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两种甘精胰岛素在不同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亚组的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面的相似性。方法I4L-GH-ABET(ABET)研究是一项24周、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的中国T2DM 3期研究。自2018年3月22日至2020年3月18日纳入了来自中国32家中心的536例T2DM患者。研究对象按2∶1的比例采用交互式网络应答系统方法随机分为LY IGlar组(甘精胰岛素LY2963016,359例)和IGlar组(甘精胰岛素来得时®,177例)。本研究为ABET研究的亚组分析,根据基线HbA1c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基线HbA1c<8.5%亚组(319例,其中LY IGlar组214例、IGlar组105例)和基线HbA1c≥8.5%亚组(217例,其中IGlar组145例、IGlar组72例),比较LY IGlar和IGlar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的相似性。疗效终点包括第24周HbA1c较基线变化、7点自我监测血糖(7-SMBG)、空腹血糖(FPG)、体重较基线变化及第24周时胰岛素剂量。安全性终点包括低血糖、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中出现抗体应答(TEAR)的患者比例。采用重复测量混合效应模型评估疗效指标。采用Mantel-Haenszel检验和Breslow Day检验评估安全性指标。结果在基线HbA1c<8.5%亚组和HbA1c≥8.5%亚组中,接受LY IGlar和IGlar治疗的患者基线特征相似。相比基线HbA1c<8.5%亚组,HbA1c≥8.5%亚组患者第24周时HbA1c较基线的降幅更大,但两个治疗组的HbA1c降幅相似[基线HbA1c<8.5%亚组:LY IGlar组和IGlar组最小二乘均值(LSM)分别为-0.82%和-0.75%,P=0.377;基线HbA1c≥8.5%亚组:LY IGlar组和IGlar组LSM分别为-1.95%和-1.94%,P=0.932]。第24周时,在不同基线HbA1c亚组中,LY IGlar组和IGlar组的7-SMBG、FPG和体重较基线的变化及基础胰岛素剂量相似。在24周的治疗期间,在不同HbA1c亚组中,LY IGlar组和IGlar组的总体低血糖发生率[基线HbA1c<8.5%亚组:LY IGlar组为56.1%(120/214),IGlar组为60.0%(63/105),P=0.506;基线HbA1c≥8.5%亚组:LY IGlar组为41.4%(60/145),IGlar组为45.8%(33/72),P=0.533]和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基线HbA1c<8.5%亚组:LY IGlar组为15.9%(34/214),IGlar组为14.3%(15/105),P=0.710;基线HbA1c≥8.5%亚组:LY IGlar组为7.6%(11/145),IGlar组为9.7%(7/72),P=0.5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报告严重低血糖事件。两个治疗组在TEAE与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治疗中出现TEAR的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线HbA1c<8.5%亚组和HbA1c≥8.5%亚组中,LY IGlar和IGlar治疗无显著的治疗-HbA1c亚组交互效应(P>0.05)。结论在不同基线HbA1c亚组(<8.5%和≥8.5%)的中国T2DM患者中,LY IGlar和IGlar具有相似的疗效与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锐舒霖®30和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药物对照Ⅲ期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0月10日至2021年1月5日来自国内35家研究中心口服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3∶1的比例根据区组随机方法分配至锐舒霖®30组和诺和锐®30组。治疗24周后,比较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标准餐后2 h静脉血糖(2hPG)的变化,以及低血糖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门冬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有效性指标分析采用全分析集和符合方案集,安全性指标分析采用安全性数据集。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588例,完全符合方案病例528例(锐舒霖®30组395例,诺和锐®30组133例),全分析集和安全性数据集583例(锐舒霖®30组439例,诺和锐®30组144例),符合方案集515例(锐舒霖®30组386例,诺和锐®30组129例)。经过24周治疗后,锐舒霖®30组和诺和锐®30组的HbA1c分别下降1.73%±1.27%和1.77%±1.40%,FPG分别下降(2.34±2.69)和(2.68±2.84)mmol/L,2hPG分别下降(4.37±4.59)和(4.81±4.43)m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锐舒霖®30组和诺和锐®30组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74.3%(326/439)和68.1%(98/144)]、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8.1%(299/439)和66.7%(96/144)]与门冬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9%(228/439)和50.7%(73/144)]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锐舒霖®30和诺和锐®30控制血糖的总体疗效相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