABL激酶区点突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高危ACA/Ph+组CCyR率显著低于无ACA/Ph+组(5.3%对46.7%,χ2=5.851,P=0.016)。高危ACA/Ph+组5年OS率为46.2%,非高危ACA/Ph+组为64.3%,无ACA/Ph+组为77.8%,其中高危ACA/Ph+组患者5年OS率明显低于无ACA/Ph+组(χ2=3.878,P=0.049)。亚组分析显示高危Ⅰ组(+8,+Ph或含+8/+Ph的复杂ACA)CML患者的5年OS率为54.5%,与无ACA/P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4,P=0.219);高危Ⅱ组[含-7/7q-或i(17q)或含2个及以上高危ACA的复杂核型]为28.6%,显著低于无ACA/Ph+组(χ2=8.035,P=0.005)。结论因ACA类型和疾病分期不同,伴ACA/Ph+ CML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存在差异,治疗过程中高危ACA的出现意味着更差的治疗反应和预后,严格、规范的细胞遗传学监测对此类患者的早期发现和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9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此间,为分析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与常规细胞涂片在疾病诊断当中发挥的作用,依次对患者采取常规细胞涂片诊断与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诊断,分析在不同检查方法应用下患者的检出情况以及腺癌与间皮性肿瘤细胞抗体表达。结果:数据对比显示,相比于常规细胞涂片诊断,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的应用下,检出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能够提升患者腺癌与间皮性肿瘤细胞抗体表达的准确性,两组数据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由此可见,在胸腔积液诊断中选取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提升临床检出率的同时,能够明确疾病发展情况,进而为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意义显著,可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患者的疾病分期中应用冰冻病理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进行此次研究,时段限制在2018年5月-2020年4月,对象为我院接收的68例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治疗患者,均给予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和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式下的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经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后发现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患者共有50例,检查准确率为73.52%(50/68)。而以“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发现两种检查方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以及癌变部位浸润程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借助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有效提高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尤其适用于癌症分期越高、癌变部位浸润越深的患者,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简介:摘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需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上下功夫,增强美术课教学的趣味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低年级教学经验,从编儿歌讲故事、动手实践、设计游戏、多样化练习,让学生感知美术课堂的无限乐趣,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会的许多美术知识。
简介:【摘要】学生学习任何学科都是以兴趣为基准的,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更多的动力去接受更多的知识。如果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对待一门科目的话,那么学习的效率就会很低,学生也不能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对待这门学科,这样下去这门学科的设置也就达不到最初想要的效果。所以老师一定要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之上去设置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更有兴趣地学习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