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共选取96例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与本院就诊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则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方案下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比对,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为95.83%,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1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模式下患者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实验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为2.08%,参照组为8.33%,实验组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模式上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采用针对性的防范护理措施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和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共选取96例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与本院就诊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则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方案下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比对,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为95.83%,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1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模式下患者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实验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为2.08%,参照组为8.33%,实验组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模式上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采用针对性的防范护理措施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和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当中应用结核分枝杆菌荧光PCR法与抗酸染色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高危疑似结核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结核分枝杆菌荧光PCR法与抗酸染色法检测,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探讨两种检测方式对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结核分枝杆菌荧光PCR法的诊断灵敏度与准确率都比抗酸染色法高(P<0.05)。结论:在结核病的诊断当中,结核分枝杆菌荧光PCR法的诊断效能更高,其诊断灵敏度与准确率都比较高,相比于抗酸染色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乳腺科收治的94例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拟接受4~8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阳性患者接受内分泌或靶向治疗,其余患者根据情况接受2~4个周期的辅助化疗或放疗。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与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结果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为74.47%(70/94);术前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ER状态、HER-2状态、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cell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human nuclear antigen,Ki67)表达、完成化疗周期情况、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缓解情况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T分期与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30.053、10.233、6.303、7.666、18.162、10.148、12.418,P均<0.05);术前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3(OR=2.788,95%CI1.253~5.318)、ER阳性(OR=3.298,95%CI1.744~7.837)、Ki67表达≤20%(OR=2.469,95%CI1.184~4.301)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pPR(OR=4.197,95%CI2.168~13.788)为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较高,术前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3枚、ER阳性、Ki67阳性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pPR为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