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远端起病的Dna热休克蛋白家族6(DNAJB6)肌病一家系临床资料及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9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DNAJB6肌病一家系共3代人,其中有3例患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对家系先证者行肌酶、左侧肱二头肌活组织检查、骨骼肌磁共振成像(MRI)及肌电图等检查。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筛查,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家系成员进行突变位点的验证。结果先证者为30岁男性,少年时期开始出现四肢远端肌肉无力,后发展至近端,同时伴有肌肉萎缩,以手部小肌肉、下肢远端肌肉为主。经检查先证者肌酶轻度升高,骨骼肌MRI提示其四肢远近端均出现肌肉萎缩及脂肪化,以下肢远端后组肌群为著;肌电图提示慢性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提示慢性肌纤维性损害并数个镶边空泡改变。基因筛查发现先证者携带DNAJB6基因的杂合突变c.298T>G(p.F100V),为错义突变,其胞弟(有相似病史)、二女儿也存在着相同位点的突变;大女儿未检测到上述位点变异。二女儿目前未发病,为变异携带者。先证者父亲已去世,生前也有类似症状。结论DNAJB6基因上述位点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该病临床特点为青少年时期以四肢远端起病的肌肉无力及萎缩。本研究为国内该位点突变所致的远端起病的DNAJB6肌病家系的首次报道。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阳性莫旺综合征(Mo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Mo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1例抗CASPR2抗体阳性Mo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抗CASPR2 IgG抗体,完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皮肤交感反应(SSR)测定等检查。通过文献复习,总结Mo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为55岁男性,表现为周围神经过度兴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和疼痛;体检发现认知障碍、肌肉颤搐、四肢腱反射消失;否认家族史和毒物接触史。辅助检查示血清肌酸激酶升高(570 U/L),抗核抗体阳性(颗粒型1∶320),余风湿免疫、红细胞沉降率、自身免疫抗体谱、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等均正常,脑脊液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略高,血清与脑脊液抗CASPR2抗体均阳性(血清:1∶100,脑脊液:1∶10);针极肌电图示肌颤搐放电,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SSR测定示双手、双足未引出波形。头颅磁共振成像示散在缺血灶。PET/CT提示双侧肩背部软组织、右侧腰背部肌肉、两侧臀中肌局部代谢轻度增高。文献复习发现目前国、内外共报道232例MoS患者,以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以睡眠障碍居多,认知障碍占32.3%,其中通过PET发现骨骼肌受累仅1例报道,4例患者有SSR异常。经免疫治疗患者结局普遍良好。结论MoS作为一种抗体相关的自身免疫综合征,PET/CT检查可出现骨骼肌高摄取,骨骼肌受累是本病少见临床表现。SSR作为评价自主神经病变的电生理检查,其在MoS中的临床价值应进一步强化。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朊病毒感染细胞模型,探索朊病毒清除过程中外泌体内蛋白的差异表达。方法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技术,分别从朊病毒感染细胞系SMB-S15、对照细胞系SMB-PS以及暴露于白藜芦醇4 d(RES4)和8 d(RES8)的SMB-S15细胞中提取外泌体,并对这些提取的外泌体中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从4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总计检出4 809种蛋白质,随着朊病毒的清除,外泌体中蛋白质变化多样,其中下调蛋白略多于上调蛋白。可能涉及的重要通路包括帕金森综合症、阿尔兹海默症和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通路。结论在用白藜芦醇和硫酸戊糖清除朊病毒过程中,随着朊病毒的清除,细胞间外泌体中蛋白质随之发生变化,提示外泌体可能参与朊病毒在细胞间的传递。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归纳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患者3个临床亚组的临床、股部磁共振(tMRI)及肌电图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确诊IMNM患者32例,分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SRP+)组、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阳性组(HMGCR+)和血清抗体阴性(SN)组,分析3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肌炎抗体、肌外表现、肌电图等临床资料,tMRI炎性水肿和脂肪浸润评分评估骨骼肌受累特征。应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Chi-square检验对比3组间不同临床特征以及tMRI评分的差异,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时,其中两组间比较应用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1)32例患者中女性20例(62.5%),起病年龄为18~76(47±14)岁,25例(78.1%)患者呈现急性或亚急性病程,SRP+组17例(53.1%),HMGCR+组8例(25.0%),SN组7例(21.9%)。抗Ro52抗体是最常见的合并抗体(12/32,37.5%),其中SRP+组10例。(2)所有患者肌酸激酶值均升高,峰值中位数为5 948(4 229,7 664)U/L,徒手肌力评定法(MMT)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肢体近端低于远端(P<0.01),中轴肌低于肢体远端(P<0.05)。(3)HMGCR+组肌外表现显著少于其余两组(12.5% 比 71.4%和76.5%,P<0.017),抗SRP抗体合并Ro52抗体阳性患者皮疹(60.0% 比 14.3%,P<0.05)和间质性肺病(70.0% 比 14.3%,P<0.05)均多于单纯SRP+者。SN组合并结缔组织病最多见(57.1% 比 11.8%和0,P<0.017)。(4)tMRI示SN组的筋膜水肿比其他两组更明显(P<0.017),脂肪浸润和肌肉水肿程度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SRP+组有更多的病例早期即出现脂肪化。(5)HMGCR+组中肌强直电位(25% 比 0和0,P<0.017)和复合重复放电(CRDs)(50.0% 比 5.9%和0,P<0.017)均明显多于其余两组,蛋白组学分析发现有上述自发电位患者的肌肉组织中细胞骨架、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等相关蛋白表达上调。结论单纯SRP+和HMGCR+的IMNM以骨骼肌受累为主,抗SRP抗体和抗Ro52抗体共阳性者有更多的肌外表现,可能是SRP+组的特殊亚型。本研究提出肌筋膜炎性水肿是SN-IMNM早期损伤征象。HMGCR+组肌电图更易出现肌强直电位及C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