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RESL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RESLES的临床与MRI特点。结果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1岁,平均26.5岁;其中病毒性脑膜炎8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癫痫患者苯妥英钠治疗1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精神症状为主要特点。11例患者MRI均显示胼胝体压部斑片状T1稍低信号,T2高信号,DWI为高信号,ADC呈低信号,灶周无水肿,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复查MRI,SCC病变消失或DWI信号降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RESLES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具有特征性MRI表现。
简介:摘要艾唐综合征(ED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全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及血管脆弱(表现为动脉瘤、夹层破裂、肠破裂和妊娠子宫破裂)。2017年国际艾唐综合征协会修订的国际EDS标准将EDS分为13种亚型,其中第4型为血管型EDS。本文报道2例以咯血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型EDS,2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最终通过外科肺组织活检及基因检测证实为血管型EDS,以此提高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及诊治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在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分析不同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借此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更好地体现出护理干预的重要作用,从而以更高的护理服务水平,有序推进后续的护理实践工作,让更多患者的康复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应从2022年4月-2023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中抽选100例研究对象,利用“病号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应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应实施常规化护理干预,通过评估护理措施的可行性以及护理方案的可靠性,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实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可整体优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将不断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患者平安出院,过上健康的生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数字化断层融合(DTS)成像在冈上肌出口位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因肩关节不适就诊,且经临床查体、MRI检查确诊的93例SI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37例,年龄30~77(55.4±8.2)岁。所有患者均在MRI检查后7 d内,为明确是否有行肩峰成形术或肩袖重建术的必要而行X线数字化摄影(DR)和DTS成像检查。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的肩峰形态差异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肩-肱距离(AHI)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的AHI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MRI、DR、DTS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SIS患者肩峰形态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P>0.05)。MRI、DR、DTS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SIS患者AH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7±1.21)mm对(8.91±1.50)mm对(8.66±1.25)mm,F=3.84,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RI与D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5),而MRI与DTS、DR与DT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0、1.24,均P>0.05)。MRI、DTS、DR诊断AHI的灵敏度分别为96.35%、96.36%、86.79%,特异度分别为72.44%、58.28%、54.73%,AUC分别为0.906、0.808、0.677,95%CI分别为0.839~0.951、0.727~0.874、0.586~0.760,三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P<0.05)。结论冈上肌出口位DTS是确诊SIS相对经济、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作为肩部不适患者的一种普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100例颈椎病。方法:将10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样本选择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优质综合护理干预在超声介入手术(UI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超声介入手术治疗患者10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11%(52/53)、100.00%(53/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43/53)、84.91%(45/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1.07±2.42)分、(32.83±3.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0.64±2.59)分、(45.09±4.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介入手术中给予优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手术配合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结核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的11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纤维支气管镜综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60d后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100%VS78.57%),(P<0.05);观察组的Ⅰ型、Ⅱ型、Ⅲ型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0d后痰菌、张力性空洞与肺不张的治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结核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痰菌阴转速度较快,局部遗留病灶较少,瘢痕产生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弱视综合治疗仪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中,从中选择了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45例,前者接受常规矫正治疗,后者则同时接受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为91.11%,对照组为73.33%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矫正视力、屈光度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矫正视力、屈光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应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正常视力水平,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弱视综合治疗仪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中,从中选择了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45例,前者接受常规矫正治疗,后者则同时接受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为91.11%,对照组为73.33%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矫正视力、屈光度比较,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矫正视力、屈光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应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正常视力水平,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1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一体化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各87例。常规管理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的血管通路护理,一体化管理组在常规血管通路管理的基础上,引入多学科血管通路管理团队应用于MHD患者通路管理中,将血管通路管理分为术前评估、建立通路、通路使用、通路监测及通路维护5个关键环节,并制订每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和内容施行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首次透析内瘘使用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透析耐受度。结果一体化管理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首次透析内瘘使用率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管理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90% (6/87),低于常规管理组的31.03%(2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91,P<0.01)。一体化管理组患者透析耐受性评估2个部分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在MHD患者血管通路管理中应用可以提高动静脉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首次透析内瘘使用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耐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