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在顽固性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当中,实施单针贯穿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安全性、临床指标的影响意义。方法:予以本院就诊40例顽固性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选取为研究样本,2021年3月-2022年2月研究时间段设置为样本收录时间范围,探讨治疗手段实际应用价值,均对纳入人员实施单针贯穿治疗,统计纳入患者的:(1)临床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展单针贯穿治疗干预后,对比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数据优化更佳(P<0.05)。结论:在顽固性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当中,实施单针贯穿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疗效积极,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于门诊静脉采血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8年2月-2020年8月在本院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在颞下窝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颅底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的11例颞下窝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1~63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异物感、颌下疼痛、颌面部麻木和舌麻木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类圆形,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所有患者均采用单纯内镜手术,根据肿瘤所在的区域及其与颈内动脉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其中内镜经口-咽侧径路7例、内镜经口-翼下颌皱襞外侧径路1例、内镜经口-翼下颌皱襞内侧径路3例。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病理结果、手术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于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平均疼痛VAS评分3.1分,平均住院时间5.9 d。术后最终病理结果:多形性腺瘤6例、神经鞘瘤4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患者术后随访6~39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内镜下切除颞下窝良性肿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作为该区域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供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分叶皮瓣,采用静脉动脉化修复手背热压伤后遗留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共收治6例Ⅲ~Ⅳ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两处缺损5例,不规则缺损1例;缺损面积为1.0 cm×2.0 cm~3.0 cm×4.5 cm。经急诊清创后创面有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二期行足背分叶静脉皮瓣,静脉动脉化并附带足背神经修复创面。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皮瓣色素沉着、继发性挛缩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个月。6例12叶皮瓣中有11叶顺利存活,外观平整。1叶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但后期继发挛缩。2叶色素沉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供区均Ⅰ期愈合。结论应用足背为供区的Y型分叶静脉皮瓣适用于两个部位或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操作简单,是理想的修复方案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革理论集束化护理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科住院64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变革理论为框架的集束化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机体功能康复用时、护理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康复用时少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血清前白蛋白、清蛋白、总蛋白水平较护理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中应用变革理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瘘伴混合痔患者中肛瘘切除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肛瘘伴混合痔患者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28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颅内动脉瘤(SI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IA患者120例(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治疗的非SIA患者15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677T和A1298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以及不同基因型患者SIA分布、形态、破裂、大小及数量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并采用Logistic分析MTHFR基因多态性与SIA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χ2=13.703、11.016,P<0.05),但A1298C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χ2=2.851、1.560,P>0.05);MTHFR C677T位点CT+TT基因型{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1.792(1.107~2.900),P<0.05}及T等位基因[OR(95%CI)=1.775(1.216~2.593),P<0.05]是SIA的独立危险因素;C677T位点CT+TT基因型是SIA病灶增大[OR(95%CI)=3.077(1.376~6.880),P<0.05]和多发[OR(95%CI)=2.946(1.337~6.490),P<0.05]的危险因素。结论SIA发病与MTHFR C677T位点多态性明显相关,与MTHFR A1298C位点多态性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