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参数对儿童血管迷走晕厥(VVS)的预测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VVS的患儿111例为VVS组;收集同期在该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11名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和U检验比较两组间血细胞参数,利用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VS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细胞参数对诊断VVS的预测价值。结果VVS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比一致(男女均为51比60例),VVS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11.0(8.0,12.5)比8.0(7.0,11.0)岁,Z=4.39,P<0.001]。VVS组白细胞计数(WBC)[6.0(5.3,7.1)×109比8.6(6.7,10.1)×109/L,Z=-7.96,P<0.001]、淋巴细胞计数(LY)[2.3(1.9,2.7)×109比4.0(2.8,6.3)×109/L,Z=-8.49,P<0.001]和淋巴细胞比值[0.39(0.33,0.44)比 0.52(0.37,0.69),Z=-5.59,P<0.001]、单核细胞计数[0.3(0.3,0.4)×109比0.4(0.3,0.6)×109/L,Z=-6.19,P<0.001]、嗜酸粒细胞计数[0.1(0.1,0.2)×109比0.2(0.2,0.4)×109/L,Z=-5.75,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8±12)比(333±11)g/L,t=-3.27,P<0.001]、血小板计数[263(235,313)×109比341(295,409)×109/L,Z=-2.69,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中性粒细胞比值[0.53(0.48,0.58)比0.37(0.22,0.54),Z=5.86,P<0.001]、红细胞压积(0.39±0.04比0.37±0.04,t=2.75,P=0.00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5(82,88)比 81(78,84)fl,Z=5.56,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8(27,29)比 27(26,28)pg,Z=3.39,P=0.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39(37,41)比 37(36,40)fl,Z=4.02,P<0.001]和平均血小板体积[11(10,11)比10(9,11)fl,Z=2.81,P=0.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校准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LY(OR=0.42,95%CI 0.29~0.62,P<0.001)、WBC(OR=0.75,95%CI 0.59~0.95,P=0.015)、MCHC(OR=0.94,95%CI 0.91~0.97,P<0.001)与VVS呈显著负相关,而MCV与VVS呈显著正相关(OR=1.08,95%CI 1.01~1.15,P=0.021)。ROC曲线显示联合运用LY、WBC、MCV和MCHC对VVS诊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8,灵敏度0.80,特异度0.83,约登指数0.63。结论VVS患儿血细胞相关参数发生变化;在临床以晕厥或晕厥先兆为表现的患儿中,LY、WBC、MCHC、MCV指标联合预测可以作为辅助VVS的诊断参考。

  • 标签: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儿童 血细胞计数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血管迷走晕厥心脏抑制型(VVS-CI)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诊断为VVS-CI的34例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分为偏瘦组(BMI≤18.4 kg/m2,n=19)和正常组(BMI 18.5~23.9 kg/m2,n=15)。对24 h动态心电图HRV进行分析。HRV分析采用线性分析法,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超低频功率(ULF)、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LF/HF。结果偏瘦组与正常组比较SDNN、SDANN和rM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N50升高(P<0.05)。两组间TP、ULF、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较正常组VLF降低(P<0.05)。偏瘦组、正常组不同性别之间时域指标、频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12岁较≥12岁SDNN、SDANN、LF升高(P<0.05),rMSSD、pNN50、TP、ULF、V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12岁较≥12岁ULF升高、LF降低(P<0.05),SDNN、SDANN、rMSSD、pNN50、TP、V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BMI与正常BMI的VVS-CI儿童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同,引起HRV存在差异。相同BMI<12岁与≥12岁儿童之间HRV也存在差异。

  • 标签: 体重指数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脏抑制型 心率变异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血管迷走晕厥心脏抑制型(VVS-CI)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诊断为VVS-CI的34例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分为偏瘦组(BMI≤18.4 kg/m2,n=19)和正常组(BMI 18.5~23.9 kg/m2,n=15)。对24 h动态心电图HRV进行分析。HRV分析采用线性分析法,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超低频功率(ULF)、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LF/HF。结果偏瘦组与正常组比较SDNN、SDANN和rM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N50升高(P<0.05)。两组间TP、ULF、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较正常组VLF降低(P<0.05)。偏瘦组、正常组不同性别之间时域指标、频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12岁较≥12岁SDNN、SDANN、LF升高(P<0.05),rMSSD、pNN50、TP、ULF、V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12岁较≥12岁ULF升高、LF降低(P<0.05),SDNN、SDANN、rMSSD、pNN50、TP、V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BMI与正常BMI的VVS-CI儿童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同,引起HRV存在差异。相同BMI<12岁与≥12岁儿童之间HRV也存在差异。

  • 标签: 体重指数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脏抑制型 心率变异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儿童血管迷走晕厥心脏抑制型(VVS-CI)反应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9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诊断为VVS-CI的56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身长、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低BMI组(35例)和正常BMI组(21例)。比较2组间基础心率、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反应时心率、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阳性反应时间、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阳性反应时间。对BMI与阳性反应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间年龄、性别、病程、晕厥频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基础心率、阳性反应时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8.5±15.3)次/min比(72.8±8.7)次/min,t=1.223,P=0.230;(44.0±13.9)次/min比(47.0±10.0)次/min;t=-0.664,P=0.511]。低BMI组较正常BMI组BHUT阳性反应患儿/SNHUT阳性反应患儿比率增高(27/8例比9/12例,χ2 =4.839,P=0.027)、BHUT阳性反应时间短[(13.1±4.6) min比(23.7±9.5) min,t=-2.691,P=0.023]。2组间SNHUT阳性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与BHUT阳性反应时间具有相关(r=0.750,P=0.005)。正常BMI与BHUT阳性反应时间无相关(r=0.316,P=0.217)。低BMI和正常BMI与SNHUT阳性反应时间均无相关(r=0.177,P=0.431;r=0.021,P=0.940)。结论低BMI与儿童VVS-CI的BHUT阳性反应时间呈正相关。低BMI儿童出现心脏抑制反应的时间较正常BMI儿童短。

  • 标签: 体质量指数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脏抑制型 倾斜试验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 interval dispersion,QTd)对儿童及青少年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晕厥(cardioinhibitory vasovagal syncope,VVS-CI)的诊断效能及预后估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20年1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首次就诊或住院、明确诊断为VVS-CI的儿童及青少年80例为VVS-CI组,匹配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及青少年8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基础状态下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结果(1)两组比较:VVS-CI组较对照组心率降低(P<0.05),最大QT间期(maximum QT interval,QTmax)、最小QT间期(minimum QT interval,QTmin)、QTd、校正最大QT间期(corrected maximum QT interval,QTcmax)、校正QT间期离散度(corrected QT interval dispersion,QTcd)延长(P<0.05)。随访84(45,127)d,无反应组较有反应组QTmax、QTd、QTcmax、校正最小QT间期(corrected minimum QT interval,QTcmin)、QTcd延长(P<0.05)。(2)诊断效能:QTmax、QTmin、QTd、QTcmax、QTcd对儿童及青少年VVS-CI有诊断价值(P<0.001)。QT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0.914),最佳截断值为28.50 ms,诊断VVS-CI的敏感度为86.30%,特异度为84.95%。(3)预后估测价值:QTmax、QTd、QTcmax、QTcmin、QTcd对儿童及青少年VVS-CI预后有估测价值(P<0.05或0.01)。QTd的AUC最大(0.906),最佳截断值为34.50 ms,预测对VVS-CI干预有反应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82.35%。结论心电图QTd对儿童及青少年VVS-CI的诊断及预后有较好的估测价值。

  • 标签: 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心电描记术 QT间期离散度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 interval dispersion,QTd)对儿童及青少年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晕厥(cardioinhibitory vasovagal syncope,VVS-CI)的诊断效能及预后估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20年1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首次就诊或住院、明确诊断为VVS-CI的儿童及青少年80例为VVS-CI组,匹配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及青少年8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基础状态下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结果(1)两组比较:VVS-CI组较对照组心率降低(P<0.05),最大QT间期(maximum QT interval,QTmax)、最小QT间期(minimum QT interval,QTmin)、QTd、校正最大QT间期(corrected maximum QT interval,QTcmax)、校正QT间期离散度(corrected QT interval dispersion,QTcd)延长(P<0.05)。随访84(45,127)d,无反应组较有反应组QTmax、QTd、QTcmax、校正最小QT间期(corrected minimum QT interval,QTcmin)、QTcd延长(P<0.05)。(2)诊断效能:QTmax、QTmin、QTd、QTcmax、QTcd对儿童及青少年VVS-CI有诊断价值(P<0.001)。QT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0.914),最佳截断值为28.50 ms,诊断VVS-CI的敏感度为86.30%,特异度为84.95%。(3)预后估测价值:QTmax、QTd、QTcmax、QTcmin、QTcd对儿童及青少年VVS-CI预后有估测价值(P<0.05或0.01)。QTd的AUC最大(0.906),最佳截断值为34.50 ms,预测对VVS-CI干预有反应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82.35%。结论心电图QTd对儿童及青少年VVS-CI的诊断及预后有较好的估测价值。

  • 标签: 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心电描记术 QT间期离散度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率血压乘积(RPP)对儿童体位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预后的估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9年5月因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并通过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POTS的5~15岁儿童53例(男26例,女27例)(POTS组)。匹配同期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5~16岁健康儿童38例(男19例,女19例)为对照(对照组)。对POTS儿童进行干预后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干预有反应组(40例)和干预无反应组(13例)。计算各组儿童基线(HUTT 0 min)、HUTT 5 min、HUTT 10 min的心率(HR0、HR5、HR10)与对应时间点收缩压(SBP0、SBP5、SBP10)的乘积(RPP0、RPP5、RPP10)。应用SPSS 22.0软件及EmpowerStat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人口学特征:POTS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POTS组HR5[(115.45±14.50)次/min比(95.79±13.89)次/min]、HR10[(120.57±16.13)次/min比(96.05±12.43)次/min]、RPP5(12 814.55±2 304.56比10 371.42±1 910.20)及RPP10(13 449.17±2 360.40比10 523.18±1 771.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0.799、7.842、5.747、6.446,均P<0.01)。2组间HR0和RPP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POTS组中有反应组HR5[(98.73±12.43)次/min比(113.77±17.65)次/min]和HR10[(96.90±13.96)次/min比(119.08±13.52)次/min]、RPP5(11 125.45±1 952.35比12 914.69±3 192.12)及RPP10(10 819.58±2 144.26比13 375.46±2 807.01)均明显低于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6、5.012、2.432、3.455,均P<0.01)。2组间HR0和RPP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阈值效应:当SBP10<114 mmHg(1 mmHg=0.133 kPa)时,SBP10每增加1 mmHg,POTS干预后有反应的概率增加10%,二者有相关关系(P<0.05)。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PP5为11 548.50时,预测POTS干预后有反应的敏感度为81.82%,特异度为61.70%。RPP10为10 988.00时,预测POTS干预后有反应的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86.21%。结论RPP与儿童POTS的干预效果密切相关,RPP5和RPP10能反映儿童POTS预后,SBP10与儿童POTS干预后有反应存在非线性关系。

  • 标签: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心率血压乘积 预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不同时间点心率(HR)和心率差(HRD)与儿童及青少年体位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0月至2019年11月因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217例为POTS组。匹配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73例为对照组。获取基线、HUTT 5 min、10 min的HR(HR0、HR5、HR10)及HUTT 5 min、10 min时HR与基线HR的差值即HRD(HRD5、HRD10)。结果(1)HR5、HR10、HRD5、HRD10在POTS组高于对照组(P<0.05)。(2)单变量Logistic回归:HR5、HR10、HRD5、HRD10与发生POTS的风险之间存在关联(P<0.01)。(3)多变量Logistic回归:HRD5、HRD10分别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POTS的风险分别增加27%(OR=1.27,95%CI1.16~1.36)和28%(OR=1.28,95%CI1.20~1.38),这是在分别调整了年龄、性别、HR10或HR5后的独立作用。结论HR和HRD与儿童及青少年POTS发生存在关联,但HUTT不同时间点的HR和HRD对发生POTS的效应值大小影响不大。

  • 标签: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心率 心率差 儿童 青少年 逻辑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不同时间点心率(HR)和心率差(HRD)与儿童及青少年体位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0月至2019年11月因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217例为POTS组。匹配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73例为对照组。获取基线、HUTT 5 min、10 min的HR(HR0、HR5、HR10)及HUTT 5 min、10 min时HR与基线HR的差值即HRD(HRD5、HRD10)。结果(1)HR5、HR10、HRD5、HRD10在POTS组高于对照组(P<0.05)。(2)单变量Logistic回归:HR5、HR10、HRD5、HRD10与发生POTS的风险之间存在关联(P<0.01)。(3)多变量Logistic回归:HRD5、HRD10分别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POTS的风险分别增加27%(OR=1.27,95%CI1.16~1.36)和28%(OR=1.28,95%CI1.20~1.38),这是在分别调整了年龄、性别、HR10或HR5后的独立作用。结论HR和HRD与儿童及青少年POTS发生存在关联,但HUTT不同时间点的HR和HRD对发生POTS的效应值大小影响不大。

  • 标签: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心率 心率差 儿童 青少年 逻辑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不耐受儿童和青少年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类型与多种维生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直立不耐受症状为主诉,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儿童和青少年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5~14(10.5±2.0)岁],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器质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根据HUTT结果分为HUTT阴性组和HUTT阳性组,比较2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1、B1、B2、B6、B9、B12、C、E水平。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UTT阴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HUTT阳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其中血管迷走晕厥28例,体位心动过速综合征5例。HUTT阴性组和HUTT阳性组年龄、男女比例和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HUTT阳性组维生素B1水平显著低于HUTT阴性组[(77.43±16.70) nmol/L比(88.56±18.98) nmol/L,t=-2.513,P<0.05],2组维生素A1、B2、B6、B9、B12、C、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UTT阳性患儿存在维生素B1水平相对不足,提示维生素B1缺乏可能参与儿童和青少年神经介导晕厥的发生。

  • 标签: 直立不耐受 直立倾斜试验 维生素 儿童 青少年
  • 作者: 张文华 王硕 刘丽萍 蔡虹 邹润梅 王玉汶 宋芳 许毅 王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长沙 410011 长沙市第三医院儿科 410015,吉首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部,湖南 吉首 41600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长沙 410011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长沙 41000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长沙 410011,长沙市第三医院儿科 41001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介导晕厥(NMS)患儿的血压晨峰(MBPS)及血压昼夜节律。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因不明原因晕厥、先兆晕厥等症状初次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135例患儿资料,其中男74例,女61例;年龄3~16岁[(10.12±2.53)岁];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当日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分为HUTT阴性组和HUTT阳性组、杓形血压组和非杓形血压组,计算MBPS(睡-谷晨峰值)。结果1.一般资料:HUTT阳性组51例(血管迷走晕厥27例,体位心动过速综合征23例,直立低血压1例)。HUTT阳性组中杓形血压22例(43.14%),非杓形血压29例;HUTT阴性组84例中杓形血压32例(38.10%),非杓形血压52例,2组间杓形血压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5,P>0.05)。2.睡-谷晨峰值收缩压差值为1~45 mmHg[(15.97±8.03) mmHg](1 mmHg=0.133 kPa);睡-谷晨峰值舒张压差值为-6~43 mmHg[(14.05±7.97) mmHg]。HUTT阴性组与HUTT阳性组在睡-谷晨峰值收缩压差值及舒张压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杓形血压组年龄大于非杓形血压组[(10.72±2.20)岁比(9.72±2.6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8,P<0.05),杓形血压组日间平均收缩压[(110.20±8.33) mmHg比(105.54±7.51) mmHg,t=3.381,P<0.01]、晨峰收缩压[(109.99±10.19) mmHg比(106.63±8.71) mmHg,t=2.045,P<0.05]均高于非杓形血压组,杓形血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95.41±7.50) mmHg比(98.59±6.88) mmHg,t=2.540,P<0.01]、夜间平均舒张压[(48.61±4.52) mmHg比(52.28±4.65) mmHg,t=4.547,P<0.01]、夜间最低收缩压[(89.62±8.18) mmHg比(93.60±7.38) mmHg,t=2.940,P<0.01]、夜间最低舒张压[(44.99±5.32) mmHg比(49.01±5.54) mmHg,t=4.205,P<0.01]均低于非杓形血压组,杓形血压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13.42±2.68)%比(6.48±2.49)%,t=15.384,P<0.01]、夜间舒张压下降率[(19.98±4.92)%比(12.46±5.05)%,t=8.561,P<0.01]、睡-谷晨峰值收缩压差值[(20.37±8.30) mmHg比(13.03±6.36) mmHg,t=5.800,P<0.01]、睡-谷晨峰值舒张压差值[(16.91±8.06) mmHg比(12.13±7.36) mmHg,t=3.554,P<0.01]均高于非杓形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MS患儿夜间血压下降率和睡-谷晨峰血压差值均降低,存在血压昼夜节律紊乱。

  • 标签: 神经介导性晕厥 血压晨峰 血压昼夜节律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