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市住院急性胃肠炎患儿中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急性胃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NoV,采用普通RT-PCR方法对阳性样本衣壳蛋白VP1区进行扩增,产物送检测序后基于序列进行分型,并比较感染不同基因型NoV患儿的临床症状差异。结果NoV检出率为26.5%(1 703/6 432),761份阳性样本获得VP1区测序信息,共得到7种基因型,其中GII.4、GII.3、GII.2、GII.17、GII.1、GII.13和GII.6型分别占55.5%(422/761)、36.7%(279/761)、4.9%(37/761)、0.9%(7/761)、0.8%(6/761)、0.8%(6/761)和0.5%(4/761);GII.4型均为GII.4 Sydney 2012。感染GII.4和GII.其他型的患儿发病季节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3, P<0.001);感染GII.4型较其他型NoV的患儿更易出现腹泻、呕吐和脱水症状(χ2=8.42, P=0.004; χ2=20.39, P<0.001; χ2=4.99, P=0.025)。结论2017—2020年天津市儿童NoV感染以GII.4和GII.3型为主,且基因型呈多样性,感染GII.4型患儿更易出现腹泻、呕吐和脱水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天津市儿童医院患儿GⅡ型诺如病毒(No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单中心研究。2018年1至12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疑似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胃肠炎患儿粪便标本2 185份,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V,对阳性标本的衣壳蛋白VP1(VP1)区进行基因扩增并测序,分析基因型并运用MEGA5.05作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2 185份粪便标本中检出NoV阳性标本610份,阳性率为27.9%(610/2 185),全部为GⅡ型,共发现7个基因型,以GⅡ.3型和GⅡ.4型为主,分别占46.2%(151/327)和40.1%(131/327),GⅡ.2型占4.6%(15/327),其他亚型占9.1%(30/327)。不同年龄组间N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50,P=0.002),其中阳性标本中以≤3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占阳性标本总数的89.2%,不同月份N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153,P<0.001),其中11、12月为高发月份。GⅡ.3型和GⅡ.4型NoV感染的患儿在伴随粒细胞减少症方面,两种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0,P=0.001),在伴随呼吸道症状方面,两种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7,P=0.007)。结论2018年天津地区儿童NoV感染主要以GⅡ.3型和GⅡ.4型为主,基因型呈现多样性,提示本地区在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和预防儿童的NoV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2019年散发急性胃肠炎患儿中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散发急性胃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3 116份,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和个人信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NoV进行初筛,应用反转录PCR方法对初筛阳性标本的聚合酶区和衣壳蛋白区进行扩增,并对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3 116份粪便标本中检出NoV阳性809份,阳性率为26.0%(809/3 116)。不同年龄组N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7~12月龄组检出率最高(31.6%);不同季节间N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冬季为高发季节(39.0%)。序列分析发现,286份阳性标本的两个区域均测序成功,分成6个基因型,分别是GⅡ.P12-GⅡ.3,GⅡ.P16-GⅡ.2,GⅡ.P17-GⅡ.17,GⅡ.Pe-GⅡ.2,GⅡ.Pe-GⅡ.3和GⅡ.Pe-GⅡ.4。其中以GⅡ.Pe-GⅡ.4为主,占61.2%(175/286)。其次为GⅡ.P12-GⅡ.3,占33.6%(96/286);GⅡ.Pe-GⅡ.3占2.4%(7/286);GⅡ.P16-GⅡ.2占2.1% (6/286);GⅡ.Pe-GⅡ.2和GⅡ.P17-GⅡ.17均占0.3% (1/286)。GⅡ.Pe-GⅡ.4中全部为GⅡ.Pe-GⅡ.4 Sydney 2012。携带GⅡ.Pe-GⅡ.4 Sydney 2012型NoV患儿较GⅡ.P12-GⅡ.3更容易出现呕吐。结论NoV是儿童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GⅡ.Pe-GⅡ.4 Sydney 2012和GⅡ.P12-GⅡ.3是2019年天津地区住院散发急性胃肠炎中NoV感染的主要流行株。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市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中腺病毒和博卡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分子分型。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1 171份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抽吸物,用腺病毒和博卡病毒感染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腺病毒和博卡病毒所测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对,同时用MEGA7.0.26对腺病毒进行分子分型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对不同年龄段(<6个月、6~11个月、12~23个月、24~35个月、36~47个月、≥48个月)及季节的腺病毒和博卡病毒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 171份标本中分别检出腺病毒30株[阳性率2.56%(30/1 171)]和博卡病毒84株[阳性率7.17%(84/1 171)]。不同年龄段腺病毒和博卡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在1.02%(4/392)~6.61%(8/121)和4.09%(7/171)~11.45%(26/227)。各年龄段腺病毒和博卡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862,P=0.025;χ²=14.178,P=0.015)。冬季是腺病毒感染的高峰期,阳性率为5.54%(15/271);秋季和冬季博卡病毒感染的高峰期,阳性率分别为12.00%(36/300)和12.55%(34/271),高于其他两季(χ²=43.753,P<0.05)。不同季节呼吸道腺病毒和博卡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3.287,P=0.004;χ²=43.753,P<0.05)。29株腺病毒序列分别为HAdV-B亚群的HAdV-3、7血清型和HAdV-C亚群的HAdV-1、2、5血清型。结论腺病毒和博卡病毒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且与季节、患儿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儿童疼痛特点及对运动康复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儿童各60例分别作为痉挛组及不随意运动组,开展对症治疗,分析两组疼痛情况及运动康复效果差异。结果痉挛组VAS疼痛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痉挛组单次疼痛时间、疼痛发作频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痉挛组、不随意运动组经康复治疗后,其BBS评分、MWS、GMFM组间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均存在一定的疼痛率,经治疗后不同脑性瘫痪患儿不同类型间疗效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鼻病毒在天津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检测情况、基因的遗传进化特征、流行趋势和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抽吸物标本2 945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筛选出鼻病毒阳性样本,VP4/VP2序列分析分型。将所获得的序列与已知的鼻病毒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收集整理相关临床病例资料。采用SPSS 19.0比较不同季节和分型鼻病毒的检出结果。结果住院患儿鼻病毒阳性检出率为8.15%(240/2 945),其中74.78%(86/115)被诊断为肺炎,40.83%(98/240)存在与其他常见病原菌混合感染;鼻病毒感染率冬季较低(4.14%,29/700),春秋季较高,分别为11.00%(66/660)和9.29%(81/872);分型以A型(50.00%,78/156)、C型(41.67%,65/156)居多,且10、11月检出率占C型阳性病例的46.15%(30/65);鼻病毒A型检出的主要分型依次为A12(11.54%,9/78),A49(6.41%,5/78),A22、A101、A66(均为5.13%,4/78)等;C型检出分型依次为C2(20.00%,13/65),C22(9.23%,6/65),C26、C43、C54、C53(均为4.62%,3/65)等;鼻病毒A型感染发热症状较C型常见(χ²=5.411,P<0.05)。结论婴幼儿鼻病毒感染率高,有明显的季节流行趋势,常与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具有遗传多样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00%;观察组总发生率10.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95.10±12.2)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5.20±11.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胆碱酯酶(ChE)以及前白蛋白(PA)水平与患者临床转归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1月29日至3月30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的北京援鄂医疗队共收治344例新冠肺炎患者,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收集100例资料完整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根据转归分为死亡组(37例)及生存组(63例),比较两组血清CRP、ChE、PA水平及临床特点,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男性53例(53%),略多于女性;76例患者出现CRP升高,且死亡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95.72±39.56)mg/L比(22.21±20.75)mg/L, P<0.01],死亡组ChE[(5 082±1 566)U/L比(7 075±1 680)U/L,P<0.01]与PA[(86.18±47.94)mg/L比(167.40±57.82)mg/L,P<0.01]水平显著低于生存组;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CRP、PA均对重症患者生存率有影响,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则显示仅CRP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CRP普遍升高, CRP及PA水平与患者生存率有一定关系,CRP为生存率独立的危险因素,对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基因分型、亚型的流行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以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行纤支气管镜术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p培养成功后的阳性标本,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所有病例均搜集详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结果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分离培养方法确认后共得到Mp阳性菌株175例,RFLP分型结果显示,Ⅰ型138例(78.9%),Ⅱ型37例(21.1%);MLVA分型结果显示,M3-5-6-2型37例,有B、G、M、S、V、Y这6个亚型;检出M4-5-7-2 138例,有E、J、P、U、X、Z和a这7个亚型。M3-5-6-2型中有P1-Ⅰ型1例(2.7%),P1-Ⅱ型36例(97.3%);M4-5-7-2型中有P1-Ⅰ型137例(99.2%),P1-Ⅱ型1例(0.7%)。不同基因型在不同年龄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3-5-6-2基因型中的B、G、M、S、V、Y型与M4-5-7-2基因型中的E、J、P、U、X、Z、a型共13个基因型在四季分布中有统计学差异。所有Mp感染患儿均有发热和咳嗽的症状。P1-Ⅰ/M4-5-7-2型肺炎患儿在住院时长、发热时长、高热(>39℃)、咳嗽时长、皮肤改变、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损伤发生率等方面均高于P1-Ⅱ/M3-5-6-2型肺炎患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1-Ⅱ型及M3-5-6-2型白细胞计数高于Ⅰ型及M4-5-7-2型;P1-Ⅰ型及M4-5-7-2型乳酸脱氢酶高于Ⅱ型及M3-5-6-2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患儿在炎性实变、肺不张、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地区肺炎患儿感染Mp以P1-Ⅰ型/M4-5-7-2型为主,P1-Ⅱ型有上升趋势;P1-Ⅰ型及M4-5-7-2型与临床发热、重症表现等存在一定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医症候特点。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共计50名作为研究样本。在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中医症候特点对其进行分组,本次研究中纳入热哮证(n=12)、寒哮证(n=12)、少阳郁热证(n=12)、寒热交错证(n=14),分析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特征,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热哮证、寒哮证患者的TRACK评分相较于其他两组更低,寒热交错证患者的TRACK评分最高,热哮证与寒哮证进行对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热哮证、寒哮证相较于其他两组更低,寒热交错证患者也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显著存在(P<0.05)。结论: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中医症候变化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密切相关,而患者若为寒热交错证候,则各项指标最为严重,说明寒热交错证候的患者哮喘症状最严重。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症候分型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