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皮下持续输注癌痛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癌痛和爆发痛,以及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和快速调整。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突出了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的特色和皮下途径给药的独特优势,PCA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预先设置给药参数,由患者"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的镇痛技术,PCA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并有效镇痛,及时治疗爆发痛。皮下组织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良好,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开了消化道的吸收和首过效应;可选择的皮下穿刺部位多,不受血管条件的限制;皮下留置针可较长时间留置,微量药物不易蓄积。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高。由口服转换为皮下途径给药的等效剂量为2∶1,按照此计算等效剂量的2/3量开始实施PCSA,然后再进行个体化滴定。在选择微创给药方法治疗癌痛时,可优先选PCSA。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科2014年9月—2017年4月接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病患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随机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行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对照组行利多卡因治疗。综合分析两组用药后病情的缓解情况,并对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0%,明显比对照组的77.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复发率为0.0%,明显比对照组的17.5%、7.5%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病患施以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药物副作用轻,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估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低能量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疼痛科门诊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75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注射联合低能量冲击波治疗,35例)和冲击波组(低能量冲击波治疗,40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Roles-Maudsley网球肘评价系统对患者治疗后有效率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随访患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VAS≤3分例数和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550、0.877和0.159),均未出现复发。治疗后3、6个月时,联合组患者VAS评分、VAS≤3分例数、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冲击波组、复发例数低于冲击波组(P均<0.05)。治疗和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并发症发生,但各有1例一过性头晕,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低能量冲击波与单纯冲击波治疗对肱骨外上髁炎均有效,但前者中期疗效优于后者、复发率低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