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在子痫前期(PE)母胎界面的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为PE的24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PE严重程度,将其分别纳入PE组(n=13)和重度PE(sPE)组(n=1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同期在本院剖宫产术分娩的正常妊娠孕妇纳入对照组(n=1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3组患者胎盘蜕膜组织HMGB1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磁珠富集法分离对照组原代蜕膜巨噬细胞,以不同剂量人重组HMGB1(rHMGB1)对其进行处理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型变化。研究组与对照组PE孕妇年龄、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通过该伦理委员会审查,并获得批准[审批文号:2021(181)]。所有受试者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HMGB1定位于细胞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层细胞和蜕膜基质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核中。②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sPE组、PE组和对照组HMGB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3.10(1.50~5.14)、0.63(0.45~2.41)、0.72(0.07~1.49),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2,P=0.010)。③IHC检测结果发现,sPE组、PE组和对照组HMGB1强阳性比例分别为54.6%(6/11)、30.8%(4/13)、0,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24,P=0.001)。④sPE组、PE组和对照组HMGB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4.49±1.38、3.01±2.08、1.67±1.48,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91,P=0.001),其中sPE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高于PE组及对照组,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01)。⑤原代胎盘蜕膜巨噬细胞纯度为97.39%,经rHMGB1处理后,M1型巨噬细胞百分比增加, M1型巨噬细胞标记CD86平均荧光强度(MFI)与rHMGB1含量与呈正相关关系(r=0.808,P<0.001)。结论PE母胎界面HMGB1表达增加,促进蜕膜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可能导致母胎界面炎性微环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初诊的ITP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另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和Treg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外周血中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分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体外培养,经重组人HMGB1(rhHMGB1)处理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胞内Treg细胞转录因子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和Th17细胞转录因子孤核受体γt(RORγt)mRNA表达的变化。比较两组Treg细胞转录因子外周血中各指标的差异,分析HMGB1和Th17/Treg平衡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HMGB1、IL-17表达水平增高(均P<0.01),而Treg细胞比例和TGF-β水平降低(均P<0.01)。Th17细胞比例和IL-17与HMGB1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1);Treg细胞比例和TGF-β水平与HMGB1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1)。体外实验中,PBMC经rhHMGB1刺激后,胞内RORγt mRNA表达较阴性对照组增高(1.50±0.24比0.93±0.22,t=9.612,P<0.01),而Foxp3 mRNA表达较阴性对照组降低(0.72±0.19比1.08±0.18,t=7.387,P<0.01)。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高水平的HMGB1诱导Th17/Treg失衡,加剧炎症反应,可能是原发ITP的重要病因。
简介:摘要内质网应激(ERS)是细胞应激反应的核心环节。根据ERS持续时间,可将其分为急性ERS和慢性ERS 2种类型。根据诱发ERS的原因,可将其分为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PR)、内质网过度负荷反应(EOR)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SREBP)通路调节反应3种类型。WFS1基因编码的跨膜糖蛋白质Wolframin蛋白质,是内质网上的常驻跨膜蛋白质,亦是参与调控ERS的蛋白质。目前,对ER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缺血缺氧、葡萄糖缺乏、脂质过度负荷、Ca2+紊乱等方面;对Wolframin蛋白质的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在Wolfram综合征相应典型疾病,如糖尿病、视神经萎缩、双相情感障碍等方面。围生医学领域ERS与妊娠相关并发症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方法学等的滞涸,目前对ERS与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妊娠相关疾病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拟就激活ERS分类、Wolframin蛋白质与ERS关系,ERS介导的相应信号通路,Wolframin蛋白质在上述信号通路中的相应调控作用的最新研究等进行阐述,旨在为妊娠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简介:摘要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18年9月收治的1例隐匿性肺放线菌病并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索复习相关文献资料。患儿,女,6岁9个月,因地中海贫血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胸部CT平扫检查时发现右下肺片絮影,患儿无任何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予气管镜检查发现右肺下叶肉芽组织增生,气管镜下冷冻取出肉芽送检明确放线菌感染,且在肉芽内部发现包裹的数枚骨碎片。后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0.5年后气管镜下表现及胸部CT情况均好转。肺放线菌病为少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且儿童较成人更少见,常起病隐匿,且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儿童气道异物常见,为儿童感染提供了基础,在临床发现放线菌感染时,需要多思考感染原因,以防误诊误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感染带状疱疹病毒(VZV)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allo-HSCT的446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VZ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根据是否发生VZV进行分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2组患儿的预后。结果446例患儿中19例发生了VZV感染,发生率为4.3%,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移植术后5个月(1.5~11.0个月),其中5例并发VZV脑炎。患儿予阿昔洛韦加或不加膦甲酸钠抗病毒治疗、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局部外涂阿昔洛韦乳膏治疗,治疗7~28 d(中位治疗时间14 d)疱疹均消退,合并VZV脑炎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消失。19例患儿中有1例死亡,但非VZV感染直接导致死亡,而是VZV感染后继发植入功能不良,于VZV感染后5个月发生重症肺炎而死亡。allo-HSCT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VZV感染的发生与供者年龄(P=0.010)有关,与患儿移植时年龄(P=0.378)、性别(P=0.653)、疾病分级(P=0.912)、移植供者类型(P=0.205)、干细胞来源(P=0.624)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P=0.277)均无关。VZV感染对allo-HSCT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预后无显著影响(P=0.241)。结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allo-HSCT术后VZV感染易并发VZV脑炎。脐血移植是高危因素。VZV感染可能不影响allo-HSCT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CI组),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血清APN、CRP水平,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ACI组治疗前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6±2.54)、(8.93±2.89)mg/L,对照组分别为(8.43±3.51)、(1.12±0.52)mg/L,ACI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治疗后血清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CRP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6.44±2.31)、(4.10±0.72)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78.33%(47/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1.67%(43/60),其中稳定斑块13例,不稳定斑块30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26.67%(16/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3.33%(8/60),其中稳定斑块6例,不稳定斑块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6.89±2.37)、(5.41±1.38)mg/L,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分别为(3.28±1.99)、(9.42±3.70)mg/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76,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稳定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2±2.14)、(6.65±2.69)ms/L,不稳定斑块者分别为(2.11±1.35)、(10.11±3.82)ms/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69,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77,P〈0.05)。结�
简介:目的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microRNA-19、白细胞介素-27(IL-2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NSCLC患者,收治时间2014年1月-2016年2月,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9例,采用培美曲塞+顺铂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连续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血清microRNA-19、IL-27、TGF-β1、MMP2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microRNA-19、IL-27、TGF-β1、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icroRNA-19、TGF-β1、MMP2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7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42.86%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76%高于对照组的79.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NSCLC患者能显著的改善血清microRNA-19、TGF-β1、MMP2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