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阿司匹林加重性呼吸系统疾病(AERD)病例进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3例AERD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22年1月31日的相关文献,对评价奥马珠单抗治疗AERD疗效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结果我院3例AERD患者经奥马珠单抗治疗32周至68周,上、下呼吸道症状均有改善,肺功能有所提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共检索到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AERD的临床研究14项,其中3项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11项为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大部分研究显示奥马珠单抗可改善AERD患者症状,减少哮喘急性发作、减少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结论奥马珠单抗可改善AERD的疾病控制,但仍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阿司匹林加重性呼吸系统疾病 奥马珠单抗 抗IgE 哮喘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气管内毛细血管瘤患者。患者女,61岁,入院前2年发现气管内结节,入院前6个月CT提示结节较前增大,因胸部增强CT示病灶明显强化,考虑出血风险极高,未行支气管镜下活检及治疗,介入血管外科造影示供应血管纤细,未能行介入栓塞治疗。入院前1个月出现咯血、呼吸困难,CT提示气管内结节逐渐增大。后经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成功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毛细血管瘤。为气管内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了经验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世界支气管和介入呼吸病学大会(简称WCBIP 2020)在我国成功举办,是世界支气管和介入呼吸病学联盟(WABIP)新的里程碑,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介入呼吸病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WCBIP 2020已成过去;面向未来,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未来,我们应在呼吸病学的视角下全面把握学科方向,全面把握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脉络,全面布局,全面发展。重视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建设完善的介入呼吸病学体系,重视临床应用的规范性,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加强前瞻性创新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培养国际视野,建设优秀的学科文化。中国的介入呼吸病学一定会更加蓬勃发展,迎来新的辉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及冷冻介入在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科,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确诊为TBTB的1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描述性分析儿童TBTB的临床特征及经支气管镜冷冻介入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10例患儿(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为1~14岁。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咳嗽7例,伴咯血2例。9例患儿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10例患儿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均为阳性。10例患儿行胸部CT检查,8例存在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患儿及时行儿科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新生肉芽组织和(或)干酪样坏死物不同程度堵塞各支气管9例;余1例支气管黏膜存在明显充血水肿。患儿支气管镜下分型为淋巴结瘘型8例、肉芽增殖型1例、炎症浸润型1例。其中7例留取标本送病理组织活检,均符合结核病理表现。9例进行儿科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TBTB患儿中,8例行可弯曲支气管镜下冷冻疗法(包括2例联合应用硬质支气管镜术)。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1~3次后,患儿原堵塞的各支气管管腔均转为通畅,疗效显著,且均无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对儿童TBTB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有助于其分型。经支气管镜冷冻介入对儿童TBTB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适用于淋巴结瘘型和肉芽增殖型。

  • 标签: 结核 儿童 支气管镜检查 冷冻疗法
  • 简介:摘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都很少,更不要说把学生组织起来去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了。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得到提高,并让学生获得新的想法通过其他学生的演讲,也要让学生把更多的潜力通过合作学习释放出来,使得他们的学习热情得到有效增强,让学生提高自己的沟通社交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勤于思考和动手,并且能够提高综合能力通过适当地处理各种实际问题。教师对教学环境的设计应该科学一些,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使得合作学习的效果得到提高。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是如何开展的。

  • 标签: 被动到主动 转化 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 简介:摘要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因严重升高的皮质醇水平,容易继发细菌及机会性致病原,如隐球菌、曲霉、耶氏肺孢子菌和奴卡菌的严重感染,是病死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报道一例严重的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老年女性,继发致死性耶氏肺孢子菌、巨细胞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旨在加深对于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继发感染的综合管理和诊治的理解。

  • 标签:
  • 作者: 梁万年 姚建红 吴敬 刘霞 刘珏 周蕾 陈操 王广发 吴尊友 杨维中 刘民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北京 10008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北京 100091,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北京 100011,中华预防医学会,北京 100009,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19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2206,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北京 10002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当前仍处全球大流行状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我国通过采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有效控制疫情发生与扩散,有效减少了死亡病例的发生,社会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各项举措得到公众高度认可,疫情积极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目前本土疫情传播虽已基本阻断,但国际疫情仍持续快速上升,我国面临的“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加。考虑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点及病毒的特殊性,应科学理解常态化防控的内涵。常态化阶段疫情防控目标应为最大限度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置,坚决防止出现疫情社区持续传播,即尽量防感染,坚决防反弹(社区持续传播),而非“零感染”。各地贯彻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方针,在防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防控经验。冬春季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应继续坚持人物同防,落实四方责任,科学有效防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防 控制 策略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造成全球大流行,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能有效,但尚无充分证据证明某种药物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恢复期血浆对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未来应进行其他抗病毒药物疗效的临床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疗方案临床分型、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和CURB-65在COVID-19患者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4例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同时使用PSI、CURB-65进行危险度分层,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比较各组患者病死率,评价各评估方法预测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依据诊疗方案临床分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5.8%、75.6%和8.5%,普通型患者未出现院内死亡;而PSI、CURB-65分别将患者中79.1%、75.6%划分为低危组,16.2%、15.0%划分为中危组,4.7%、9.4%划分为高危组,低危组和中危组均存在死亡病例。入院时诊疗方案临床分型为危重型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65%,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6.4%、97.0%,而PSI和CURB-65高危组病死率分别为100%和77.3%,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分别为33.3%、51.5%,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7.5%。诊疗方案临床分型、PSI和CURB-65预测死亡的AUC分别为0.735、0.951、0.912。PSI预测死亡的最佳截点值为Ⅳ级,相对应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90.5%;CURB-65的最佳截点值为2分,预计死亡的敏感度为84.8%,特异度为85.6%。结论PSI和CURB-65可用于COVID-19患者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疾病严重程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利妥昔单抗相关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基础疾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PCP患者,其中男67例,女35例,年龄17~79岁。根据是否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基础疾病分为利妥昔单抗组和非利妥昔单抗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等。结果102例患者中,利妥昔单抗组7例(PCP起病前使用利妥昔单抗),非利妥昔单抗组95例;利妥昔单抗组年龄显著低于非利妥昔单抗组[(32.0±18.7)比(52.4±14.9)岁,P=0.010],外周血CD3+、CD4+、CD8+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非利妥昔单抗组[(1 306±596)比(546±439)个/μl、(674±401)比(243±232)个/μl、(616±249)比(282±256)个/μl,均P<0.01],而B细胞计数、血浆IgG、血浆IgM均显著低于非利妥昔单抗组[0(0,0.2)比72.0(50.0,124.4)个/μl、4.0(2.6,5.8)比9.4(5.3,12.0)g/L、0.3(0.2,1.0)比1.1(0.6,1.8)g/L,均P<0.05],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非利妥昔单抗组(0/7比57/95,P=0.007),而两组患者其余基线资料、重症PCP、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辅助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CD3+、CD4+、CD8+细胞降低可能并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利妥昔单抗相关PCP的危险因素,B细胞降低伴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等体液免疫下降可能起了更重要的作用。上述特点也决定了此类免疫缺陷患者不容易合并CMV肺炎。

  • 标签: 肺炎,肺囊虫性 利妥昔单抗 自身免疫性疾病 疾病特征 预后